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

【原文】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青蒿鳖甲汤方(辛凉合甘寒法)

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临证心得】

青蒿鳖甲汤乃养阴透热之良方,善治温病后期,热邪深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方以鳖甲蠕动之物,性味咸寒,直入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退热,又能入络搜邪;青蒿苦辛而寒,芳香通络,清热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两药相配,滋阴清热,内清外透,使阴分伏热有外达之机,共为君药。《温病条辨》自释“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细生地甘凉,滋阴凉血,清阴络之热;知母者,知病之母也,性味苦寒质润,滋阴降火,二药共助鳖甲以养阴津退虚热,为臣药。牡丹皮辛苦性凉,泻血中之伏火。诸药合用,共奏养阴透热之功。

本方用于儿科常见之热病恢复期阴虚内热之证,阴津亏虚、阳浮于外,故而夜热早凉者。如暑温恢复期见低热不已,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等,常用本方加减,青蒿、地骨皮、牡丹皮清退虚热;鳖甲、生地黄、知母养阴清热;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若大便秘结加瓜蒌子、火麻仁、桑椹润肠通便;虚烦不宁加百合、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除烦;咽干口渴加北沙参、麦冬、玉竹养胃生津止渴;惊惕不安加珍珠母、玄参、钩藤安神镇惊。

方药常用剂量:青蒿3~10g,知母3~10g,牡丹皮3~10g,鳖甲5~15g,生地黄5~12g。

当归六黄汤

【原文】

(《兰室秘藏·自汗门》)

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圣药也。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已上各等分,黄芪加一倍。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临证心得】

当归六黄汤原设为治疗盗汗之方,主治阴虚有火,盗汗发热,面赤口干,唇燥心烦,便难溲赤,舌红,脉数者。

当归六黄汤方中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共为君药。盗汗乃水火不济,心火独旺,迫津外泄,故用以下三药为臣,黄芩清上焦火、黄连清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使火降而阴津内守,不致外泄为汗。小儿藩篱疏薄,卫虚不固,故倍用黄芪,补气固表御风。全方七味,共奏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气阴充,内火降,则盗汗可止。

小儿汗证,自隋《诸病源候论》始,即分为“头身喜汗”和“盗汗”两大类。所谓小儿汗证多是体质虚弱而致汗出过多,俗称“虚汗”。一般包括自汗、盗汗两大类。由于小儿往往自汗盗汗并见,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常统称为“汗证”。小儿汗证多从气阴亏虚立论,治以益气养阴固表,但亦有虚实夹杂,内热迫津外泄者,本方便适用于此证。

本方在儿科用以养阴益气,清热降火,治疗汗证不限于盗汗,自汗亦可用,只要证属阴虚内热多汗者均可治之。其内热证象可见为面赤、烦闹、夜啼、溲赤、便秘、舌红等。故小儿汗证尽管证属气虚、阴虚而卫表不固者多,虚热、实热而迫津外泄者亦非罕见,虚实兼见者更属常见,若是辨证为虚实夹杂者应用此方加减则更为妥帖。此方在多种外感热病后期气阴已伤、内热未清而见多汗、口干、烦闹、舌红等证时亦可应用。汗出过多者,亦常加用煅龙骨、煅牡蛎、碧桃干、浮小麦等固表收敛之品。

方药常用剂量:当归3~10g,生地黄3~10g,熟地黄3~10g,黄芩3~10g,黄柏3~8g,黄连2~4g,黄芪5~15g。 KpT4fpVlGuefeRhbywtvR9et0+FpacTlY4lwYH693fg0nDEW3nsNstn31FlN6T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