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一位神秘来客

建安五年(200)8月,袁军主力又向前推进了一些。

这就到了曹军在官渡大营的正面,双方的主力接触上了。

袁绍下令用沙土堆成土丘,在曹营前面呈东西方向展开,长达数十里,以此为依托构筑营寨。为了对抗袁军,曹操也分兵筑营,但如此一来,兵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了。

有的史书认为此时在官渡前线对阵的双方兵力,袁绍有10多万人,曹操不足1万,且伤兵占十分之二三。这显然不准确,袁军人数估计得差不多,但曹军人数明显低估了,推测起来曹军在此的兵力应该在3万人左右,甚至更多一些。

劣势之下的曹军不得不选择主动进攻,以求出奇制胜。

但是,两军对峙完成后曹操指挥人马多次出击都未成功 (合战不利)

9月的一天,发生了日食。

日食作为异常的天文现象在古代被视为凶兆,也被看作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告。发生日食后,在许县的献帝刘协照例下诏,要求公卿就朝政得失写出专题报告 (上封事) ,可以知无不言 (靡有所讳) 。刘协同时下诏中央和地方荐举人才,标准是孝行突出的人 (至孝之人) ,三公每人荐举2人,九卿以及郡国守相、校尉等各荐举1人。

刘协的这项举措未必出自曹操的授意,一来在官渡前线的曹操此时应该无心考虑这些事;二来在人才观上曹操主张以才为先,以后又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与以孝为先的传统用人观不太一样。

距许县不到200里的官渡前线也看到了这次日食。对于战争而言,日食也预示着不吉利,通常情况下发生日食的时候交战双方都要停下来,因而日食有时候还起到意想不到的休战作用。

最著名的事例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到7世纪的伊朗高原,当时米底王国和吕底亚王国在哈吕斯河一带激烈交战,战事旷日持久,连打了5年还没有完。有一天,两军正在厮杀,忽然发生了日全食,顷刻间太阳全被吞没,仿佛夜幕降临,士兵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停止了厮杀。尽管不久之后太阳重新出来,一切恢复到正常,但交战双方都认为这是上天不满战争而发出的警告,于是决定不再打下去了,一场打了5年的战争因为偶遇一次日食而终结。

曹操看到了这次日食,但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敌人认为日食不宜作战的心理向袁军发起突然攻击。

曹军出击,却无法攻破袁军堆起的土丘,不胜而还。

双方陷入艰苦的对峙之中,为了取胜,都想了不少办法。

袁绍下令在曹军营外堆起土山,支起高高的瞭望楼 (高橹) ,凭借制空权向曹营射箭。曹营暴露在敌人弓箭手的射程之内,营里的人想来回走动,只能蒙着盾牌慢慢走。

为了对付高处的弓箭手,曹军将攻城用的抛石车进行了改良,使之射程更远,力量更大,号称霹雳车,抛掷石块,专打袁军瞭望楼和土山上的弓箭手,瞭望楼纷纷被打倒,袁军的弓箭手也轻易不敢到土山上来。

袁绍见弓箭兵没有发挥威力,又调来了工兵,向着曹营方向开始隧道作业。干这活袁绍很在行,最终打败公孙瓒攻克易京用的就是地道战,但他不知道曹操也很在行,当初在张绣的安众防线面前差点全军覆没,最后也是由工兵们突击开挖出一条隧道才得以脱险。

所以,曹操对袁军的拿手好戏早有防备,他们的对策是以地道对地道,在营中横向开挖出又长又深的壕堑,袁军的地道挖到这里时就暴露了出来。

双方斗智斗勇,使出了浑身招数,打得异常艰苦。

对峙时间一长,后勤问题很快暴露出来,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曹操,曹军的粮食眼看接济不上了。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旦不能给士兵开饭,即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再好,部队也没有战斗力,更何况曹军这边士气本来就成问题,士卒叛逃事件时有发生,如果再没有饭吃,定会不战而败。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曹操产生了退兵回许县的想法,为此他给后方的荀彧写了封信,征求他的意见。

