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五千万钱买曹操的人头

官渡,从字面上看,是一个渡口。

这个地方确实是渡口,具体来说位于鸿沟之上。

中国北方有两大水系,一个是黄河水系,一个是淮河水系,自古以来这两大水系便是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和主要经济区。为方便交通,自战国起人们就在两河之间挖了很多人工运河,最后形成以鸿沟、汴渠、蒗荡渠等组成的运河体系,将南北水域连接在一起,成为沟通南北经济和人员往来的水路交通要道。

汉末,这条水路两岸依然很繁华,经济、文化及军事方面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现在,鸿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段。鸿沟大约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当年楚汉相争时曾以这条河为界,东西两边分别为项羽和刘邦占有,留下了楚河汉界的典故。

袁绍的大本营是冀州刺史部魏郡的邺县,由此南下赴许县有一条陆路交通大通道,它与鸿沟的交会处就是官渡,具体位置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内。

献帝建安五年(200)初,曹操亲自率兵东征刘备,很快得手,之后曹操不敢怠慢,立即回师,以防备袁绍即将发起的进攻。

刘备被打败后无路可去,只得投奔袁绍。

离刘备最近的袁绍控制区是青州刺史部,刘备北上必须穿过曹操控制下的兖州刺史部,刘备所部被打散后,关羽被曹操俘虏,身边只有张飞、麋竺、孙乾、简雍、刘琰、陈到等人。刘备不断收拢一些残卒,人马只有数百人。

这是一场生死考验,只有越过兖州才能求得生存。好在曹操这时已经把几乎能调动的所有主力部队都调到了官渡前线,兖州兵力薄弱。

曹军在兖州的实际负责人是程昱,他以济阴郡太守的身份为曹操把守东部防线。程昱还是一名振威将军,但曹操此时能给他的只有700人,连个司马都不如。

曹操也觉得这700人实在太少,想从其他战场挤一挤,再给程昱增加2000人,但程昱反对,理由是:

“袁绍手里有10万人,自以为所向无前。他如果看见这里兵少,不会轻易来攻。如果增加了士兵,就必然会来进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 。”

曹操于是放弃这个打算。

所以,当程昱发现刘备率一支人马从他的防区北上时,并没有轻易前去拦劫,这样刘备就在建安五年(200)2月到达了青州刺史部的辖区,青州刺史袁谭得到消息后率领一支人马前来接应。

袁谭不仅是袁绍的儿子,和刘备之间还有一层特殊关系。

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曾推举袁谭为茂才,按照当时的习惯看法,这种关系类似于师生之谊 (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

刘备为什么推举袁绍的儿子为茂才?这是因为茂才、孝廉必须由祖籍所在地行政长官推举,袁氏祖籍汝南郡属豫州刺史部。

袁谭把刘备接到了青州刺史部的平原国,这里是刘备曾经战斗过四年之久的地方。

随后,袁谭立即派人到邺县向袁绍报告。

在曹操闪击徐州时,袁绍有一次绝佳的进攻机会。

曹操嘴上说不怕袁绍趁机进攻,但心里还是发虚的,所以顾不上追击刘备赶紧回来了。袁绍手下自然也有人看出了其中的机会,田丰就力劝袁绍立即出击许县,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奇怪的是,袁绍对田丰的建议不说行,也没说不行,就是没行动。

田丰多次催促,袁绍仍然不动,他还给出了一个奇怪的理由,说儿子有病,再等等看 (绍辞以子疾)

袁绍有3个儿子,袁谭是长子,次子叫袁熙,三子叫袁尚。袁绍消灭公孙瓒后任命3个儿子以及外甥高幹各负责一个州,袁谭为青州刺史,袁熙为幽州刺史,袁尚为兖州刺史,高幹为并州刺史。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袁谭应该是袁绍的接班人,但袁绍和他的妻子刘氏更喜欢最小的儿子袁尚,所以接班人问题一直没有明确下来。袁绍的说法是,给这几个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看看他们的才能谁更强。

对此,大部分人表示反对,沮授对袁绍说:“一只兔子跑到街上就会有许多人追它,有一个人把它捕住了想逮它的人就会住手,因为这只兔子已经有主人了。希望您能看一看前人失败的教训,想一想逐兔分定的含义。”

但是袁绍不听,沮授大失所望,对人说:“大祸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祸其始此乎) !”

