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睡眠身份

毫无疑问,睡眠身份是育儿过程中的最大迷思。孩子一出生,我们就开始忍不住给孩子贴标签了。根据我的经验,最早出现的标签有下面这些(请只勾选一项):

体重

□ 大家伙/胖嘟嘟

□ 小家伙/瘦瘦小小

活动

□ 对什么都感兴趣

□ 严肃认真

哺育

□ 饿坏了的小家伙

□ 太过好奇而不肯吃东西的小家伙

睡觉

□ 睡得不错

□ 睡得很差

就这样,睡眠身份开始形成。最初,这种身份是他的父母、家人和朋友投射在他身上的。

“哇,你的胃口真好,你肯定是未来的后卫球员!”

“看她多聪明……她就是喜欢探索不同的东西。”

“他看着电视流口水的样子,是不是似曾相识?”

“哦,天哪!看她走路的样子,不难想象她以后会成为一个芭蕾舞演员!”

“让她睡个觉真是太难了,她可真不好伺候!”

关于睡眠身份的研究结果让人震惊:一个人觉得自己睡得如何,比他实际睡得如何更重要。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孩子认为他是一个睡得不错的人,这会对其睡觉的态度、第二天早起时的感觉以及一整天的精神状态产生助益。此外,我也经常看到,成年患者认为自己现在“睡不好”是因为他们儿时的糟糕睡眠——就好像他们现在作为成年人的睡眠习惯取决于他们当年穿着尿布需要大人时刻陪在身边时的睡眠状况。因此,偏颇的睡眠身份不止是孩子自我限制引发的睡眠危机,如果我们不对其加以治疗,这些问题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使孩子成年后出现更普遍的睡眠问题。

这种睡眠身份可以用一句让我不舒服的话来概括。这句话既有确定性,又有模糊感,简单又复杂。当我走进诊所的诊疗室,看到父母和孩子坐在那里争夺iPad时,父母对我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我的孩子是个不擅长睡觉的孩子。 I5hgHW4z6XKydjsclmLH/5UbFNvk2cCFL2uGjkZipNBLCq8GO0Ja1+DfymI+/j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