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昔孟母,择邻处

孟公宜和仉氏给儿子起名叫孟轲,字子舆,一字子车

小孟轲四岁了,经常到外面去玩。由于孟家附近不远处有一个墓葬区,总有下葬和祭祀时的喇叭吹得震天响,还有笙箫铜钹之类的乐器嗡儿哇嗡儿哇的,加之小孩子爱看热闹的天性,所以小孟轲总喜欢到那里去玩。

由于三四岁时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候,小孟轲每次看祭祀或下葬的仪式后,回家总是模仿孝子孝女哭泣亡父亡母的举动,并学得有模有样。仉氏见此状,觉得孩子总是去看祭祀仪式肯定不行,而且也觉得不吉利。

不过,祭祀的喇叭声音实在太大,场面也太热闹,所以没有办法让孩子不去。于是,仉氏跟丈夫孟公宜商量一番,决定暂时先到别处去居住,并由自己先带儿子搬过去。对此,孟公宜毫无微词,随妻子的意见去做就好。

那时候,地广人稀,于是仉氏很快选了个新的地方住下。这个新地方离一个较大的市场不远,生活很方便。但是不久,仉氏就发现这个新地方虽然生活方便,但儿子小孟轲却开始学习小商贩的行为,如拿到东西就说“多少钱一个”,推小车就喊“卖货!卖货!减价啦!便宜了!快来买啊”。

仉氏一看觉得这样更不行,如果时间长了,儿子便会整天想着做买卖成为小商贩了。于是,为了培养儿子的习性,仉氏下决心要再搬一次家。不过,仉氏这次没有立即就搬家,而是先考察一番周围的环境再决定搬到哪里。经过一番考察,仉氏发现在邹邑的北郊有一个学堂,匾额是“子思学堂”,规模不小,有几位教书先生教着几十个小孩儿在那里读书。虽然小孟轲还没有到入学的年龄,但附近的氛围非常好,于是仉氏便在附近找房子住了下来。

不久,小孟轲去外面玩耍回来后,便摇头晃脑地背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者“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之类。小孟轲虽然不明白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但觉得朗朗上口特别好玩。仉氏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自己这次搬家很值得。

有一次,仉氏正在忙家务,忽然东院传来猪嚎叫的声音,小孟轲便问道:“娘,这是什么声音?”

仉氏顺口说:“是东院杀猪呢!”

孟轲问道:“杀猪干什么啊?”

仉氏依旧顺口就答道:“让你有猪肉吃。”

小孟轲听了非常高兴,因为他吃过猪肉,知道猪肉真的又香又好吃。

不过,仉氏说完便有些后悔了,因为她并没有想要买猪肉,但既然答应儿子了就不能失信,毕竟培养儿子诚信的品格是最关键的。于是,仉氏便花钱买了二斤肉。此事虽小,但不可低估其作用,这便是从孩子记事开始就一定要注意培养其诚信的品格 。对于父母来说,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否则就不要答应,绝对不可以欺骗孩子。这是非常关键的家庭教育原则。

据《韩诗外传》记载,仉氏第二次搬家的新地方附近的学堂规模不小,教书先生多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基本上都是儒家学者。这里离曲阜只有几十里,孔子以及弟子讲学的流风余韵尚在,因此这里的学风很浓,而且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

对于儿童的教育,三至六岁是关键时期,因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便会终身受益。儿童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开始染上什么底色便会对终身的走向产生影响,如“杨朱见歧路而哭”“墨子见染丝而泣”都是由于最初的选择所影响。

因此,仉氏的两次搬家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英明的举措。如果连同孟家当初居住的地方,就等于先后住过了三个地方,所以便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启蒙教材《三字经》里便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话,更使这一故事流传极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孟母三迁”的故事和买肉之事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和西汉初年韩婴的《韩诗外传》,但后世有人对此提出许多疑点。不过,不管这两个故事的本真是如何的,但它之于家庭教育的精神和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话说孟公宜把家里和田里的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很宽裕,并时常来看妻子和儿子。一天,仉氏和丈夫孟公宜商量道:“我感觉这里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德行要比咱们家那里好,所以我想把原来的房宅全部卖掉全家都搬过来,然后在这附近买一块地方重新建造一所宅院。你看如何?”

“行!这样也好,也省得我还要两头跑了。我只管落实和干活,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干!”孟公宜憨厚诚朴地说。

于是,仉氏张罗着把原来的房宅卖掉后在附近建造了一所新的宅院,大小与原来的差不多。这样,小孟轲以后上学堂就非常方便了。 WsdBYKPQlyfmUIMEM3yIQDqq6cwyoTzv5+6BsPALRO8IrZmmmlPXJP3XmlNLj6b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