沮授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在一般人的心里嫡长子继位是乱不得的,不管老大多笨多傻,都不能轻易另立他人,否则就会引起混乱。这种混乱,放在普通百姓家里顶多是摔几个碗、砸几口锅,但在君王家里,就足以引起时局的动荡。

袁绍已经是一方诸侯,所以他的家事已不再是普通人的家事,而与这几个州的数百万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所以沮授那么着急。可惜的是,袁绍看不到这一点,以为家事就是自己家里的事,与外人无关。

袁绍打破常规的举动果然在部下中造成了混乱,审配、逢纪等人看到袁绍偏爱袁尚,就开始聚拢到袁尚周围,而辛评、郭图支持袁谭,派系就此形成,并愈演愈烈。

一个集团里一旦有派系,派系的利益就会凌驾于集团整体利益之上,就会不惜牺牲集团的利益以换取少数人的利益,历史上很多有前途的集团都是这样走向覆灭的。

田丰建议袁绍抓住机会南下,虽然是一个高明的谋略,但没有得到其他人的支持,袁绍以儿子有病为借口把田丰的建议搁置了,田丰很生气,用手杖敲着地说:“这么好的机会,却因为小儿子生病而失去了,真可惜呀!”

其实袁绍并不愚蠢,否则他早就被公孙瓒消灭了。

他之所以没有采纳田丰的建议,儿子生病恐怕并不是主要原因,有没有胜算才是关键。大概在袁绍看来,这一仗是实力的较量,作为明显占优的一方,没有必要通过突袭这种冒险的方式打乱整个战役部署。

就在这时,袁绍接到了袁谭的报告,说刘备到了平原国。

袁绍大喜,命令袁谭护送刘备速来与他会合。

袁绍对刘备很重视,派人一路相迎 (绍遣将道路奉迎)

这时袁军终于完成了集结,已经开始向南进发。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表示对刘备到来的隆重欢迎,袁绍一边让大军南下,自己则由邺县向东去迎刘备,一口气走出了200里 (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此前他们二人并不相识,但早已互闻大名,所以格外亲热,袁绍、袁谭对刘备也十分敬重 (绍父子倾心敬重)

此时,身在官渡前线的曹操经常发作头疼病,内心充满紧张苦闷,而这边袁绍、刘备等人陪着郑玄大师相会于元城,少不了谈经论儒,互道寒暄,气氛热烈而轻松。

之后,袁绍携刘备等一行由元城返回邺县,未作太多停留,立即南下。为做好此次南征,袁绍他还让大笔杆子陈琳撰写了一份檄文,向天下发布。

这份檄文约1300字,陈琳下了很大功夫,痛揭曹操的黑史,从曹操的爷爷曹腾开始写起,罗列了曹操的数条罪状,大肆爆料,专抖曹操的黑史,包括曹操设盗墓机构、秘密联络公孙瓒谋反、杀名士边让、派700名精兵包围皇宫、拘禁皇上等,最有趣的是,袁绍悬赏求购曹操的人头,价码是5000万钱,相当于现在1亿多元人民币。

上面这些或真或假的材料经过陈琳这个大笔杆子的加工,曹操的黑史立即传布四方,在当时就已造成了极为广泛的影响。曹操在后代常被人诟病,很多素材也出自这里。曹操当时正为眼前的战事伤神,偏头疼的毛病又犯了,看了老朋友陈琳写的痛骂自己的文章,脊背上开始冒冷汗,脑袋居然一下子不疼了。

袁军虽然大举南下了,但对这次南征内部仍然有争论。

袁绍的主要谋士旗帜鲜明地分成了鹰派与鸽派两个阵营,鸽派反对袁绍出兵,他们认为连年征战,百姓已经苦不堪言,现在应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可以用三年时间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来打垮敌人 (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这个看法遭到鹰派的反对,鹰派认为现在正是最佳的战略机遇,机会稍纵即逝,不能慢慢拖着,应该一举击败曹操,否则等曹操势力更加壮大收拾他就难了。

鸽派的代表人物是沮授、田丰,鹰派的代表人物是审配、郭图。

对于鹰派的言论,沮授反驳道:“救乱诛暴是义兵,恃众凭强是骄兵,骄傲的军队最先失败。曹操迎奉天子,定都许县,现在率兵攻打他是不义。曹操推行法令,训练军队,情况跟公孙瓒完全不一样。现在发动没有理由的战争,而放弃最安全可靠的策略,我真感到担心。”

