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商鞅变法

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5年,卒于公元前338年,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商鞅出生于卫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本姓公孙,名鞅。因他出生于卫国,因此又叫卫鞅。后来因他在秦国变法有功,秦孝公封给他商、於一带共十五个邑的土地,号为“商君”。所以,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

商鞅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由新兴的封建制取代腐朽的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他从青少年时期就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并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商鞅于公元前361年,经秦孝公的宠臣景监介绍,怀着变革社会的雄心壮志,来到秦国的国都。

秦国在献、孝二公之前,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内乱不断,国力与其他诸侯国相比,远远落在后面。献公死后,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即位。当时,魏国已将势力推进到洛水流域,楚国占有汉中以南到巴、黔中的广大地区,对秦国形成了严重威胁。秦孝公认识到,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是: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违犯者绳之以法;实行编户制和连坐法,目的在于强化治安,肃清内部敌人;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增加赋税收入等。

新法推行一年之后,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军事力量也不断加强,秦国逐渐富强起来。有些贵族由于没有功劳而失去了特权,对新法意见很大,他们又纠集了一些人反对新法。为了打击奴隶主贵族的阴谋,商鞅给予他们严酷的制裁,使新法畅通无阻地推行下去。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商鞅的建议下,把秦国的都城由雍城迁到咸阳。同时,商鞅又颁布了第二次变法令。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

二、普遍推行县制,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

三、统一度量衡。

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必然会触犯秦国旧贵族的利益,从而引起了激烈的斗争。因为这场变法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殊死搏斗,所以绝不可能轻而易举就取得胜利。第二次变法令推行四年,奴隶主的代表人物公子虔再次以身试法,商鞅毫不留情地给予回击,下令把公子虔的鼻子割掉,作为惩戒。这样一来,其他贵族、大臣都不敢反对新法了。

公元前340年,商鞅率军向魏国发动进攻,用计生擒魏公子卬,迫使魏国割让河西之地以求和,从此魏国的势力被赶出洛水流域,解除了魏对秦的威胁。

商鞅变法,使秦国由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一流的强国。

秦孝公死后,秦惠王继位。由于秦国政局发生了变化,商鞅逃亡不成,不得不起兵反抗,结果兵败被俘,最后受车裂之刑而死,成为历史上悲剧式的人物。 jkmm66EQ2vEtLyReNezzmGbmHrDJ5MHh3YhO02QK1sUDALt6z0vCh+8GGb0AP+dX

字形演变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