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商业进化中的供应链变革

商品地理空间布局:货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货离消费者越来越近,反映的是什么?

答案是: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物流服务体验已经成为连接供需之间的重要变量,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已经超越价格变量对供需调节的影响。

从跨城零售到同城零售的商业变革,实际上是消费升级趋势下,传统商业朝向C2B或C2M(用户直连制造商)商业模式的进化版。C2B的核心是识别需求并按需服务。能否提供按需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消费者需要时,能不能及时响应。特定情况下,能不能满足“我想要的马上就有”。尤其是对于外卖、生鲜到家的消费场景,能不能在一小时甚至半小时内到达。所以,消费者下订单时,商品在哪里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前置仓(例如叮咚买菜)、以店代仓(例如美团)、店仓一体化(例如盒马鲜生)等同城零售业态能够跑通的重要逻辑。

消费趋势,除了升级还有分层。例如,社区团购模式中,“预售制”带来了精准的供需匹配和规模经济效应。相比社区到家模式,售价较为低廉,平台方也因此降低了物流的速度(次日达),消费者也愿意通过低价换取欠佳的物流体验(到店取货)。在社区团购的例子中,消费者下单时,商品是在各大平台的区域供应商仓库或者蔬菜基地,货离消费者的距离往往会在100公里左右,通过直供降低中间分销体系的剥削及蔬菜转运的损耗。生鲜蔬菜因为具有保质期短、易变质等特性,原先的菜市场、门店售卖方式耗损高达30%以上。社区团购通过集单、按需采购、采摘、集送、集配的方式大幅降低店面损耗、挑选损耗和人为损耗。相关数据显示,社区团购的生鲜蔬菜的损耗率可以控制在3%左右。

不同的商品品类,货的空间布局思路是不同的。

在高频带动低频的逻辑下,不管是高频还是低频、标准品还是非标准品,配送速度永远是商家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要提升消费体验,将货布局在消费者的周边是不二的选择。当然,不同的行业也会有差异,不同的产品、需求特性,货物的地理空间布局的逻辑是不同的。例如,消费者对服装、消费品和生鲜的物流速度与体验要求是不一样的。平台或商家需要从需求差异性(计划性需求/即时性需求)、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高/低)、商品所能提供的价值(独特/一般价值)、商品的生命周期(长/短)等多个维度来设计货物的空间布局。高频刚需的生鲜品类对配送速度的要求最高,消费特征是即时性,再加上易损耗,将货布局在前置仓、门店离消费者近的地方,以减少搬运与流通加工的次数、提升配送速度(注:计划性需求下,速度要求有所降低)、降低损耗是商家对于该品类商品供应链布局的一大趋势。

对于低频非刚需的品类,例如互联网服装定制,先拿订单,然后工厂加工制造,再从工厂发货,似乎是当下唯一的选择,货与消费者距离远是目前面临的现实情况,这与传统的电商是较为类似的。特别是对能够提供独特商品价值且生命周期较长的产品定制(例如去除品牌溢价的高档眼镜、家具等)来说,由于计划性需求加上独特价值的加持,消费者愿意为商品等待更长的时间。例如,必要商城上的产品都是大品牌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俗称代工)企业生产的,去除了品牌溢价成本,消费者愿意为这样的产品等待3天到1周的时间。图2-1展示了商品的几种地理空间布局方式。

图2-1 消费者发出订单时,商品所在位置的变化

物流形态演变:从中心化物流到点对点物流网络

在不同的商业业态下,物流的交付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商业、市场、物流的关系中,物流一边连接商业,一边连接市场(消费者)。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抹平了商业与市场的鸿沟,商业(产品)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品牌商(货)与消费者“去中间化”的直连、多元化、碎片化购物渠道与场景上。人(消费者)、货(商品)的连接重构,带来的是不同的物流交付与履约方式。电商业态下,货与消费者连接是通过“中心化”的方式(比如,快递、仓配一体化)来完成的。同城零售下,货与消费者的连接是“去中心化”的方式(比如,同城快递、即时物流、点对点)。例如,顺丰围绕四大核心场景新开展的同城递送业务就与其过去擅长的快递物流有不一样的能力与架构。四大场景包括:本地餐饮、同城零售(商超生鲜、鲜花蛋糕、医药等)、近场电商(服装、美妆、3C产品等)和近场服务(个人跑腿、企业服务等)。