沮授搬出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论题,扯得有点远,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在现实局面下却显得苍白空洞。沮授和田丰之所以不愿意打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代表的是冀州本土人士普遍的观点,本土派都不希望打,就像当年兖州人士不支持曹操打徐州一样。而审配、郭图这些外来户普遍赞成打,他们心里默念的就是打回老家去。

袁绍也是一个外来户,所以他最终采纳了鹰派的观点。公孙瓒灭亡后,袁绍心里统一天下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甚至有点等不及了。

袁绍不仅组成了南下兵团向黄河一带开进,还做了很多战争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连续派出多路使者,拉拢同盟军,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战线,给曹操搞出一个包围圈。

袁绍拉拢的人主要是南阳郡的张绣、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策。

派往南阳郡的使者最先到达,见到了张绣,陈述了袁绍的主张。袁绍深知贾诩在张绣面前的分量,所以专门给贾诩写了信,派使者暗中去做贾诩的工作 (袁绍遣人招绣,并与贾诩书结援)

张绣看到袁曹大战一触即发的形势,在他看来,也许想都不用想应该站在袁绍这一边,不仅因为袁绍的势头更猛,而且因为他与曹操之间是敌人,曹操已视自己不共戴天。

所以,袁绍的使者说明来意,张绣当场就准备答应,但就在这时,贾诩说话了。

贾诩当着张绣的面对袁绍的使者说:“请回去转告袁本初,兄弟尚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天下人呢?”

张绣闻言大吃一惊,不由得脱口而出:“这话怎么说的呀!”

但张绣一向听贾诩的,知道凡是听了贾先生的话准没错,不听准吃亏,所以这一次仍然按贾诩的意见办了。

打发走袁绍的使者,张绣心中的疑问仍没有消失,问贾诩:“既然这样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贾诩的回答让张绣十分吃惊:“投降曹操!”

张绣以为是自己听错了,问贾诩:“袁绍强大曹操弱小,我们又与曹操互为敌人,怎么能归顺他呢?”

贾诩说出了其中的理由:“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这是第一条理由;袁绍强大,我们弱小,在这种情况下归顺他,必然不会重视我们,曹操弱小,得到我们必会欣喜,这是第二条理由;有霸王之志的人,肯定会把个人恩怨放在一边,而让普天之下都知道他的宽容,这是第三条理由。希望将军不要再迟疑!”

经过贾诩一分析,张绣认为也有道理,于是决定投降曹操。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曹操只有如贾诩分析的那样,是一个胸怀远大志向、把个人恩怨抛于脑后的人,这项决定才不会后悔。张绣投降袁绍,基本上不用担什么风险,而投降曹操,则面临着生死考验。

所幸的是,一向料事如神的贾诩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依旧保持了他的一贯正确,曹操在官渡前线听说张绣投降自己,惊讶之余,顿时感到欣喜若狂。

为了表达诚意,张绣亲自携贾诩到前线面见曹操。

曹操拉着张绣的手不放,这个人曾经差点要了他的命,而且欠他一个儿子、一个侄子加一员爱将的命,是一个他做梦都想诛灭的敌人,现在就站在他的面前,只要他愿意,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复仇的想法。

但是,现在曹操已经不那么想了,所有的仇恨顷刻间瓦解,因为他真的很高兴。

曹操设宴款待张绣和贾诩,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封列侯,将张绣带来的人马就地编入官渡前线兵团。为了打消张绣的顾虑,曹操主动提出两家结为儿女亲家,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为妻。

曹均是曹操的夫人周姬所生,后来过继给曹操之弟曹彬,曹丕当皇帝后封这个弟弟为樊安公。

对于贾诩,曹操更喜欢。

虽然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让自己连吃了3次苦头,但今天终于得到了他,曹操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曹操也拉着贾诩的手说:“是先生您让我在天下人面前增添了信誉呀!”

曹操以献帝的名义封贾诩为都亭侯,给他安排的职务更高,委任他为执金吾,这是部长级的高官,负责宫外的安全保卫工作。

但这只是个虚职,曹操不会让贾诩在许县给献帝站岗,委任贾诩一个很高的荣誉性职务,目的是先把他从张绣身边挖过来,他要把贾诩留在自己身边。

董昭改任徐州牧后冀州牧一职空缺,曹操于是任命贾诩为冀州牧。

不费一兵一卒,居然解决了悬在心头很久的一道难题。

但是,对南边的形势,曹操仍然不敢松气。

因为还有一个刘表。 xy3+ZjGrQb5oC2trsHtPSkHDMzhVKzJMdggJs/bDwhzxLc0HU9yP6j6xiBUHHg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