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小青年挑起重担

趁曹操还没有发起统一北方之战的空当,来说说江东的事。

孙策死后,年仅18岁的孙权接班成为孙氏基业的第2位继承人,对孙权来说,失去最倚重最亲近的人,这种痛苦10年间竟然让他连尝两遍,上一次是父亲,这一次是长兄。

那时,他除了悲痛只有悲痛,脑子里根本想不起别的事。

哥哥孙策临终前让他来挑起重担,但这是多么沉重的一副担子,他甚至无心多想,他的心里只有哀伤,连觉都睡不着 (哭未及息)

但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如果陈登、黄祖这些敌人知道这里发生了变故,就会趁势偷袭,还有那些虽已臣服但一直不稳定的地区,如果感到孙策死后群龙无首,也一定会蠢蠢欲动。

作为孙策临终前寄予重望的“托孤重臣”,张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对孙权说:“孝廉,这是哭的时候吗 (孝廉,此宁哭时邪) ?现在是奸宄竞逐,豺狼满道,请先把礼制放到一边,节哀振作精神。”

但孙权还是振作不起来,张昭不管,硬是让人给孙权换了衣服,扶着他上马,亲自陪着孙权出巡各军,形势才稍稍安定。

孙策平时最为信赖的人有4位,分别是张昭、程普、周瑜、张纮。张昭负责文事,程普在武将中资格最老,周瑜当时的身份是中护军,同时兼任江夏郡太守,江夏郡还是黄祖的地盘,周瑜最重要的任务是继续攻打黄祖,他驻军在巴丘,即今江西省峡江县,距离孙策去世的地方有上千里,孙权让人送信给周瑜,让他火速前来。

另一位张纮,就是向孙策提出“江都对”的那位,目前离得最远,在许县。

孙策去世前的一年,派张纮出使许县,结果被曹操留了下来,曹操看中张纮的才干,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侍御史,还让张纮兼任九江郡太守,但不让他赴任,希望他留下来帮自己,被张纮以身体有病拒绝。

后来,朝廷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仍兼任孙策生前的会稽郡太守一职,承认了孙权作为孙策事业继承人的地位。但诏令特别强调,孙权平时须驻扎在吴县 (屯吴)

这是曹操的主意,也是对孙权的警告。

而在内部,孙权的地位也并不稳固,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能不能领导整个江东的事业,很多人都在观望。

孙坚和孙策实行强人统治,手下固然有不少精兵强将,大家都以他们二人为核心,一旦风云有变,核心没了,这支队伍就有瞬间分崩离析的可能,孙坚死后数万人马顷刻间被袁术轻易吞并,就是前例。

江东各郡县虽然初步平定,但很多地方的统治并不稳固,州郡遍布英豪,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一部分已经归顺的人此刻也在思量着另起炉灶,和孙权并没有形成稳固的君臣关系 (未有君臣之固)

孙策给孙权留下的地盘大约是5个郡,分别是会稽郡、吴郡、丹杨郡、豫章郡、庐陵郡,前4个郡原来就有,庐陵郡是由豫章郡中分出的一部分新成立的郡。会稽郡太守由孙权兼任,丹杨郡太守是孙权的舅舅吴景,豫章郡太守是孙权的堂兄孙贲,庐江郡太守名叫李术。

此外,还有一个郡目前也正在纳入孙氏集团控制,这就是江北的庐江郡,孙策生前发动了皖城之战,取胜后任命孙权的堂兄弟孙辅为太守。

吴景、孙贲还好,对孙坚、孙策一直很忠诚,孙辅就不太好说了,对孙权并不太服气,还有李术,野心很大。

论地盘,确实现在已经不小了,但孙策依靠武力手段平定江东,杀伐无数,被杀者中不乏地方大族、豪强,这些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支持者有的隐没于民间,暂不发声,但复仇之心未死;有的表面合作,可内心并不情愿。孙策遭遇意外虽然有一定偶然性,但树敌太多也隐含着这个意外实出必然。

外部形势就更不用说了,曹操、陈登、刘表、黄祖等外部强敌此时也无不想趁隙相攻,曹操虽然无法分身,但他不会毫无作为,只要这边有一线机会,曹操就会抓住大做文章。刘表、黄祖的总体实力不亚于曹操,如果主动发难,江东的西面将面临巨大压力。

现在,不管外部敌人还是江东的内部,不少人都在盯着孙权看,如果头几脚踢不好,恐怕就有失去控制的危险。

按照朝廷诏书的要求,办完兄长的丧事孙权便留在吴县,周瑜、张纮也先后到了这里,周瑜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所部人马 (将兵赴丧)

