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斩龙的是魏徵

佛教认为宇宙中心须弥山四周的咸海中分布着四大洲,分别是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拘卢洲。吴承恩在写作《西游记》时借用了这四大洲,还稍微做了修改,并且一不小心弄成了四大部洲,于是就有了孙悟空出生的东胜神洲,东土大唐所在的南赡部洲,如来佛祖和妖魔鬼怪共存的西牛贺洲以及虽提及但没出现的北俱芦洲。

《西游记》共有一百回,一至七回写的是东胜神洲,八至十四回讲的是南赡部洲,其后的八十六回说的都是西牛贺洲,只在第九十九回又涉及了南赡部洲的大唐。

诸位并没有看错,大唐确实被吴承恩老先生安排在了南赡部洲,请看第七回中的描写: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哪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伽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关于南赡部洲的这七回,主要人物有三个:唐太宗、魏徵和唐僧。主要情节则是太宗夜梦救龙,魏徵昼梦斩龙,唐僧动身西行取经。

在这七回中,唐太宗身边的好多文武大臣都出场了,比如徐茂功、魏徵、王珪、杜如晦、房玄龄、李淳风、殷开山、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薛仁贵等,吴承恩为什么要舍弃其中武功盖世的名将而把斩龙的重任付于文弱书生魏徵呢?

先来看看魏徵的几个著名事迹。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听说一个郑姓女子年方二八,才貌出众,整个京城为之倾倒,不觉动了纳妃之心,就下诏让女子的父亲送其入宫。魏徵听说这个女孩早已许配给了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他直言不讳、有理有节地对唐太宗进行了批评:“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应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应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应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氏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闻言深表内疚,当即收回了诏令。

贞观十一年(637年),已经有点骄躁的唐太宗东巡洛阳,不仅到处泛舟,而且大兴土木,还因某县供奉不好而龙颜大怒。魏徵见状,毫不客气地告诉李世民当年隋炀帝曾在此让附近的每家每户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毫不可惜地扔掉,结果没过几年就天下大乱,命丧江都了。李世民毕竟是个明白皇帝,一听魏徵的这番话就赶快改变了态度,纠正了过失。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喜欢得不得了,时不时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大眼瞪小眼地欣赏。一天,他正这样做时,眼睛的余光忽然看见魏徵正远远地向他走来,便赶紧把鹞鹰藏在了怀中。其实这一切都没逃过魏徵的眼睛,于是他故意拖长了奏事的时间,等到他离开时,鹞鹰已经闷死在唐太宗怀里了。

唐太宗非常宠爱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李丽质,给这个女儿准备嫁妆时,“礼数欲有所加”,大臣们纷纷努力迎合皇帝的心思,有的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有的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妹妹),然而魏徵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因为此举不仅不合礼法,而且逾越皇家制度。虽然唐太宗最终认可了魏徵的坚持,但魏徵在朝堂上提出反对意见时,他内心是翻江倒海,勃然大怒的,可能他回到后宫对长孙皇后大喊“会须杀此田舍翁(改天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就和此事有关。

长孙皇后去世后入葬昭陵,因为不能停止对爱妻的思念,唐太宗在宫中建起了一座高高的瞭望台,这样他就可以随时眺望妻子的陵墓。一次,唐太宗让魏徵陪他登台远眺,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是否看得清楚。魏徵假装没有看到,皇帝顿时着了急:“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魏徵闻言回答说:“我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原来是昭陵啊!”唐太宗这才明白魏徵是在提醒他不要因为思念爱妻而忘了父亲,于是便伤心地让人拆掉了瞭望台。

看到此处,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些事情和魏徵斩龙有什么关系呀?其实是可以有的,这就要提到一个历史典故——逆龙鳞。

逆龙鳞这个说法来自于逆鳞,那么什么是逆鳞呢?

逆鳞是龙颈下面的一块月牙状白色鳞片,触之则痒,逆之则痛,脾气再好的龙一旦被触及逆鳞,也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怒气冲天,怒不可遏。

在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给皇帝提意见就好比触及龙的逆鳞,于是就有了“逆龙鳞”的说法,而魏徵就是历史上最有勇气“逆龙鳞”的人。据历史记载,魏徵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还写成《十思疏》(后世称为《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给皇帝在思想上大敲警钟。

在《西游记》里出场的大唐文武群臣之中,不仅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不敢像魏徵一样屡逆龙鳞,就是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等武将也没有这样的勇气,如此说来,斩龙的艰巨任务“舍魏徵其谁”呢?

正是有了魏徵斩龙,才有了唐太宗、观世音的介入,然后才有了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的精彩故事。 +mgrPAz2vWR08sldihKMYPTT1jAZBOCjijNdiE8aXHxtYPI0cihZh4c6ITTlzES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