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科学的故事之旅

雨果奖得主
郝景芳

立铭的书稿给我寄来一段时间我才开始读。忙碌的生活头绪众多,不大有时间阅读科普著作。但是当我开始阅读了,就有一种放不下的感觉。原因无他,立铭把科学之旅写成了小说。

这本书的“情节”跌宕起伏,中间的一些段落就像电影中故意设置的高潮和低谷——基因修复手术成功的普天同庆和后来两起事故的巨大悲剧,一起一伏,令人错愕深思。这样的书写一方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另一方面则让人忍不住思索:如果有强烈的副作用,一项好的科学尝试还应该进行下去吗?如果有风险,谁来承担相应的后果?好的科普著作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引起思索。一本书有没有给读者留下问题,往往比它有没有给读者留下知识更重要。立铭的书无疑做到了这点。在他的叙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科学艰难的前路探索,有突破和狂喜,也有犹疑和后撤。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始终带着关于生命的问题前行。

这本“小说”也非常善于埋伏笔和抖包袱。先是留一个巨大的难题:基因修复如此之困难,什么样的技术能做到?然后让神秘武器——神奇的“黄金手指”锌指蛋白登场。先将神秘武器的作用讲得洋洋洒洒,接着,话锋一转,开始讲30年前的故事。任何读者此时都按捺不住,想要急切地往下翻。这是说书人最常使用的卖关子的好办法,立铭在科普著作中运用得驾轻就熟,让一本内容深奥的科普书呈现出大树下摇着扇子讲故事般的悠悠然。

这些特征注定了这本书是好看的,而其中涉及的前沿知识又注定了这本书是实用的。当前基因技术是如此火热,与其相关的科技新闻天天都能读到:人类即将攻克癌症、人类即将长生不老、人类即将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智商……所有这些绚烂得不可思议的设想,有哪些不切实际,又有哪些唾手可得?在一个公众号文章铺天盖地而又难以分辨真伪的时代,在一个信息如海洋但是伪劣信息鱼目混珠的时代,在一个张口唬人很容易搞成“知识变现”的年代,作者能踏踏实实、言简意赅地书写可靠的科普内容,已经不仅仅是认真,甚至可以说是良心了。立铭的这本书是有良心的信息源,看过了这本书,可以省却阅读芜杂文章的大量时间。

任何时候,接近知识源头的信息都是最宝贵的。一般的科学家很少会自己写科普作品,科普作者很少兼任科学家。立铭作为优秀青年学者,既是一线的生物科学家,又是难得的亲历亲为的写作者。仅仅就这一点而言,他笔下的生物科学知识,就比靠道听途说加以传播的“知识”多了许多可信度。他能从局内人的角度,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探索的曲折历程写清楚,无疑给了我们这些门外汉难得的一窥究竟的机会。

在这个人类生命即将被改写的重大历史节点上,我想你不该错过这样一本书。 M3UME+NKmv6VKGNYIknWXdI4H4chg0UzGcjIeaKPDRlJ6kFUvB3TNSideBWQeP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