张昭和周瑜给了孙权极大的帮助,作为孙策临终前指定的“辅臣”,他们二人都真心实意地愿意帮助孙权渡过难关 (委心而服)

张昭以讨逆将军府长史的身份向各郡下发文告,要求大家奉令行事,不得妄动,维护地方的稳定。张昭年纪比孙权大得多,孙策生前以师友之礼待之,孙权就把张昭看成自己的师傅,称呼他为张公。

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留在了吴县,他手下有一支从巴丘带来的人马,在当前的形势下,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

在张昭、周瑜的倾力相助下,各郡县基本保持了平静,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张纮主动要求回到江东,回来后成为孙权最重要的助手。张纮回来后,有些人劝孙权说他曾经接受过曹操的任命,不一定可靠 (或以纮本受北任,嫌其志趣不止于此) ,孙权对此毫不介意。

张纮的职务是会稽郡东部尉,上任不久便被孙权召回,孙权认为会稽郡东部没有多少事,张纮在那里纯属浪费,于是让他回来协助自己处理军政事务,会稽郡东部事务采取远程办公的方式解决 (遥领所职)

孙权刚刚接班,年龄还小,而外方多难,母亲吴夫人感到很忧心,她多次以谦逊、感激的言辞嘱咐张纮对孙权尽心辅佐 (数有优令辞谢) ,张纮每次都以书面形式给予答谢回复,并不断反省自己。

张纮参与孙权的重要决策,遇到特殊事情和秘密决议,需要章表信函,或者与四方人士交结,孙权都让张纮和张昭来撰写。

孙权称张昭为张公,称部下其他人都呼其字,对张纮则是另一个例外,每次称呼他都叫东部,显示出亲切和尊重。

百事待举,让孙权常感到人才的重要,尤其是一流的人才。

这时,周瑜给他推荐了一个人,让孙权大为满意,这个人就是鲁肃。

鲁肃字子敬,史书上说他是临淮东城人,东汉没有临淮郡或临淮国,此处的临淮不知何指,不过却有东城县,属徐州刺史部广陵郡,一般认为此地在今安徽省定远县附近。

鲁肃小的时候父亲去世,由祖母养大,他们家很富有,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鲁肃乐善好施,经常大散家财,甚至把地卖了来赈济穷人,他好结交朋友,在地方上很有影响力。

史书记载鲁肃身材魁梧,相貌出众 (体貌魁奇) ,精于奇谋,又擅长骑马射箭,经常召集一帮年轻人到山中狩猎,其实是搞军事操练,借狩猎演兵习阵,这与一般印象中鲁肃的形象有很大不同。

周瑜刚被孙策任命为居巢县长时,有一次带数百人远赴九江郡一带执行任务,军粮成了问题,听说鲁肃家富有,于是来找鲁肃,要求支援点粮食。

鲁肃家有两个大粮仓,每个粮仓存米3000斛,合3万斗,是一个大数目。鲁肃随便指着其中一个送给了周瑜,周瑜大为惊奇,和他结成好友。

当时袁术听说鲁肃的大名,想任命他为东城县长,鲁肃看到袁术成不了大事,予以拒绝。他知道袁术不会善罢甘休,于是组织本族人以及跟他平日相好的年轻人共300多人到居巢找周瑜。

为防止袁术的人找麻烦,鲁肃让老弱者走在前面,让强壮的人走在后面,他们刚出发,袁术的人就追来了。

鲁肃让人在远处立了个盾牌,他自己拉满弓,对追兵说:“现在天下大乱,有功不能赏,不追也不会受罚,你们都是大丈夫,难道看不清这些?为何还要苦苦相追 (不追无罚,何为相偪乎) ?”

说着,鲁肃冲着盾牌射出一箭,箭杆射穿盾牌而过,把追兵震住了,于是不再追赶。

鲁肃找到周瑜后不久,因为祖母去世回到东城县老家待了一段时间。这时正逢孙权刚刚掌权,周瑜便把鲁肃推荐给孙权。

孙权在一次宴会上见到鲁肃,与他交谈后十分高兴,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宴会散去,宾客们都走了,鲁肃也要告辞,孙权却把他留下,引至密室,面对面进行交谈。

这次谈话也十分著名,其重要性不亚于当年孙策和张纮在江都的对话。

在谈话中,孙权问鲁肃:“如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我继承父兄余业,想建立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勋,先生既然惠顾于我,如何来帮助我呢 (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

鲁肃想了想,回答道:“当年汉高祖刘邦想尊崇义帝却不能够,因为有项羽。现在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将军为什么还要当齐桓公和晋文公呢?据我看来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能马上灭亡,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于江东,以观天下之变。这样的计划是现实可行的,因为北方多事 (北方诚多务也) ,趁着多事,我们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占据整个长江流域 (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是汉高祖的事业呀,岂是齐桓晋文所可比的?”

