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病因病机】

本病为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病变主要在肺胃。其发生发展过程正如叶桂《温热论》所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邪热首犯肺系,顺传阳明,逆传心包,后期易见肺胃津伤,气阴不足,或兼有余邪未净,表现低热、咳嗽痰少、神疲乏力、口干、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短少等症。

1.风热侵袭

春季风主令,冬季寒主令。若春季春风过暖或冬季应寒反暖,形成风与热合,两阳为患。小儿稚阴稚阳,肌肤薄弱,卫外不固,风热病邪乘虚而入,首犯肺系,袭于肺脏、肠腑、胃腑、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外窍(口鼻、咽喉、皮毛),表现一派正邪交争于肺系的病变。

2.肺卫失宣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皮毛。卫者,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风热侵袭,正邪交争,肺卫失宣,清窍不利,可见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咽痒咽痛、咳嗽吐痰等症。

3.热壅于肺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朝百脉,肺为贮痰之器。若病邪入里,由卫传气,正邪剧争,热壅于肺,肺气郁闭,清肃失司,热邪炼液为痰,气郁血瘀者,可见高热烦躁、咳嗽气喘、痰多黄稠、胸痛、唇绀等。同时,肺热移于肠腑,热烁津伤,则便秘干结,腑实不通,形成肺热腑实;若热伤肠腑,迫液下泄,则可见协热下利。

4.热盛阳明

肺与大肠、太阴与阳明相表里。肺热壅盛,易于传入阳明,若热炽阳明,热伤津液者,则出现壮热、烦渴、大汗出、舌质鲜红等。热邪与阳明肠腑糟粕相结,热邪伤津,燥屎内停,则可见烦躁不宁或时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纯利恶臭稀水、腹部胀硬疼痛、舌质红、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裂、脉沉实有力。

5.逆传心包

叶桂在《温热论》中说:“平素心虚有痰者,外热一陷,里络就闭。”风热病邪,两阳为患,热变迅速,如遇较甚之风热病邪,或平素心气、心阴不足,或素体兼夹宿邪(如痰饮、瘀血等有形邪气),或失治、误治等,则卫分热邪,可逆传营分,直犯心营,营阴受伤,心神被扰,血络损伤,出现身热夜甚、神昏谵语、斑疹隐隐等症,甚或内闭外脱,见身热、昏愦、倦卧、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

6.津气耗伤

风温病变过程中,病位主要在肺胃,风热病邪系两阳为患,且小儿稚阴稚阳,易被风热损伤,故温病后期,常见余邪未净,肺胃津伤,甚者气阴两伤,常见咳嗽痰少、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口干、食欲不振、大便干秘等。 qzp+eIVH+bcQ68E3j9rqF5a/aXZGvikb4rk7BoYc3HQQlsJjwMIl0aeQxdS5TG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