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底本与校本
1.底本:本书是以明赵开美摹宋刻本为底本。
2.校本:《新编金匮方论》元邓珍刻本(简称邓刻本);《金匮玉函经》(简称《玉函》),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简称医统本);《脉经》,元广勤书堂本;《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千金翼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外台秘要》(简称《外台》),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二、校勘
遵照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法进行必要的校勘,以对校为主,慎用理校,不轻易擅改妄改,以免破坏原文原义。凡有改正,均撰写校勘记。
三、原书繁体字、异体字、俗写字、古字按规范字径改不注,通假字、避讳字改后出校勘记。原书 (zhán)、贲,鉴于阅读需要,分别以括号注明今之常用字,即 (谵)、贲(奔)。
四、所校内容能够明确判断存有误、脱、衍、倒等错误的校正后撰写校勘记;对版本异同及存疑待考的保持原文原貌,如有研习参考价值的在校勘记中予以说明。
五、原书为繁体竖排,今改为简体横排,并进行现代标点。原文中表示文字前后顺序的“右”,今径改为“上”。
六、本书整理中主要参考的著作有:《金匮要略校注》《金匮要略校注语释》等著作。
七、为便于查阅,书后附有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