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宿松之会

在千里之外的宿松,自杭州外城被太平军攻破起,就有了一次极其重要的聚会,史称宿松之会。

宿松既是曾国藩大营的驻扎地,同时也是业已殉职的浙江巡抚罗遵殿的家乡。作为曾与罗遵殿共事的老友,胡林翼对他的死感到十分悲痛,遂约集曾国藩赴罗家吊唁。接到胡林翼的邀约,曾国藩又连忙通知正在其营中的左宗棠到宿松一会。

当初因受樊燮事件所累,左宗棠被迫向骆秉章告辞,转荐刘蓉入幕,自己从长沙启程,准备入京参加会试。后者乃是为预祝咸丰皇帝三十诞辰而开的“恩科”,当然左宗棠不是真正要参加会试,只是为了借此避开是非旋涡,图一清净。

左宗棠途经湖北襄阳时,见到了襄阳道毛鸿宾。毛鸿宾和曾国藩、胡林翼的关系都很好,在和左宗棠见面时,他受胡林翼所嘱,向左宗棠出示了胡林翼的密函。

左宗棠原先只知道被人诽谤诬陷,并不了解更多内幕。看了密函,他才弄清那些要陷害他的人不仅仅是要赶他出湘幕,而且正在想尽办法置其于死地,这其中便包括表面大度、内心阴险的湖广总督官文。胡林翼还告诉左宗棠,有关他的流言蜚语已遍布京城,也就是说去京城的结果很可能是自投罗网。

发现处境竟如此险恶,左宗棠悲愤莫名,深感“厕身天地,四顾茫茫”。

京城不能去了,他思前想后,决意沿江而下,去“涤老”(指曾国藩)大营访问湘军旧友。左宗棠前后已经做了八年幕僚,还从未亲自带兵作战,他设想,如果能在湘军中做个营官,可以弥补这一遗憾,免得别人说自己只会坐于戎幕中夸夸其谈,再者,就算拼死在疆场之上,也总比死在小人之手要好得多。

倘若无法留在军营中呢?访完旧友,马上雇舟回家,从此“稳卧荒村,不复与闻世务”。

打定主意后,左宗棠便改变行程,从襄阳辗转前往英山的胡林翼大营,继而又抵达曾国藩大营,此后一直在和彭玉麟、杨岳斌等人叙旧,直到被曾国藩召至宿松。

除左宗棠外,宿松之会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就是陪伴在曾国藩身边的李鸿章。

与曾胡左包括大部分湘军将领、幕僚均出自湖南不同,李鸿章籍贯安徽合肥,他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为同科录取的进士,通过这种“同年”关系,李鸿章在参加科举考试前便得以拜在曾国藩门下,随曾国藩“习制科举之文”,也就是学写应付科举制度的八股文。李鸿章自幼颖慧,再经曾国藩点拨,很快就掌握了其中诀窍。

清代自顺治、康熙开科取士,最初八股文的格式还不像后来那样僵硬死板。江南才子尤侗独辟蹊径,从戏曲《西厢记》的唱词中取题作文,比如《西厢记》中有一句“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他就以“秋波一转”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本来不过只是“杂以谐谑”的游戏之作,没想到皇帝觉得好,顺治、康熙都大为赞赏,“亲加批点”。于是凭着“秋波一转”,不仅尤侗试中“博学鸿词科”,连他的弟子徐元文也考中了状元,这种八股文体由此走红,成为非正统八股文的一大流派。

在八股文领域,尤侗和明末清初另一位江南才子王广心的文体被并称为“尤王体”。李鸿章乃是精通“尤王体”的八股名家,每一落笔,那句子能漂亮到让你眼花缭乱。他自己对靠用“尤王体”来敲开会试之门也信心十足,曾经说到,有一天晚上在会馆里试写八股文,案桌上突然灯花如斗——灯花不会无缘无故地变大变小,这不是会试告捷的吉祥之兆,又是什么?

不巧的是,会试那几天李鸿章生了病,为了不错过考试,他只能抱病入场,而且直到考试题目发下来,脑袋还昏沉沉的,得旁边的同学告诉他是什么题目。

“灯花如斗”般的吉兆就来自考试题目,李鸿章一听就高兴起来,原来之前有个同学提到过类似的题目,当时他还试写过一篇,如今正好用上。

李鸿章猜中会试题目的故事来自清末笔记,真假未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考中了!

接下来,李鸿章向上的路径和乃师相仿,先是被点了翰林,以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供职京师,之后庶吉士散馆,他又因成绩优异而被改授翰林院编修。 q/tJn0y5JJrESvoK3SVfiGv8LypxsfjIMNc6zfg1TpHDPUDbEt7k7TpQHZarWA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