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各国乞丐的区别开始理解印度的不可思议

网上有人把印度文化称为“乞丐文化”,这有一定道理。但以前述的判断标准来说,读者会对这个总结感到“不可思议”吗?好像没有,乞丐各个国家都有,如果印度只是乞丐多些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尤其不可思议的区别,那就说明这种研究还没触及真正的印度。我在印度生活了很长时间,切身体验了大量可以说是印度的负面情况,可是依然对很多简单蔑视印度的看法和说法有所保留。用“乞丐文化”来形容印度,一方面,那是太低估了印度乞丐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那是对其他国家乞丐人格的极大羞辱?——什……什么?脑子是不是有点晕,感到不可思议?对了,如果您有这种感觉,就说明你开始触及真正的印度了。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不同国家乞丐的不同表现来说明这个问题。

欧洲乞丐是这样的:

穿得西装革履,甚至还喷了点香水,面前放了一个礼帽。一位女士往礼帽里放了一个欧元。

乞丐用纯正的伦敦音说:“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

女士微笑着回答:“It’s my pleasure!”(不用客气!)

乞丐:“You are so beautiful!”(您太美了!)

女士:“Thank you, bye bye!”(谢谢,再见!)

——让人享受到的是优雅和温馨。

美国的乞丐是这样的:

拿枪顶着你的脑袋,“Money, Money!”(钱,钱!)。你把钱包掏出来给他,他只把所有现金拿出来,把钱包还给你。别说是ID什么的,连信用卡他都不要,全还给你。要按中国人思维,信用卡虽然说要签字,但在美国随便怎么画几下其实也可以用,根本不会有障碍。但人家美国乞丐认为必须本人签字就是得本人签字,即使商家能接受人家也不会这么干。“Any more?”(还有吗?)“NO!”(没有了!)然后乞丐从现金中拿出20美元给你,让你打车回家。

——让人享受的不仅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而且还有丢了340美元居然还能像天上掉馅饼似的找回20美元的快感,最关键的ID什么的都没丢,并且还会觉得这乞丐怎么这么讲道理、有人性、讲人权。

中国的乞丐是这样的:

不仅给您作揖,还口口声声“大哥,大姐,大爷,恭喜发财!”。钱不论多少,如果您给个1元、5元的,马上说“谢谢,谢谢!一看就知道您真是好人哪,菩萨保佑您”。如果您一下给个50元,乞丐能跪地上给您磕个响头;如果您要是给个100元的,他能不停地把人行道上的地砖都给磕破了。

——让人享受的是施舍者的慈善和高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是否想过涌泉之恩呢,还不得让人冲毁龙王庙了。别以为只有他人不可思议,中国人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只是我们自己不觉得罢了。

印度的乞丐是这样的:

一旦你多看一眼,他们就会立即跑过来,用手不断喂到嘴边。这是典型的印度乞丐要钱的动作。如果您给了10个卢比,结果是什么?一是其他地方的乞丐一看这里有收获就一拥而上把手伸给您;二是收了10卢比的乞丐把钱放起来后瞬间又把手伸向您。设想一下,如果您不忍心,一直不停地10卢比、10卢比地给一个乞丐,结果是什么?他会永无止尽地重复收钱再把手伸给您。如果继续设想一下,您把1万卢比都不停地全给了一个又一个乞丐,最后发现自己没钱了,想要回5个卢比给自己买一小块面包吃,您猜怎么着?他们瞬间全都撒腿跑掉了。

——让人感受到的就是永无止尽,而且一去无回被索取,令人发疯、崩溃。

以上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描述,其他地方尤其中国乞丐很少了,但印度的乞丐现在真的还很多。

对待印度的乞丐有这样几种处理方式:

一是您根本就别去看他们,无论他们怎么向您示意,就当不存在一样——这需要“空无”的修炼境界。

二是一旦他们跑过来,您就立即坚决地表示“No, No, No!”。——不能做的事情立即坚决拒绝。

三是如果您愿意给他们几个卢比也可以,一旦给完马上就斩钉截铁地说“Go, Go, Go!”。

——底价给出后要立即让对方知道这就是最低价。

以上就是理解印度的不可思议的开始(注意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升级版的理解)。我在搞清楚印度乞丐的心态之后是这样处理的:给他们每人10个卢比,然后就用和他们一样的动作用手往嘴里喂,“我钱没了、很饿,给我5个卢比”,并马上伸手去抓他们手里的零钱,他们就会惊恐地撒腿跑掉,然后还不时回头开心地冲我笑。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这就是能享受不可思议。知道为什么吗?给对方合理的利益,但立即让对方知道最低价,深切地体会和享受到他获得了最低价的快乐。同时,又能很轻松地避免对方无止尽地找我要更低价,双方合作很愉快,所以我也很快乐。是不是感觉有点毛病,为什么要,并且能够让对方获得最低价的快乐?如果您有这种感觉那就对了。后面会详谈原因是什么。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您才会明白我为什么可以在印度赚到钱。如果您拿中国人的思维去和印度人打交道,最后都会崩溃的。

我太太第一次去印度是到孟买,晚上我们一起散步时看到一个印度妇女坐在树下,怀里抱着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旁边站着她瘦弱的女儿,全都衣衫褴褛。我们一看她们,那个妇女就用把手往嘴里喂的动作乞讨,面露痛苦的饥饿状。我太太看着实在受不了,说“给她们点吃的吧,太可怜了”。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说你时间久了就适应了。如果一定拦着呢,太太会认为我怎么这么狠心;如果给呢,我很清楚后果是什么。最后实在劝不住,她说:“我买点儿面包,我也有点饿了,我吃一个给她们几个好不好?”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我也不好再拦了。她就高高兴兴去买了四个面包,留一个自己吃,其余的三个准备给他们,于是心满意足地向小姑娘伸手示意。我太太买面包的时候那个女孩眼睛就已经死盯着了,我太太手还没举起来,她就已经飞奔过来把递给她的面包接下,但马上把手伸向我太太正在吃的最后一个面包。结果是什么?我太太吓得花容失色,惊恐地撒腿跑掉了。看到她瞬间的如此变化,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也是享受不可思议。

当时没拍照片,用这个看起来还不是太惨的替代一下。

当然,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认为所有印度人都这样。我们在孟买经常晚上去海边一个叫Coffee Day的地方,有一个做卫生的穿白色纱丽的妇人,她给我们坐的地方做过卫生后我们都会给她一些卢比,每次接到钱她都会非常雅致地双手合十表示感谢,也不会再索要更多。 WQC7DXe/himVK/b5YOXJoecHpbz2f1OkxBN4Av3g2qgE7mcqX5WmID5QSRebhe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