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心理特征和身体类型

很多学者认为,身心特征之间存在着永久的关系,但好像没有人成功找到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恩斯特·克雷奇默 曾说:“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一个人的生理特征来发现他的心理特征。”他把人们分成了几个类型,如圆脸、短鼻、微胖的人,就像恺撒说的那样:

“愿我身边的人都肥胖、脑袋滚圆,愿他们整夜安眠。”

——《恺撒大帝》第一幕第二场

恩斯特·克雷奇默认为这种身体特征会让人具有某种心理特征,但他没有说明为什么两者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在我们身边,那种不像是有身体缺陷的人很多,他们的身体和周围环境并没有冲突。在身体方面,他们与别人差不多,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不会紧张,就算打架,也感觉自己落不了下风。当然,他们没必要把别人当成敌人,也不会将生活看成激流险滩而艰难生存。有个心理学派将这类人分为“外向者”,但没有给出具体原因。我们认为这类人很外向,因为他们的性格确实很开朗。

恩斯特·克雷奇默描述了相反性格的人的特征:这类人要么瘦弱得像个孩子,要么高得像根竿子,长鼻子、椭圆脸,他们被认为很内向、很保守,容易患心理障碍,得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很大。他们就像恺撒说的另一种人:

“扬·卡修斯又高又瘦,

他思虑过多,这种人很危险。”

——《恺撒大帝》第一幕第二场

这类人可能有生理缺陷,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内向、悲观,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可能希望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如果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就会心生怨恨或疑云。

恩斯特·克雷奇默也承认,除了这两种人之外,还有很多人是混合类型的,甚至微胖型的人也会有瘦长型人的心理特点。如果环境给他们造成了压力,让他们变得胆小、多疑,那也很好解释。我们大概也能通过系统性的打击让幼儿产生心理阴影,把他们变成精神分裂症患者。

如果具有大量的经验,我们就能从各种细节表现中看出个人合作能力的高低。人们其实都在下意识地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在嘈杂的环境中站稳脚跟,为了合作的需要,我们会凭直觉观察那些细节行为,而不是采取科学的方法。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每次社会大动荡发生之前,人们的心里就已认识到变革势在必行,并会为了变革的目标全力以赴。

为了达到目标,只单纯地依靠本能,如此,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人们很不喜欢身体具有怪异特征的人,会本能地躲避畸形人和毁容者,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些人难以合作。当然,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不过他们这么想可能来自经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来提高身体有缺陷的人的合作能力,这些人的合作能力也就被过分抹杀了。当所有人都这么想时,他们自然成了大众迷信的牺牲品。

现在总结一下个体心理学的观点:在四五岁的时候,儿童就已经统一身心关系,拥有了基本固定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并形成了相应的性格和生理习惯。他的身心关系与合作态度有很大的联系,我们了解一个人合作能力的高低,就能了解、评价他。例如,所有失败者的一大共同点就是合作能力低。因此我们还能给心理学下一个定义:心理学就是对合作能力缺失的研究。

既然人格是一个整体,生活态度和方式会影响人的表现,情绪和思维活动就都会与生活态度、方式相一致。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人的情绪非常不利于他发展而想改变他的情绪,那我们肯定会失败。情绪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自然流露,只有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才能彻底扭转他们的情绪。

在这里,个体心理学为教育和心理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我们绝对不能只治疗症状或情绪,而要看他接收了哪些错误信息,如他对生活经历的记忆、赋予生命的意义、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何反应等,这才是心理学的真正研究方向。那些用针扎儿童看他们跳得多高、给他们挠痒看他们有多开心的研究方式根本不叫心理学。这种错误的研究方式现在非常流行,或许用这种方式也能得到一些心理学结论,但是只有研究个体固定而独特的生活方式、态度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生活态度和方式是心理学研究的真正对象,研究其他方面的心理学家,其实是在研究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条件反射或应激反应、童年心理创伤对症状的影响、能力遗传和这些能力如何发展的人,研究的是生物学或生理学。但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研究的是人格,研究的是个人赋予世界和生命的意义、人们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以及应对生活的方式。目前我们了解个体心理的最佳办法,就是研究他的合作能力。 oSOkZP07lbXAillMxpZ2qcnj4+xinLzjb/MRq/I5NxJ5PPSqLWuGi/TDy/5qcg1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