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钱塘江畔,诗书传家

1877年,是农历丁丑年。在清末的多事之秋,这一年的确显得非常平常而又安静。一方面,旧的危机刚刚过去;另一方面,新的危机还没到来。这一年,大清光绪皇帝刚登位三年,大权仍在太后慈禧手中。从前方传来消息说,左宗棠的大军已接连收复了新疆各地,叛乱、分裂首领阿古柏服毒而死,这的确是一个少有的好消息。在大清历史的末期,类似的好消息已经很少听到了。往前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丧地赔款,大清帝国的脸面丢失殆尽;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内战波及大半个中国,历时长达十四年之久,虽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战火扑灭,但随着一帮“汉臣”的崛起,的确又在满族王公贵族的心中更加了一层担心和忧虑。往后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中国海军全军覆灭;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大清朝的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此时离1911年的辛亥革命、清政府的彻底垮台也为时不远了。但不管怎样,此时的大清国,还属太平之世。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出现了史书上所谓的“同光之治”。

这一年,对于浙江海宁州城双仁巷的一个普通的家庭——王家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九日(公历12月3日),这家的长子出世了,他就是日后饮誉国内外的学术大师王国维。这一年,父亲王乃誉正好刚过三十(他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即1847年),虽说五年前,妻子凌氏已为他生下一女,但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中,儿子的出世,意味着人丁兴旺、香火有续,它可以给人带来更大的成就感。对于饱经离乱之苦的王乃誉来说,中年得子给他带来的欢愉是不言而喻的。

浙江海宁,地处钱塘江口杭州湾北岸。这里自古人杰地灵,民风质朴。《海宁县志》中记述其乡风民俗说:“农耕妇织,家足自给,俗尚敦悫,鲜有游惰。”海宁潮素称天下奇观,据说,农历的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最好的观潮日子,只要登上海塘大堤,便能亲眼看见两丈多高的白浪翻滚的“城墙”。其“城墙”宛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狂奔,那铁蹄敲打出来的声音好似山崩地裂,蔚为壮观。宋人苏轼有诗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唐刘禹锡诗说:“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白居易也有诗说:“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盐官的镇海塔至观潮亭(今称中山亭)一带,一向是观潮最佳地段,每年的农历八月中旬,来这里观潮的人比肩接踵。

在清朝的三百年间,海宁一地学人辈出,单单是盐官陈氏一门,就曾先后出过举人一百零三人,进士三十二人,官至尚书、侍郎者十三人,位居大学士者三人(顺治朝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乾隆朝文渊阁大学士陈世倌),还有工部尚书陈永、礼部尚书陈诜等。因此陈家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海宁学风之盛闻名遐迩。

王氏旧宅所在地“双仁巷”,因为巷内有“双仁祠”而得名。“双仁祠”是祭祀“二颜”——唐大书法家平原太守颜真卿及其从兄杲卿之祠。杲卿便是文天祥《正气歌》中所称颂的“常山舌”——起兵讨伐安禄山、兵败被俘、骂贼而死的颜常山。

在浙江海宁,王家也一度曾是显门大户。北宋时,王家的原籍在开封,远祖王圭曾是当年的一员勇将,号“王铁鞭”,官至泾原路行营都监。庆历年间,随大将任福征西夏,最后战死沙场,赠金州观察使。《宋史》卷三百二十五、列传《任福》附有《王圭传》。王圭有三个儿子,即王光祖、王光世、王光嗣。王光祖也有三子:王襄、王亶、王稟。《宋史·王光祖传》中讲:“光祖,以梓夔钦辖平西南夷,御吐蕃有功,历官泾原河东定州路副总管。”可以说,王氏远祖累世皆有战功,而其中最为壮烈的还当数王稟父子。宋宣和年间,王稟率部参与了“生擒方腊于帮源山”之役,后以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领河东路马步军副总管,驻守太原。靖康元年九月初三日,太原陷落。当时,太原城已被金兵围困了二百五十天,城内给养已尽,兵丁也多战死,但王稟仍率领老弱残兵与金人进行巷战,以至“身被数十创”,“遂入太原庙中负太宗御容”,与儿子王荀一起赴汾水而死。为表彰王稟的忠勇,宋高宗赵构南渡后,追封王稟为安化郡王,赐谥“忠壮”。绍兴六年,又诏赐健康良田四十顷,白银五百两。王稟之孙王沆,随高宗南渡,袭安化王爵,赐地盐官,从此为海宁人。

