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译文

做事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的感受。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吟咏。认识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彼此知心的又能有几个人呢?如果人和人的交往总是像刚见面时那样互相尊敬、礼貌融洽,那么即使相交到终老也不会出现怨恨之心。居住离水边近的人才能清楚鱼的习性,常年在山边居住的人,才能分辨出各种鸟的声音。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时涨时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无定。读书一定要用心去体会,这样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

故事链接

实践出真知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医药专家,被后世称为“药圣”。他年轻的时候阅读了非常多的古代医籍,发现其中有的明明是毒性草药,却被当作可以治病救人的良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李时珍就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医药书籍,取名为《本草纲目》。

李时珍很早就知道蕲蛇有医治风痹、惊搐等功用,但是蕲蛇具有剧毒,因此也十分贵重。李时珍在编书时,并不了解它的真正生活形态。于是,李时珍请教一位捕蛇人并请求带他上山观察,在捕蛇人的帮助下,李时珍亲眼看见蕲蛇,也看见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于是,他在《本草纲目》描述蕲蛇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为了区别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李时珍还指出:“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蕲蛇从形态到制药都被李时珍讲述得清楚明白,这就是李时珍“实践出真知”的结果。

李时珍在“近水”“近山”之后才发现蕲蛇的习性,所以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这样在做每件事情时,就容易把握该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熟练掌握其处理方式。 bWoyGM3GSNYyT/mmpIgl6o2GkoNVind8MtECFSoRcT87oWrI+Vx9DvUdV77vMM/+

字形演变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