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发起的策反行动,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了。
还有一路,路途比较远,袁绍或许也派人去了,或许没有派,但这一路却主动来了。
这就是江东的孙策,论起凑热闹,他的热情一点儿不比父亲孙坚差,袁曹决战,这么大一场戏,怎么能少得了他这个看客呢?
孙策的自信来自实力的增长,经过几年的拓展,他在江东的势力越来越大,不仅占有了江南的丹杨郡、吴郡、会稽郡等地,还发展到江北的庐江郡和庐陵郡。曹操不断接到报告,说孙策又打了胜仗,地盘又在不断地扩张,听得多了,曹操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话:“难以与这小子再争锋了呀 (猘儿难与争锋也) !”
“猘”的意思是狂犬,曹操说这话其实并无贬低别人的意思,是对孙策的羡慕忌妒恨。
曹操当前首要的对手是袁绍,所以对孙策只能拉拢,通过和亲、任命官职、封爵等手段先把孙策拉到自己这一边,孙策表面上也乐于接受,双方的关系看起来还不错。
曹操给了孙策一个任务,让他打刘表,孙策执行了。
不是孙策愿意给曹操当枪使,而是他要报仇。
孙坚死于刘表之手,具体来说死于黄祖之手,黄祖目前担任着荆州刺史部所属江夏郡的太守,守着荆州的东大门,孙策既要报仇,又要向西扩张,所以内部事务理顺之后,即开始了西征黄祖之战。
孙策一举打败了黄祖,他本想乘胜追击,但考虑到庐江郡新下,江东也不稳固,征讨黄祖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回师吴郡。
在后方,孙策有一个心腹之患,那就是曹操任命的广陵郡太守陈登,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出击,给孙策制造麻烦,这说明曹操和孙策之间表面和好,下面早已动起了刀兵。
西征黄祖归来,孙策命令二弟孙权率一支人马进攻陈登控制下的匡琦,孙权当时手下的人马不少,是匡琦城内守军的10倍,城里的人感到很害怕,想弃城而走,陈登厉声道:“我受国命镇守此土,只有以命报国,哪能逃跑?现在有天道相助,必能克敌!”
陈登下令闭城自守,示弱不战。
陈登很有经验,他悄悄到城上观察形势,找出孙权人马的漏洞,命令将士做好准备,趁夜打开南门,直扑孙权的军营。
孙权毫无防备,人数虽占优,但一下子乱了起来,陈登手执军鼓为将士鼓劲,孙权被打得大败,陈登又乘胜追击,孙权所部损失惨重。
孙权这一年18岁,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带兵指挥作战,出师即不利。
孙权不甘心,整顿人马再战,陈登不敌,一面派人向曹操求救,一面悄悄在城外10里的地方另立军营,命令大家多准备柴薪,十步一堆,纵横成行,下令夜里同时起火,然后陈登命人在城上称庆,好像援军到了。
孙权的人马望火而惊,陈登指挥曹军杀出来,孙权再次大败。
对孙权来说,这两场败仗不仅丢人,而且直接动摇着他在孙氏集团内部的地位。
这时已经到了建安五年(200)初,袁曹对决已经拉开序幕。
对形势的判断孙策跟刘表的不一样,他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想趁曹军主力北上对抗袁绍之机对许县发动突然袭击,把天子抢到自己的手中 (阴欲袭许,迎汉帝) 。
还有的记载更具体,说孙策看到曹操在北面脱不开身,便聚集江东所有兵马,自称大司马,准备偷袭许县 (悉起江南之众,自号大司马,将北袭许) 。
这就不是当看客了,而是也要上台演一把,大有把主角轰下台的意思。这个行动相当突然,无异于公开谋反,但对照一下孙氏的性格基因,不难发现做出这样的行动也并不意外。
只是主力要想北上,还必须先做一件事。
这就是要先解决后方的问题,陈登已经堵在了家门口,这是一匹咬人的狼,要么把他消灭,要么把他赶到远远的地方。
建安五年(200)春天,孙策亲自率军来到丹徒,准备向陈登发起总攻。
孙策已经到了,但军粮还没有运齐,需要再等几天。
这几天,孙策没事干,有点儿闷慌。
孙策喜欢打猎,他想利用这难得的几天空闲时间去打猎。
孙策喜欢轻出微行,这是一种冒险行为,他手下的名士虞翻曾经规劝过他,孙策嘴上表示接受,但总难改老毛病,这一回就出事了。
孙策只带了几个随从去山中打猎,他们发现了一只鹿,孙策领人去追,他骑的是好马 (所乘马精骏) ,手下人的马追不上。
孙策一个人在前面跑,正在这时,突然从林中冒出来3个人。
敌方间谍时常在这一带活动,孙策十分警觉,厉声喝道:“你们是什么人?”
这几个人回答:“我们是韩当将军的士兵,在此射鹿 (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 。”
孙策看了看,不认识:“韩将军手下的人我都认识,从没有见过你们!”
孙策意识到有危险,取弓便射,其中一个人应弦而倒。剩下两个人害怕了,举弓与孙策对射,结果有一箭射中了孙策的面颊。
孙策手下的人随后赶到,把这两个人都杀了。
事后得知,这几个人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旧部,等在这里就是为了刺杀孙策。
许贡曾经担任过吴郡太守,一度依附于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孙策消灭了刘繇,许贡内心不满,多次向朝廷秘密上报,反映孙策的恶行,建议朝廷征孙策入京,借以削弱孙氏的势力。许贡的上书被孙策截获,孙策下令把许贡处死。
这几个人是许贡的旧部,他们的暗杀行动已策划了多时。
众人将孙策护送回营帐,请随行军医来看,发现伤势很重 (创甚) 。
孙策的伤原来还是能治好的,医生叮嘱他必须好好养护,100天之内不能刺激伤口。
但是孙策忍不住照了镜子,发现自己已经破相。孙策长得很英俊,走到哪里都有很多粉丝,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对左右说:“面容毁成这样,还能建功立业吗 (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 ?”
说完捶几大愤,伤口崩裂。
孙策自知难过这一劫,于是忍住伤痛,把孙权以及随行的张昭、程普等人找来,指着孙权对众人说:“现在天下大乱,我们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成就大业,希望诸位能善待我的弟弟 (公等善相吾弟) !”
孙策还对张昭说:“如果仲谋不堪大任,请先生取代他自任。”
这大概是孙吴版的“白帝城托孤”,比刘备托孤早了23年。
孙策让人取来自己的印绶亲手交给孙权,对弟弟说:“举江东之众,决策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你呀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
建安五年(200)4月4日,孙策死了,年仅26岁。
从孙坚到孙策,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基因,结局也很相似。
史学家评论孙坚勇挚刚毅,评论孙策英气杰济,都不是一般人物。但同时也指出,他们父子二人做事不够严肃谨慎 (轻佻果躁) ,这是他们殒身致败的原因。
这或许与他们的出身有关。说到底,孙氏出身于社会的底层,也可以说是草根和寒门,与儒学世族崇尚礼法、家教严正不同,寒门较少受拘束,所以他们好驰猎,喜欢滑稽与酗酒,有时候这些成为他们的魅力和凝聚部下的特长,有时候又成了致命的缺点。
曹操得知孙策死了,兴奋之情难以言表,相对刘表,孙策才是南面的一只猛虎,现在孙策死了,短时间内江东方向难以对他构成威胁。
曹操迅速以献帝的名义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郡太守,但是指定他必须屯驻于吴县,也就是今江苏省苏州市。
对曹操来说,压力虽然巨大,但几个月以来得到的全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