荀彧很快回信,不赞成曹操的想法,荀彧分析道:“现在军粮虽然很少,但还没有到楚汉在荥阳、成皋争胜时那样,当时刘邦和项羽都很艰难,但都不肯先退,因为先退的一方气势必然会受到打击。现在我们用很少的人阻挡袁军的进攻,扼其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好几个月了,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形势必将发生变化,一定能等来出奇制胜的机会。”

曹操认为荀彧说得有理,他又问计于贾诩,贾诩认为:“曹公您贤明胜于袁绍,勇力胜于袁绍,用人胜于袁绍,决断胜于袁绍,有此四胜然而将近半年之久仍不能决胜的,是考虑问题太求万全而造成的,应该抓住机会奋力一击,大局必然可定。”

荀彧和贾诩都不主张撤退,认为局势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现在需要的是一次出奇制胜的机会。

道理是对的,只是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它能出现吗?

在荀彧和贾诩等人的鼓励下曹操决定暂不撤兵,但他找不出更好的破敌之策。后方的荀彧以及夏侯惇、钟繇、李通、任峻等人想方设法筹集军粮,但这些粮食要安全运到前线却比较困难。

因为双方一边在前线相持,一边都睁大眼睛盯着对方的运粮队,袁绍三番五次派人打劫曹军的运输线,让曹操苦不堪言。

终于,曹操也抓住一次机会,给袁绍的运粮队一次痛击。

曹操得到情报,说袁绍有一支运输队在部将韩猛带领下正向前线开来,运粮车有数千辆之多。曹操问军师荀攸谁能担负突袭袁军运粮队的任务,荀攸说偏将徐晃可以。

徐晃脱离杨奉进入曹营后屡立战功,在攻打吕布以及东征刘备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在不久前进行的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中也充当主力。徐晃的临阵谋略和战斗力让曹操很欣赏,深入敌后攻击袁军的粮道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任务,仅有勇力不行,还要随机应变,果断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在这一点上徐晃完全胜任。

曹操命令徐晃率队出发,同时派史涣为副将随行,这个安排体现了曹操对这项任务的高度重视。

史涣日后的名气虽然不如张辽、于禁、徐晃等人那么大,但曹操对史涣的信任却超过一般人,不仅因为史涣是他的老乡,从己吾起兵就追随他,更主要的是史涣做事稳当,对曹操忠贞不贰,曹操以后多次派史涣为监军。

徐晃和史涣率部出击,劫了袁军的运输队,但所获物资无法运回,只得一把火烧了。

曹军人数不占优势,粮食快吃完了。

辛苦的不仅是阵前厮杀的部队,负责运粮的人也同样很难,为了保证供应,不分昼夜地从后方紧急运粮上前线。

为了给他们鼓劲,曹操专门向他们训话:“再过15天我就给你们打败袁绍,到时候就不再烦劳你们了 (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

曹操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未必有把握,为了稳定军心,他必须装出胜算在握的样子。

曹操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加上头疼,弄得他常常睡不着觉。现在他满脑子装的都是粮食问题,整天愁眉不展,虽然夸下15天破敌的海口,但他知道除非奇迹发生,否则那是不可能的。

一天晚上,当他一个人还在指挥帐里沉思的时候,奇迹来了。

当时曹操正在洗脚,准备不去想那些烦心事,先睡觉再说。卫士进来禀报,说外面有个自称他老朋友的人要见他,来人自报名字叫许攸。

听到这个名字,曹操脑子里灵光一闪,许攸是袁绍的高级参谋,深夜至此极不寻常。曹操是个极其聪明的人,马上明白了大概,不禁脱口而出:“子远来了,我的大事要成功了 (吾事济矣) !”

曹操来不及擦脚穿鞋,竟然光着脚 (跣足) 跑了出来迎接许攸。

曹操与许攸也是老朋友了,当时许攸是“奔走之友”的骨干成员,曹操作为他们联络的主要对象之一,经常有来往。

既然是朋友,多余的话也就不说了,谈话直接奔向主题,许攸问曹操:“袁绍强盛,你如何破他?还有没有军粮?”

