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离间计

李秀成没走,李昭寿走了,由于感到在太平天国不受重用,他不久就投降了清廷,并被赐名李世忠。洪秀全封陈玉成为英王的消息传到清军所占区域后,已为清军将领的李昭寿眼珠一转,便以为李秀成鸣不平为由,写了一封劝降书,派人送往浦口。

信使过去是李秀成身边的护旗兵,李昭寿降清,他也跟着降了清。此人一到太平军营地就被哨兵抓住了,他连忙说:“你们不必捉我,我到李老大人(李秀成)处有要事相商。”

众人在信使身上一搜,搜出了李昭寿写给李秀成的信件。监军莫仕暌巡营正巧路过,就拿着这封劝降书去找李秀成。

莫仕暌的正式职务是太平天国的兵部尚书,实际担负着监视李秀成的使命。等李秀成看完劝降书后,他便试探着问李秀成打算何去何从。

李秀成本人对天国忠心耿耿,之前李昭寿降清,他就特地致信李昭寿,责备其反复无义并劝令速归。更何况,封陈玉成为英王这件事,本来就是他向天王提出的,为的就是尽快解除天京之围,又怎么会心生嫌隙呢?

李秀成很坦然地对莫仕暌说:“忠臣不事二主,就好像烈女不嫁二夫一样。昭寿自己做了不义的事,还想拖别人下水吗?”

莫仕暌一听,完全放下心来:“我知道公(李秀成)乃忠义之人,一定会把情况原原本本地向天王进行奏禀。”

可是还未等莫仕暌入京奏禀洪秀全,天京城里已经流传着关于李秀成可能降清的各种谣言了。洪秀全为此派了六七个侍卫到浦口视察军营,所谓无巧不成书,侍卫又正好看到了尚摆在李秀成案头的劝降书,几个人大惊失色,急忙返京先行禀报。

劝降书似乎是对流言的确证。文武百官们纷纷议论,说李秀成与李昭寿有旧交,上次封王又没封到他,谁能保证他不听信李昭寿之言叛变呢?

洪秀全赶紧下令采取措施,将李秀成在京的父母妻子扣为人质。他的哥哥洪仁发做得还要出格,竟下令将下关船只全部予以封存,同时封锁江面,不准李部人马渡江回京。

李秀成起初尚莫名其妙,不知道天京方面究竟要干什么。莫仕暌自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不由得顿足道:“要是他们这么干,则大势去矣!”

莫仕暌急忙入京,会同其他几位文臣武将一起入宫晋见天王,表示愿以性命担保李秀成忠于天国:“秀成以前待昭寿有恩,现在昭寿听说陈玉成封王,而李秀成未能得封,就故意行此离间计。我们难道还真的中他的计,上他的当,自毁长城不成?”

对李秀成的重要性,莫仕暌看得格外清楚。浦口是天京处于重围之下的生命线,全凭李秀成予以保障,此外换了谁去都不行,而且陈玉成被封英王已经好几个月了,但仍无法调动部队来援,这说明要彻底解天京之围,还是得依赖于李秀成。

洪秀全毕竟不同他的窝囊废哥哥,莫仕暌如此跟他一分析,他便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加上也确实没有发现李秀成有任何异动,便顺势传令解除了针对李秀成的几项防范措施。

莫仕暌等人建议天王下诏对李秀成进行嘉奖勉励,以安其心。洪秀全认为言之有理,当即决定加封李秀成为忠王,并赐予黄缎子一面及尚方剑一把。黄缎子上是他亲自书写的“万古忠义”四个大字,尚方剑则允许李秀成在节制各军时可以便宜行事,主将以下,先斩后奏。

洪秀全的这一册封和授权虽因外因而起,却非常及时有效,对李秀成及其所部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李秀成至此更加效忠于天国和洪秀全,誓言:“主一心用我,我一心实对;主用臣坚,臣力死报。”

李秀成原先主要在江南与绿营八旗作战,但也和湘军打过仗,除鲍超被其视为强敌外,对其余湘军并不惧怕。他认为湘军普遍守强于攻,“守则有余,战则不足”,因此曾叮嘱手下将领,说如果遇到湘军,不用犹豫,一到即可与之交锋。

无独有偶,曾国藩对李秀成的评价是“滑头而不勇悍”,实战能力不但远不如陈玉成,甚至不及李世贤、杨辅清、黄文金等人。听到曾国荃夸赞李秀成为太平军第一勇将,他把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

实际上,曾国藩、李秀成对彼此的认识皆有偏颇之处。湘军“结硬寨,打呆仗”,战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看似过于保守,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在敌方疲惫和暴露出弱点后,抓住机会战而胜之。

同样,李秀成以文武全才、足智多谋著称。他不是不勇猛,也不是不能打硬仗恶仗,只是他的勇区别于陈玉成等诸将,是一种极具智慧的勇,单用“滑头”二字是无法准确加以概括的。 kyJLJkq6irYNk9ljhehD5+zhiEZwt7GYboainTChuzK8LN2khx7D3UCsikyIYF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