鲁肃的这番谈话与后来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天下三分异曲同工,曹操如果大败袁绍,中原局势渐趋明朗,在鲁肃、诸葛亮等有识之士看来,“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成为一种共同看法,不与曹操争锋是他们立论的基点,故此分别提出了三国鼎立的构想,事后证明都是很有远见的。

这番话让孙权心里豁然开朗,更加清晰了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孙权对鲁肃说:“现在倾尽我们全部力量,也只能辅佐汉室罢了,您所说的,还远远达不到哇 (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

这当然不是孙权的真心话,也许他刚刚认识鲁肃,还不能把心里的话全部说出来罢了,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孙权和刘备性格上的不同。

孙权没有马上任命鲁肃职务,而是以宾友的身份让鲁肃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孙权对鲁肃的重视多少让张昭有些不满,张昭经常责怪鲁肃不能谦让下士,对他非议很多,认为鲁肃年轻,经验不足,不能重用 (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 ,但孙权不听,对鲁肃更加倚重。

鲁肃过去是富豪,现在带着母亲和族人来江东,舍弃了家财,孙权就送给他母亲不少衣服帏帐,以及平时使用的东西,让他们的生活不比过去差 (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建安七年(202),曹操突然以天子的名义下诏批评孙权,让他送质子 (下书责权质任子)

质子就是人质,一方向另一方臣服,表明自己忠心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儿子送过去当人质,历史上最著名的质子是秦始皇的父亲,在称帝前他就被送到外地当了很久的人质。

曹操让孙权送质子也不过分,朝廷改刺史为州牧时向下面派了一些地方大员,像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刘虞等人,为了加强对他们的控制,就让他们把儿子留在朝廷,名义上给个职务,实际上就是人质,现在主事益州的刘璋当初就是以质子的身份被扣留在朝廷的。

孙权不是州牧,但现在是讨虏将军兼会稽郡太守,事实上掌握了扬州的绝大部分地区,按照当年州牧的标准让他送质子,也是说得通的。

唯一的问题是孙权现在还没有儿子,他的长子孙登出生在7年之后,要送质子,只能在孙权的弟弟中挑选,最有可能的是孙匡,他是吴夫人最小的儿子,又是乌程侯的合法继承人。

但是,对孙权来说这又是极不愿意接受的事。

一旦送质子入朝,就多了一层考虑,今后在战略决策上就受到了限制,即使可以不管质子的安危,但因为双方摊牌而引起质子丧命,就会背上不仁不义的名声。但是,不送人质又难过曹操这一关,现在公然与曹操决裂,显然还没到时候。

孙权心里没底,就召集大家讨论,张昭等人意见不能统一 (犹豫不能决) ,只有周瑜态度鲜明地反对送质子。

最后,孙权带着周瑜来到母亲吴夫人那里商议,周瑜说:“过去楚国开始受封于荆山之侧,地不满百里,但是他的继承人很贤能,扩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扬,以至南海,传业延祚900多年。现在将军承父兄之业,兼有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驾起舟帆清晨出发傍晚即可到达 (汎舟举帆,朝发夕到) ,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什么必要一定得送人质?

“人质送过去,就不得不听从于曹操 (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 ,以后有诏命,就不得不去,受制于人。到那时,大不了给一个侯印,派十来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怎能与在南面称王称帝可以同日而语呢?

“不如不送,徐观其变罢了。如果姓曹的能行正义而统一天下,到那时将军再事之也不算晚 (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 。如果他只为行暴乱,那兵事如同火一样,不成就会自焚。将军暂且收敛起威力,等待时机到来,现在没有必要送质子。”

周瑜的一番话说到了孙权的心坎里,也打动了吴夫人。

吴夫人最后拍板,不送质子,吴夫人对孙权说:“公瑾和你哥哥同年,只小一个月,我把他看成自己的儿子,你以后要待他如兄长。”

由于吴夫人在孙氏集团中的崇高威望,她发了话,送质子一事就有了定论,大家不再议论,这实际上为孙权撑了腰。

这件事没有结果,不过曹操那边也没了下文,也许送质子也只是个试探,见江东方面很强硬,他也没法深究,双方仍然保持表面上的合作。

吴夫人对孙权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治军治政,使孙权收获不小 (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

不幸的是,就在这一年吴夫人因病去世了。

临终前,吴夫人召张昭等人,嘱托后事。

吴夫人死后,孙权将母亲归葬于曲阿,与父亲同葬。 mB+dP8svKnc/sCQQMhM8/WtrEjlbCJQC59wRDvwyxek12J/f6Cv+++PXyyjMUW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