国内商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传统商业、电商和同城零售三种商业业态。不同的商业业态,对应的是不同的物流连接与组织方式,如图2-2所示。整车、零担和合同物流,主要是线路连接方式(例如,连接工厂与工厂、仓的长距离运输),辅以区域性的物流网络(例如,合同物流主要针对一些大客户布局的区域物流网络)。快递(以顺丰、通达系为代表)、仓配一体化(以菜鸟网络、京东物流为代表)是电商物流的形态。快递与电商物流,其连接货物的方式主要是“中心化”的物流枢纽型网络(例如,快递的“收货网点—分拨中心—发货网点”物流网络)。相对的,即时物流(如顺丰同城快递、点我达、新达达、美团配送、蜂鸟配送)是同城零售物流的主要形态。

图2-2 不同商业年代的物流业态

相较于快递与电商物流1~3天的交付履约时间,同城零售物流的交付时间以小时甚至以分钟为单位。那么,这种快速响应必然要求物流“点对点”。相对于跨城零售物流的“中心化”,同城零售的物流网络是“去中心化”的连接方式。例如,同城零售业态将商品布局在城市区域仓、前置仓或门店等各个“点”,这些“点”要随时做好与消费者直接连接和提供服务的准备,没有电商物流中的中心枢纽设置。社区团购物流是同城零售的另一种形态,因为是2B方式的集送、集配物流,对分拣的要求低。图2-3、图2-4、图2-5、图2-6为快递、电商物流、即时物流、社区团购物流的交付与履约流程。

图2-3 快递业态的交付与履约方式

图2-4 电商物流的交付与履约方式

图2-5 即时物流的交付与履约方式

图2-6 社区团购物流的交付与履约方式

不同的商业业态,对速度与效率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其背后代表的是不同物流网络的连接特征,以及物流的“运、仓、配”功能与角色变化,如表2-2所示。同城零售对“速度”的追求超越了对“效率”的追求,而跨城零售对“效率”的追求超越了对“速度”的追求。因应不同的价值主张,物流与商业需要按场景进行匹配与优化。

表2-2 各种商业业态对物流的要求

数智商业驱动的供应链变革

商业进化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数字化如何有效激发供应链变革?

从跨城零售到同城零售,本质上是数字化驱动的供需重新匹配,包括将人、货、场进行时间与空间上的匹配。例如,在消费端,顾客的行为被数字化后,就可以做更好的需求预测。需求预测分析是否精准,决定了商业是否有底气将货布局在消费者周边,让货主动连接人,同时,也影响了供应链全链路、全渠道运营的效率。简单来说,在能够以订单和数据洞察消费需求后,我们就可以考虑把供应链中的多级渠道进行扁平化,减少流通中的层级,做到让工厂、品牌商直接对接消费者。

商业的本质,是不断满足甚至引领需求。首先是想办法让供与需、产与销匹配得更加精准;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让供需与产销更加协调。所谓供需协调,就是让商品送达顾客手中的全流程运营环节更加通畅、供应链更加优质,平衡好服务与成本。例如,社区团购就是通过数智化供需匹配(发挥团长的力量进行预售和集中订单),在集单的基础上,进行集采(从基地源头进行集中采购)和集配(集中配送),有效平衡了消费者体验(价格低廉、速度快)和供应链效率(成本降低、耗损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总部位于杭州的一家做菜市场生意的生鲜B2B平台——宋小菜,是通过数智化供需匹配方式来协调供应链运营的先驱者。在创始人余玲兵看来,中国农业的出路不是市场经济,而是“新计划经济”,即基于数据和算法完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快速精准匹配。 基于订单、数据以及算法,一方面可以告诉上游应该生产种植什么品质的农产品,解决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订单进行整合,做到规模化采购,让产销更加协调。产销不容易协调,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饮食需求是个性化、多变的,而农产品供应端需要规模化生产以及前置耕作,造成中间运营环节的效率不高,常有库存、损耗或缺货。

