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综观人类历史,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未中断过,而其没有中断的关键因素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不无关系。

战国中叶是孟子生活的时代,其时事功或财富比孟子高超的人可谓车载斗量,但经过两千多年历史长河的冲刷后,孟子的光芒依然不减且反而日益明亮,并与孔子双峰并峙于历史长河之中。对此,我们需要深思的是:人的生命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究竟是什么?孟子思想的闪光点到底在哪里?如果准确找到这个点,便会对当下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发展有极高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那么,孟子思想的精华和核心究竟是什么呢?依然是孔子“内圣外王”的思想。在“内圣”方面,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突出和强调了“义”的思想,即“居仁由义”。在“外王”方面,孟子坚决主张王道而排斥霸道。

孟子的王道理想,实际是建立在关怀广大人民利益之上的社会模式,即为“天下开太平”。其中,“居仁由义”是个体前行的方向,而王道政治则是国家、民族前行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孟子的思想,对于我们个人的人生将有很大的引领作用,也对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大有助益。

以上凡此种种,正是我写作《孟子传》一书的初衷,希望这本书能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有所助力,并对广大读者和社会发展有所裨益。

毕宝魁
2020年4月18日于沈阳三千斋 pM22HyAqQ5OArjtFlFWLIfxwRVclAL3zMxrPTZKdPicIGk10X3pFXQ867VMxFnVZ



圣母

pM22HyAqQ5OArjtFlFWLIfxwRVclAL3zMxrPTZKdPicIGk10X3pFXQ867VMxFnVZ

孔孟奇缘

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也是指导中国人如何度过人生的潜在观念和理论。因此,儒家思想在中国人心中具有了无形中的准宗教性质,为人们提供从生到死全过程之思想和行为的指引。孔子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圣人”,而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重要的传承人,被后世尊为“亚圣”,二人并称为“孔孟”。可以说,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典范,这种思想的精神便是典型的儒家情怀。

孟子曾反复引用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诗·大雅·文王》)是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宋张载《横渠四句》)则是对孔子最伟大的发现以及最崇高的肯定。

然而,在孔子去世一百多年后,他“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横渠四句》)的初心并没有丝毫实现的迹象,天下反而更加混乱不堪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百姓则迷惑而不知所从,更多的人选择了“利”(如纵横家)而明显忽略了“义”(如儒家)。

其实,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也面临着与战国时期同样的问题,所以孔子一生“干谒八十三君”极力提倡恢复“三代”的礼仪,并身体力行地办学施教和整理典籍。在孔子出生的鲁国,鲁国三大贵族中的孟孙玃即孟僖子是最早开始重视孔子的,而他以及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的重视、关照和维护更是玉成了孔子的教育事业和整理儒家经典的伟大业绩。同时,孟懿子的五世孙孟轲在根本没有机缘见到孔子的前提下,就以孔子作为自己的老师,并“私淑”以接受孔子的“耳提面命”。可以说,孟子是最深入理解孔子人品和思想的学者,也是传承儒学道统的关键人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孔孟两家的情谊在五世之后依旧延续着呢?或许是天意,也或许是奇缘。

不过,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孟子去世一千二百多年后,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孙宋人孔道辅极力推崇孟子,不仅找到了孟子的坟墓而且为其建庙立碑,并请当时的大儒孙复为之作《新建孟子庙记》。其后,孔道辅在孔子庙旁建立“五贤祠”,并将孟子列为“五贤”之首。

不仅如此,孔道辅还下功夫找到了孟子的嫡系传人孟宁,并极力向朝廷推荐。最后,孟宁得以担任迪功郎,邹县(今山东邹城)主簿,并让他专门主管孟子庙的祭祀之责。至此,孟子的后裔孟宁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元丰六年(1083),孔道辅又为孟子争取到了朝廷的封号,使得孟子被宋神宗赵顼追封为“邹国公”,诏书云:“自孔子殁,先王之道不明,发挥微言,以诏三圣,功归孟氏,万世所宗。”邹国公,是孟子沉寂一千二百多年后重新获得地位和认可的关键,也是孟子得到的第一个来自朝廷的封号。

诸如此类,或许就是最真实的孔孟奇缘吧。 pM22HyAqQ5OArjtFlFWLIfxwRVclAL3zMxrPTZKdPicIGk10X3pFXQ867VMxFn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