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消费者主权时代商业的进化

我的消费我做主

消费者主权,是一种类似于“我的消费我做主”的个性化主张,主要体现为“我想要的马上就有”。拆开来,就是“这就是我想要的,你能提供吗?”和“我马上就要,你可以快一点吗?”。当下的商业有两个看起来十分矛盾的特征:一边是产业端、企业端的去产能和去库存繁忙景象,另一边是消费端在境外免税店左手电饭煲、右手马桶盖排队等待结算的繁荣景象。

背后缺失的是什么?

答案是供需之间在“质”上的错配与失衡。

过去,供需之间的不匹配主要体现在“量”的不匹配,现在的不匹配则体现在“质”的提升速度上。所谓的“质”,体现在“质量”维度,更体现在“个性化需求”维度。目前,标准化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了。商业对需求的满足,已经从满足显性的标准化需求变成挖掘潜在的个性化需求。供需关系已经从“供”推动“需”,变成“需”影响“供”。

在阿里巴巴集团前总参谋长曾鸣看来,新旧商业的区别在于个性化需求是否能被“精准”(精,精确;准,准确)满足。“准确”追求的是几乎毫厘不差地挖掘潜在需求;“精确”指的是直击消费者在极度颗粒化场景下的痛点并按需服务。

从B2C到C2B:商业逻辑的变化

如前所述,商业的本质是人性的释放。满足消费者“这个就是我想要的”欲望,就是释放人性的一种体现。90后、00后消费者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出没在各种碎片化场景里并且主导着新式消费话语权。面对消费者主权的崛起和需求的快速变化,商业需要快速迭代以适应和响应变化。从B2C(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到C2B,是消费者行使主权后商业的未来走向。B(商家)和C(消费者)关系的变化,看起来是次序上的变化,背后则是商业运行底层逻辑的变化——消费者往哪里移动,商业就应该朝对应的方向迁徙。当电商、娱乐、社交、信息分发、元宇宙等平台成为新消费群体的移动时空,商业与消费者建立连接与互动的数字化触点需要不断迁徙。消费者活动场所变化给商业带来的挑战就是需要精准、动态地去匹配不断变化的需求。过去的消费是千人一面,现在是千人千面甚至一人千面。面对极度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特征,供给端需要重构匹配的方式,工业时代的打法如经验预测、规模化生产、冗长的分销渠道、清一色的广告,显然不合时宜。商业,应利用好在数智世界与消费者实时互动、评价反馈、数据和算法驱动等方式让需求先得到呈现,快速迭代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运营体系。

消费端的剧变,给商业带来的挑战不仅体现在渠道端,产业端的货源生产与组织方式、货的流转方式也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商业,需要全局优化来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过去,商业全链路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大都围绕相邻的交易节点来构建。例如,制造商进行产能建设、排产计划、库存设置、物流规划是站在代理商的角度,而代理商制订采购、销售和库存计划是站在经销商、零售商的角度。今天,如果生产、流通、物流的资源配置还用过去的组织方式,那么已经不仅是运营效率高低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变化的市场中立足。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是:需求快速迭代,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了。

现在的产品生命周期已经不是以“年”为单位,而是以“月”甚至以“周”为单位。今天我们讲的“爆款”就是这个意思。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要快,否则需求已经过去了。今天,靠一款单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新品,小步试错,快速迭代。这也对企业的供应链运营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快”的背后是供应链的柔性、敏捷性的打造。

什么样的商业算是C2B

C2B商业,其内涵在于:在平台与用户的持续互动中,挖掘潜在的用户需求,并通过对相关消费行为进行数据洞察,反过来指导产品的研发与生产。C2B商业的本质是数据驱动,用数据决策代替经验决策。例如,天猫在2014年推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智能的C2B商业模式。通过“包销定制”的合作模式,天猫包下了美的、九阳、苏泊尔等知名品牌的12条生产线,基于自己掌握的大数据指导网络定制产品的研发、制造、定价与销售等。 当下,很多品牌制造型企业都在协同外部力量寻求数字化转型。例如,大型时尚品牌企业百丽国际于2017年启动数字化转型。滴普科技利用数据集成工具(DCT),为百丽提供多种数据源,包括直营零售网络的数据汇聚、数据资产管理,从而有效支撑业务前台、业务创新等场景需求。 体育用品企业特步集团,2021年携手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Data开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洞察与运营”,其用意在于通过数字化项目整合特步的多渠道数据,完善消费者洞察与运营,通过营销全链路数据闭环赋能全渠道业务价值升级。