在中国古代,家庭既是每个人的经济来源,又是精神支柱。光祖耀宗,荫被子孙,这是每个人都孜孜以求的,而修家谱也就成为流传于民间在官方编修正史之外的又一文化景观。北宋时,王氏先祖四世均以战功显,而三世死国难,这一段历史已足够让王氏的后人引以为自豪了。王乃誉在他的日记中数次提到要抄写“安化家谱”或“抄家谱”,又自称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并刻成朱文图章,印在自己的画石著作《可人》一册的序言后。王国维也曾撰写过《补家谱忠壮公传》《〈宋赵不沴墓志〉跋》等文来纪念他的先祖。

在海宁城南,曾有一座清远楼,就是当年王沆所建。文天祥曾登楼远眺,缅怀王稟祖孙的事迹,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高阁晴空上,登临忆旧游。竹床虚卧月,松户半扃秋。山截鸟飞处,江流天尽头。相留唯少憩,玄思得冥搜。

在城西北,又有一座王氏园,也是王沆所建。当年,王沆招徕文士墨客,诗酒流连,极尽一时之盛。

然而,自南宋以后,王氏家族逐渐由兴盛转为衰落,王国维在《先太学君行状》中记述:“自宋之亡,我王氏失其职,世为农商,以迄于府君。”从元代到清道光咸丰年间七百年间,王氏家族虽未曾中断读书,但基本上没有超出过“国学生”的。虽然如此,被南宋王朝封为“安化郡王”的王稟,以及跟随宋高宗南渡的王沆,仍长期得到当地人们的敬仰,王氏家族也被看成是海宁的“巨族”。海宁城内为纪念王稟而立的“安化王祠”,数百年间香火不断,至20世纪20年代依然存在。王国维在少年时代还曾见到过当地人们每年秋季为纪念王稟等先祖所发的“祭期单”。

王氏一脉传至王乃誉,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夸耀之处。再加上碰上战乱,家业已败落殆尽,因此王乃誉的幼年时代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几乎沦落为乞丐。幸亏有一位亲戚在江苏溧阳县当县令,靠着这一层关系,王乃誉才在县衙门中谋得一个师爷的职位。

多少年之后,王国维这样追忆他的父亲:“府君(旧时对父亲的尊称)少贫甚,又遭‘粤匪’之乱。年十三,随先本生曾祖父、先大父避兵于上海。既而先曾祖父、先大父相继物故,君号咷呼吁,匃(丐)于亲故以敛。后益转徙,无聊,逐习贾于茶漆肆。‘粤匪’既平,其肆自上海迁于宁之硖石镇,君始得于贸易之暇,攻书画篆刻、诗古文辞。会戚属有令江苏之溧阳县者,延府君往佐之,前后凡十余年。由是遍游吴越间,得尽窥江南北诸大家之收藏,自宋元明国朝诸家之书画,以至零金残石,苟有所闻,虽其主素不识者,必叩门造访,摩挲竟日而去,由是技益大进。”

从这段追忆中,我们可以知道,王乃誉实在是一位身处乱世、家遭不幸而能自己发奋振家的人。同时也可了解到,日后王国维对于诗词、金石之学的兴趣,实在也是得由父亲的遗传。总之,靠着父亲亦吏亦贾,这时候,家境略有改观,勉强成为衣食无忧的中产之家。