宋小菜的模式有两大看点。一是通过供应链运营模式的创新,即通过下游收集订单再将订单给到上游(集单和集采),实现以销定采(前期是在一级批发市场采购)。这种以订单的整合为基础的规模化采购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配送效率问题。宋小菜可以将货物从一级农贸批发市场或产区通过整车直送的方式送达客户。 二是在创新运营实现规模化效率的基础上,深入产区做货源的数字化、结构化,实现“以销定产”。在深入蔬菜产区的过程中,宋小菜将蔬菜供应商、货源、物流、销售等产业全链路进行数字化打通,让产与销做到真正的匹配和运营上的协调。在产业端,构建商品、价格行情和卖家数据库,让蔬菜商品做到跟工业品一样可分级、可定级、可标准化。在运营端,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物流数据库,实现蔬菜商品从入产地仓、库内运营、干线运输到城配的全链路数智化运营。在销售端,构建客户关系管理和买家数据库,方便对市场需求进行洞察。宋小菜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先将供需进行数字化匹配,然后再提升全链路的数智化协作,是实现包括物流在内的供应链全链路运营效率的有效路径。

在数字化技术引领的新一轮商业变革中,包括农业、快消、服装、医药、跨境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供应链数智化变革。特别是,2020—2022年疫情时期,消费者的宅家消费趋势加速了生鲜与快消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转型与变革的核心动力有两个:一是数字化供需匹配提升业务;二是供应链渠道变革,例如渠道的扁平化与去中心化、供应链全程溯源、全链路全渠道整合的物流变革等。供应链变革的特征有如下几个。

第一,渠道扁平化、去中心化、社区化的趋势在加速。目前,供应链变革加速向上游和下游推进,包裹始发地开始向上游和下游集中。向上游推进,指的是源头、工厂直接对接零售渠道、顾客,即形成M2C(生产厂家对消费者)的扁平化供应链,未来将会向C2M的供应链进行演化。向下游推进,指的是渠道端的变革。对于生鲜消费来说,原来以农贸市场为主的消费场景,2020年起在疫情影响下加速向便利店、社区零售店、社区团购这样的同城零售场景演化,供应链渠道扁平化、下游经营者连锁化、品牌化、标准化、社区化的零售场景已经成为生鲜行业变革的方向与趋势。在同城零售趋势下,包裹会加速向下游集中。也就是说,当消费者发出订单时,包裹的出发点不再是传统的中心仓,而是就近的前置仓、门店,以加快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总体上,供应链变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需的精准匹配,通过整合下游需求,指导上游的种植与生产;二是优化产业链条,降低流通环节的贸易成本与物流成本;三是提升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一般而言,行业的变革不外乎由市场需求升级、技术、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推动的主体是企业。例如,竞争激烈的快消行业、生鲜行业的供应链变革是互联网巨头和品牌企业在推动。而有些涉及民生福祉的行业,如医药大健康,其变革的源头是政府推动多一些。例如,医药行业的“医药分开”、集采制、“两票制” 改革,大幅压缩了医药流通的渠道层级,提升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和供应链集成度,最终降低虚高的药价,减轻老百姓的看病负担。

第二,供应链越来越复杂。经过多年的创新与演化,如今,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和全球贸易形式的多样化、商业零售场景的碎片化,商品连接需求的链条越来越繁杂。零售场景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多去中心化、细分群体的渠道加速形成,直播、短视频等新兴渠道的加入使得销售渠道的管理越来越复杂。各种类型的跨境进出口贸易形式,如网购保税进口、直购进口、离岛免税购物等,使得商品与人的连接方式越来越多样、复杂。面对错综复杂的供应链,想要保证商品与需求的高效连接,需要借助数智化的力量来化解“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