果然是老江湖,一开口就击中要害。曹操也正想谈谈粮食问题,但他对许攸此行的目的还没有把握,是献计来了还是摸底来了搞不清楚,于是说:“还可以吃1年 (尚可支一岁) 。”

许攸一听,毫不客气地说:“不对,请重新回答 (无是,更言之) !”

曹操只得说:“可以吃半年。”

还玩虚的,许攸有点儿不高兴:“足下不想破袁绍吗,为什么不据实回答呢?”

曹操这才笑道:“刚才是开个玩笑,其实粮食只够吃1个月的了,怎么办呢 (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 ?”

其实这也是虚数,曹操之前说15天可以破敌的时候已经传达出了实情,他的粮食不是可以吃1年或半年,甚至也不是1个月,而是只有10多天了。

许攸替曹操分析道:“您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草将尽,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辎重粮草在故市、乌巢一带,守卫的士兵警备不足,如果以一支奇兵发起突然袭击,出其不意把粮草烧了,用不了3天,袁绍必然大败!”

曹操一听大喜过望,这难道就是冥冥之中上天赐给自己的那个机会?

许攸说出了一件极其重要的军事机密,那就是袁绍后勤基地的位置及防守情况。

乌巢位于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故市地名不详,也应该在这附近,这里位于黄河之南、官渡以北,在袁绍军营的背后。

如果真能一把火把这些粮食烧了,短时间内袁军粮草接续不上,军心必然动摇,这真是一招制胜的绝好机会。

曹操立即连夜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与诸将以及各位高级参谋商议此事。

出乎曹操的意料,大多数人反对去劫粮。大家认为许攸此时来投很可疑,弄不好是袁绍使的反间计,还是慎重为好。

的确,许攸为什么从袁绍那里叛逃呢?

原来,许攸曾向袁绍建议分兵进攻曹军,具体方案是,以主力的一部在正面吸引曹军主力,然后分另一部主力悄悄绕到曹军背后直接进攻许县,把献帝掌握在自己手中,奉迎天子反过来讨伐曹操,曹操即使不溃败,也会首尾难顾。

许攸的这项建议本来也很有价值,但刘备、韩猛已经两次分兵出击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袁绍不再考虑类似方案,就没有听从。

按说这也没啥,更不会因此跟领导反目成仇,但恰在此时许攸家里出了点事,让他动了叛逃的念头。

袁绍手下文武失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许攸一向说话口气大、脾气臭,不注意团结同事,平时人际关系一般,他跟审配不仅有矛盾,而且矛盾很深。

田丰、沮授失势后审配现在是袁绍身边的头号红人,审配一旦得势就想找机会收拾许攸。许攸家里的什么人这时候犯了法,审配把他抓了起来,并且扬言要挖后台,许攸又气又怕,干脆叛逃到曹营。

这件事来得太突然,所以很可疑,对于曹军的将领们来说,他们宁可信其无,也不愿信其有。如果许攸唱的是反间计,那么偷袭乌巢就是袁绍布下的一个陷阱。

但是,许攸带来的这个情报也太有价值,太具有诱惑性了。

作为弱势的一方,打正规战看来取胜的希望越来越小了,只能利用机会出奇制胜,打对手一个冷不防。出击袁军的后勤基地,的确是目前的最佳作战方案。

机会来了,关键是能不能抓住。

能不能抓住,关键是敢不敢去抓。

在不可能详细核实情报真伪的情况下,只有荀攸、贾诩认为许攸的情报可信,应该抓住机会,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扭转战局。

有他们的支持,曹操最终拍了板,决定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偷袭乌巢。

不是曹操喜欢冒险,而是他对许攸很了解。

作为20多年的老朋友,他知道许攸的秉性,这位仁兄的确智谋过人,但一向唯我独尊,不太合群,跟郭图势不两立的情况也早有耳闻。而且,许攸生性自私自利,做事情处处替自己着想,冒死跑到敌人那里献上一条让人生疑的假情报,这种事许攸干不了。

曹操决定亲自带队完成这项任务,众人大吃一惊,都以为听错了。 bi+Aplhc8ZdoWq6YQsXpStcuNM0UfICLcCV/rBgHfsV8Gudfs5cX8ILwcRAkdE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