作为大清国的子民,王乃誉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尤其是对于当时中国的变法自强,更是寄予了特别大的热情。王国维说:“君自光绪之初,睹世变日亟,亦喜谈经世之学,顾往往为时人所诟病,闻者辄掩耳去,故独与儿辈言之。今日所行各新政,皆藐孤等二十年前膝下所习闻者也。” 王国维后来能够倾心于新学,应该说也是与这位喜谈经世之学的父亲的影响分不开的。

王乃誉死于1906年,王国维为纪念父亲所作的一篇家传《先太学君行状》也写于这一年。这个时候,王国维已经是近三十岁的人了,对于人情世态已有了较深的了解。从这篇家传可以看出,王国维对父亲是充满敬仰之情的,他感叹道:“呜呼!君于孤贫之中,圜阓之内,克自树立。其所成就,虽古人无以远过,而年不跻于中寿,名不出于乡里,是亦可哀也已。”对父亲的成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哀怨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王乃誉在学业上达到了“虽古人无以远过”的成就,著述甚丰,可惜大多未能刊行。据王国维追忆,他的著作有《游目录》十卷,又有《诗集》二卷,文若干篇。他的《游目录》是他“就平生所见近人书画,考其姓名爵里,且评隙(骘)其所诣”写成的,代表了他一生的心血。王乃誉的《诗集》二卷,现在已无法见到其全貌,只能从他的《日记》杂著中看到其中的几首。如作于1891年的《元旦口号示两儿》的七律中,有“敢羡牡丹闲富贵,须知巨楩撼风雷”之句,可以看出他对国维、国华两兄弟的殷切期待。其《咏月季》一绝云:“微姿不畏署霜侵,淡淡风神薄薄阴。一月十星论品价,百年当许值千金。”另如《斜川夜泊》中的“霜清更鼓健,月白网船移”,《偶成》中的“名无才禄强称稳,胸少权奇合受贫”之句,也各有一定的情致。除上述著述外,还有《竹西卧游录》一册,《画粕》三册,《题画诗》一册,《可人》一册,《古钱考》三册,以及日记数十册。

王乃誉在书画艺文方面对儿子的亲身教育,做得极其认真。他十分重视书画之类基本技法的传教,而且还将它与培养儿子的品格结合起来。如1891年正月十三日记:“初为静(静安,王国维的字)指示作字之法。……盖久闲欲骤坐定甚难。可知懒惰害人,而人不自觉,犹马之脱辔、鹰之脱鞲,一纵不可复收。少年宜自惩戒也。”王国维一生,虽不以书法见长,但凡他所书,多为小楷,皆“端厚”有书卷气,这与父亲在他幼年时候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王乃誉有思想,有学识,擅长书画金石,诗文也颇有修养,还会唱曲、吹箫。王国维就是在这样一位父亲的直接影响下度过了他的幼年生活的。父亲是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收益是非常多的,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而最重要的是,王乃誉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他在学业上取得的成就完全是靠他自学得来的。这一点,跟王国维的经历十分相似,王国维本人也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父亲自学的经历、自学的方法,不正是激励他在日后的“独学”中能够成就大学问的精神来源吗?

所以,在王国维去世后,他的异母兄弟王国华这样追忆说:“先兄一生淡名利,寡言笑,笃志坟典,一本天性,而弱冠内外,其有承于先君子者尤众。”

王国维的确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在王国维的一生中,他在美学、哲学、诗词学、经史、甲骨文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他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人间词话》现已成为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必读之课,其《宋元戏曲史》被郭沫若称为近代文学史的开山之作,他的甲骨文研究更是誉满国内外,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称他是古文字研究的第一人。在今天,王国维的学术成果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敬仰,而每年到浙江海宁王国维纪念馆来瞻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YY497JEp3IkTKjnfYLbw937o9CystkbB3AaPOY5ASW/ZV/5uYPY5aPYTP5gUGm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