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剪断快织好的布来教育他。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均科举成名。

字形演变

故事链接

孟母三迁

孟子幼年丧父,养育孟子的责任就全部落在了母亲的身上。孟母是一位勤劳又有见识的妇女,丈夫死后,她靠织布、帮人浆洗过活。

孟子小时候贪玩不好好读书,当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他便常常和小朋友到坟场玩耍,看到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小朋友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这类游戏。孟母见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小孩子的影响不好,就搬了家。

这次孟家搬到城里街上住,家附近是一个屠宰场。孟轲住到那里后,又和小朋友玩起做买卖、屠杀牲畜的游戏。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决定再次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搬到了学宫旁边。学宫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读书人,文质彬彬,有时学宫里还举行祭祀,纪念那些逝去的著名学者。孟轲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也带着小朋友玩行礼的游戏。孟母见了,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孟家就居住在那里。可见孟母在教育儿子上是多么煞费苦心,同时又表现出孟母的远见卓识。

孟母还很懂得教育方法。孟轲长大一点,便就学于子思门下,但读书不用功,有一次竟逃学提前回了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早回来,诧异地问:“你已经学好了吗?”

孟轲回答:“没有!”

孟母拿起剪刀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紧张地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和我中途断织是一样的事。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到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生活的,现在我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

这件事给孟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他下决心刻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

故事链接

教子有方

荀季和,姓荀名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郡颍阴人。汉安帝时征拜为郎中,后任当涂县令,居官清正,处事明理,被称作“神君”。

荀季和教子有方,在当地传为美谈。他有八个儿子,均有才名,时人称为“八龙”,颍阴县令以此为荣。根据《左传》记载,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而把荀季和旧居西豪里改称为高阳里。《后汉书·荀淑传》称,荀氏之子荀靖,字叔慈,年少有俊才,举止有礼仪,终生不当官,去世后被追称为玄行先生。荀氏之子荀爽,字慈明,幼时好学,十二岁时就精通《春秋》和《论语》。当时的太尉杜乔对他赞不绝口,曰:“可为人师。”荀爽得到这番鼓励,更加埋头苦读经书,学问更有长进。时人称道:“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元年,荀爽被荐举为至孝,拜为郎中。后来辞官回乡做学问,著有《新书》等百余篇文章。

故事链接

五子登科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时期人。他家住蓟州渔阳,也就是现在天津市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他为窦燕山。

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窦燕山家庭如此美满,令人赞叹。然而他年轻时并不明白道理,虽然家境富裕,但他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孩子。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教训他要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一一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从此仆人远逃他乡。

窦燕山知道这件事之后,看到小女孩儿身上缚着的债券,心里很哀伤,很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他马上焚毁债券,收养了小女孩儿,并嘱咐妻子:“好好抚养她,等她长大了,给她找个好人家的子弟嫁过去。”女孩儿成年以后,窦燕山给她准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非常贤德的夫君。

那个仆人听到了这件事,非常感动,就从外地回来,到窦燕山家里,哭着忏悔自己以前的过错。窦燕山不仅没追究往事,还劝他浪子回头,重新做人。仆人全家感恩不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于是,他们把窦燕山的画像挂在堂前,早晚供奉,以表达知恩图报的心愿。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窦燕山到延庆寺佛前进香,忽然在后殿的台阶旁边,拾到一个钱袋,里面装了二百两银子、三十两黄金。他想,这一定是别人遗失的。金银的数额很大,他不敢在寺内久留,赶快拿着钱袋回家了。

第二天清晨,窦燕山早早来到寺庙,在那里守候失主。不一会儿,见一个人从远处哭着走来。窦燕山问他为何痛哭,那个人实情相告:“父亲犯罪,将要被发配到荒僻的边疆充军。为了给父亲赎罪,我恳求哀告所有的亲戚,好不容易借来了钱,都装在一个钱袋里,一刻不敢离身。谁知,昨天晚上和一个朋友喝酒,喝醉以后头昏脑涨,不知怎么回事,钱袋竟然丢了。没有钱,我怎么给父亲赎罪啊?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父亲了!”说着,他号啕大哭起来。

听他这么说,窦燕山知道此人就是失主,经过验证,钱数相符,窦燕山把他带回家,不仅把失物还给他,还赠给他一些财物,安慰他不要着急。那个人欢天喜地地道谢而去。

窦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他的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衡量一年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所需的费用外,都用在救苦济难之处。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德学兼备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没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来书院学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就这样,窦燕山创立的书院先后造就了很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他后来生了五个儿子。他以身作则,治家非常严格,窦氏家规上说:家庭之礼,俨如君臣;内外之礼,俨如宫禁。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织纺;和睦雍熙,孝顺满门。严格的家教培养出孩子杰出的品德和才能,窦家五子都荣登了进士,被称为“五子登科”。从此以后,“五子登科”成为天下父母对儿女的殷殷期望。 hxw3y9vykmJfSiKlJImorys1CKevJ+hzcrDAwRa+nKeR+hjanZ4yygWzwnYcHFS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