提到C2B商业,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互联网定制与预售,当然这也是C2B商业中的一部分。目前看来,互联网定制商业在少数几个行业如服装、家具制造等有了零星应用,其大规模兴起还有待时日。有的所谓个性化产品,其实也只是简单模块的组合,难以称得上真正的“个性化”。定制虽然使得供需匹配的精准度提高,但也牺牲了“快”和“高效”。定制的商品往往需要等待一些时日,如7~15天,比起现货谈不上“快”,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另外,个性化定制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还需要打个问号。例如,对服装定制而言,有的服装定制平台提供上门量体服务,但需要付出高昂的线下运营成本。运营成本高,决定了企业只能将目标市场定位在少量的高端客户。

未来,C2B商业实践大概会存在两种力量和形态,一种是消费端发起的大规模定制商业,另一种是产业/商业端发起的数据智能商业。

数智化、绿色化加速商业重构

消费者能够如此受宠爱,其背后就是数字化的赋能。数字化在提升消费者权力的同时,也让商业有机会借助数字技术重构全链路,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效率提升。数智化,是包括人、货、场,以及所有商业基础设施的全面可视化、可分析与可调度。

“人”的数智化,指的是人将会以微粒化的方式被解析、了解通透。克里斯多夫·库克里克认为:“数字化的进程,让我们生活在新型的社会——微粒社会,我们的身体、社会关系以及政治和经济等一切都将以比之前更加精细、精确、透彻的方式被获取、分析和评价。” 对人的解析,自然离不开通过消费者接触的各种场景(如各种社交应用、信息分发、购物App以及线下购物场所)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如今,“场”已经不是单一的线下购物场所,而是与消费者接触的各种数字化触点与界面。未来随着芯片边际成本的降低,每一件商品都可以携带一个芯片,做到全生命周期可识别、可跟踪。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可以让一切商业基础设施,包括工厂、场站、生产设备、仓库、门店,实现产业的数智化互联。我们现在谈的工业4.0、智能制造,实际上就是在生产设备、工序等环节安装各种传感器,时刻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机器的行为、机器的产能利用率、机器的寿命、机器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强度等。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不是目的,数智化才是未来。高复杂度的网络协同,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及算法来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优化,让数据和算法参与到商业价值的创造中,给人类带来美好生活。

当下,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议题。绿色、环保激荡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搏。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的政府执政理念的推动,消费者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的拉动,加上数字化发展战略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得益彰的预期,使产业端、流通端、消费端的商业与运营模式面临着绿色化、数智化重构。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产业的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商界的共识。数智化,可以带来低碳的效果。例如,云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代替传统的IT(信息技术),在大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碳排放,帮助企业以数智化方式管理生态足迹。同时,数智平台的商业模式,由于有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角色(如商家、消费者、物流公司、金融保险公司以及为平台服务的各种角色)共同参与,可以推动绿色和数字技术与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让绿色转型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核心驱动力。

未来的数智商业:超级供应链平台

未来的商业数智化会向哪个方向走?

首先依然是平台化,但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渠道端互联互通的平台,而是融合了采购、生产制造、渠道、金融、物流、消费等功能的数智平台。我们把这样的数智平台称为超级供应链平台。所谓的超级供应链平台,就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体,融合了消费、渠道、生产、采购、物流等各种商业场景,并基于平台的数字化连接机制和数据智能,围绕丰富的需求场景对各种商业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与调度,畅通经济大循环。超级供应链平台的核心,将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撮合与交易,而是通过机制、管理、技术的协同,对商业世界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要素进行升维,创造新的价值,从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忻榕、陈威如、侯正宇在《平台化管理》中指出,数字化技术带动产业全面平台化重构,企业管理也亟须平台化。平台化管理,是运用物理学粒子的概念将商业社会各个元素进行微粒化解构与重构进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其统合平台化企业的关系、能力、结构、绩效和文化,借助数字化技术与工具将能力扩展到整个产业和生态圈,并对传统产业链进行解构和重构,实现新的价值创造。

数字智能时代的商业:从供应链竞争到数智化供应网络协同

过去,商业运营的方式是将不同角色进行线性串联,因此专业分工、上下游博弈是价值链合作的底层逻辑。但是,我们发现在数智时代,面对个性化、多变的客户需求,上下游博弈、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逻辑将会被颠覆。由于数字科技可复用、容易规模化,数智时代催生的新商业文明是共创、共赢与协作。在新的商业文明下,商业的本质没有变,但经济发展与商业竞争的逻辑变了。商业的本质,最终要回到“用户体验”和“商业运营效率”。用户体验的升级、商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不能靠零和博弈和取代的方式实现,而要靠共创应变、协作共赢。数智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企业与行业的边界,重新构建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协作方式。未来,边界清晰的封闭式供应链组织形态将会向开放(打破边界)、协同(能力互补)的数智化供应网络进行演化。

用户体验与商业运营效率是否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数智化来临,商业能否实现体验与效率的“鱼和熊掌兼得”?如何实现,手段是什么?请读者在后面的章节寻找答案。 KRfHofRv+Ds3uJy84i+zwc6vBBIJfMqlUCWzC+VgvgSEHa//l8Ix2LYooubmvC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