第三,数智化帮忙构建柔韧供应链。柔性(flexibility),指的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个性化的小额订单),实时调整供应链以占领新的市场。供应链的柔性强调以适应性应对市场的变化(非常规意义上的需求波动),如通过生产柔性(从大规模到小批量定制)、计划柔性(从提前计划到灵活应变)、交货柔性(可快可慢)、新产品柔性(快速推出新产品)来匹配用户的新价值主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满足消费者在品种、数量、时间方面的不同需求。

韧性(resilience),指的是承载冲击的能力、反弹恢复到原有状态甚至反超改进的能力 ,一般是通过部署冗余的能力来应对,如缓冲库存(需付出额外的成本)、维持多供应商体系(有应变性,但成本会偏高)、应急产能(跟人家签应急合同,正常情况不采购但应急时需要对方保证供货,成本非常高)。例如,这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实际造成了供应中断、复工延迟、物流停摆,这个时候企业比拼的不是产品好坏,而是有没有交付的备用方案,如应急的供应商体系、外协产能、安全库存、可替代的物流线路与方案等。韧性供应链有三个特征:抗压性(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突发情况能保持稳定供应,避免波动)、应急性(可以帮助供应链实现弹性的提升,如在面对风险冲击时可通过改变产品的设计或产品本身来应对)、冗余储备(安全库存、外协产能、备案等)。冗余太多,成本太高;冗余太少、太过于精益,又难以应对供需变化。这需要企业来动态权衡,权衡的背后是企业对风险的预警和感知能力,这种能力越强,企业调整资源配置就越自如。

数智化可以帮助供应链以低成本方式实现柔性和韧性。企业可利用数字技术洞察消费者及环境的变化信号,提前做好供应链与消费者的适应性匹配;数智化可以带来产业资源的全局观、可视性(看清楚产业链同类及配套企业的生产要素状况,从而先人一步获得未被发现和利用的存量资源);数智化打通供应链,可帮助实现风险预警、调度、应对能力的提升。

第四,供应链全程数字溯源带来信任消费。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需求越发聚焦于品质与安全。从田间到餐桌、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溯源是供应链变革的一大动力。商品一物一码、供应链全程溯源,目前在食品和药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20年,盒马鲜生上线了盒马溯源系统。上游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盒马开发的溯源系统,每天采集和录入农产品的全链路信息。顾客可以在盒马App上对加入追溯计划的菜、肉、蛋、奶等民生商品追根知底,产品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防范假冒伪劣产品。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去中心化的商品溯源系统更加具有信任度。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去中心化的溯源平台,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永久所有权特点,提高用户的信任度。

第五,冷链物流迈入发展新征程。只需轻轻一点手机,各地的果蔬、肉禽蛋品、海鲜水产等生鲜品就能在第一时间送到家门口。冷链物流,连接田间地头、百姓餐桌,为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生鲜品是新消费的主战场。消费者对生鲜品时效性、新鲜度的要求升级,并愿意为之付出合理溢价,这也倒逼冷链运输、冷藏、技术装备等物流要素的全面升级。

全链路、全渠道数字化协作重构是供应链变革的趋势。商业的变革,已经从渠道端的浅水区走向全链路的深水区,这必然会引发商业从研发、生产制造、库存、渠道到消费端的全链路数智化变革。目前,包括宝洁中国、雀巢中国、美的、九阳股份、红豆股份在内的品牌商正在与合作伙伴探索商品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数智供应链的变革,必然涉及物的流转方式与路径的重构。物流的全链路重构,使物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端到端的交付,而是把物流放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全场景里,对货物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进行重新匹配,探索各种消费场景下的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这,也是业内在探讨的“千场千链”。 KKAGBIC7bFYX16xvkIL4glfsTRDUkrAcYRcKIWEdAe3A7GlVk+AH0pKGST5zvk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