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趱旧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译文

来时声响很大像暴风雨来临一样,走时没有任何声音就像细小的尘埃落地一样。长江后面的浪花催动前面的浪花,世上年轻的一代人赶超着之前的人。靠近水边的楼台最先得到月亮的照耀,面朝太阳的花草树木,光照好,发芽就早,最先形成春天的景象。古代的人不会看到如今的月亮,而如今的月亮却照耀过古代的人。抢先一步就能当上帝王,落后一步只能当臣子。不要觉得你出发得很早,有人会比你更早。

故事链接

划粥断齑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于是更名朱说。范仲淹在醴泉寺读书期间,家境比较窘迫。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要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是担心儿子吃不饱而伤害了身体,二是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不但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非常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表示这些就足够了。

在寺院里,大家是要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起用饭的。范仲淹从早到晚都在读书思考,经常没注意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

范仲淹觉得麻烦别人单独给自己送饭很过意不去,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准备了小锅小灶,自己做饭。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添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已经凉透了,凝固成一个饭坨。

此时,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出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就这样被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用什么蔬菜来下饭呢?蔬菜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里。这里的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蒲公英、茵陈等十几种野菜。

白天去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几种野菜切成碎末,加入一点儿盐搅拌,一顿下饭的菜便成了。这就是“断齑”,“齑”就是切成碎末的野菜。划粥断齑,既简约又清淡,省时、省力、省钱,可谓范仲淹的创造!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后来,范仲淹苦学有成,终于成为一代名臣,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wpTTLcCQI+gIG3gSJ4lDsKpOg67/EJDhlM6W9A4uvia7iNJiYRlwkFUrYqiultiN

字形演变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