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共吴忠市红寺堡区委书记 丁建成
吴忠市红寺堡区区长 谭兴玲

《红寺堡史话》出版了,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可喜可贺!

纵观红寺堡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移民开发建设史。春秋战国时期,朐衍民族在这里定居,过着游牧、狩猎生活。秦将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南,迁发数 10 万人修筑长城,红寺堡也在其中。汉代,这里曾安置匈奴、西羌降民,内迁边民。盛唐时期,徙置于红寺堡的吐谷浑部,为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明朝在红寺堡的两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朱元璋将这里作为安置归附土达族的重要地区之一,庆王朱栴在韦州生活长达 9 年,红寺堡迁入大量的江淮人。清朝末期,吏治腐败,战事频繁,人口减少,红寺堡也逐渐荒废。除各种志书记载外,红柳沟边墙、红寺堡旧城、明王陵和遍布红寺堡境内的烽火墩等旧址、遗址,以及庆王朱栴的诗篇都佐证了红寺堡地区曾为历史上多民族迁居的事实。

世纪之交的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异地生态扶贫移民安置区。1995 年,国务院立项建设宁夏扶贫扬黄工程(“1236”工程),红寺堡是主战场。开发建设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红寺堡历届党(工)委、政府(管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自治区“双百”扶贫攻坚计划,按照“边开发、边搬迁、边建设、边发展”的要求和“搬得来、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移民搬迁安置为重点,以生产发展、社会管理为核心,有效促进移民生产、生活永续和谐发展。截至 2016 年年底,累计开发水浇地 70 余万亩,搬迁安置宁南山区贫困群众 23.3 万人,形成了 2 镇、3 乡、1 个街道办事处、65 个行政村、5 个城镇社区的建制规模。广大移民群众经过 18 年的负重拼搏,在“白草飞沙,飞鸿过断”的荒漠上,创造了“旱塬流碧玉,荒漠崛新城”的人间奇迹,呈现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局面。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红寺堡区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三大战略”“五个扎实推进”,坚持以“脱贫攻坚、增收富民”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多元化“三化进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产业提档升级、社会综合治理、美丽红寺堡建设“四场硬战”,统筹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移民样板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明星区、高效节水示范区、慈善产业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五个红寺堡”建设新篇章。

古之源,今之流。《红寺堡史话》是全方位介绍红寺堡历史、讲述红寺堡开发建设的通俗读物,史料充实,略古详今,立意新颖,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相信,一部史话在手,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移民群众“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共同心声,必将对人们走进红寺堡、认识红寺堡发挥重要作用,必将对红寺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欣值《红寺堡史话》付梓之际,我们衷心感谢给予《红寺堡史话》悉心指导的自治区方志办领导、专家和各界同仁,感谢为《红寺堡史话》付出艰辛劳动的各位编辑。

是为序。 ZorBQS/51iGv1vGHnGfXBYqGg6g0BT5/JbJLz8BFs8wpsKZOf7QKTm74mrFT2Z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