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辛温解表药

麻黄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品种】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又名木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ge.或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C.A.Mey.的草质茎。草麻黄Herba Ephedrae Sinicae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木贼麻黄Herba Ephedrae Equisetinae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中麻黄Herba Ephedrae Intermediae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及新疆。

【应用心得】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膀胱经。《本草纲目·麻黄》谓:“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取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用于多种方证。临床可以麻黄为主药配伍组方,治疗多种儿科疾病。

疏风散寒:麻黄生用,辛温解表散寒,开泄腠理,是风寒袭表证第一要药。《伤寒论》麻黄汤取麻黄配伍桂枝温经散寒、杏仁利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用于外感风寒重证,其力透肌腠、驱逐风寒外邪,非他方所能取代。儿童易罹外感者多属卫阳不足,因而易为风寒所伤,以麻黄温卫散寒、发汗解表,则风寒外邪可随之消散。凡畏寒抖擞、肌闭无汗、清涕长流者,麻黄有立竿见影之效。唯使用麻黄辛温解表,不可过剂,以免过汗而损阴伤阳,若风寒得汗泄而解,当转用辛温轻剂,如防风、荆芥之类以收余功。又需注意小儿外感风寒易于化热,寒邪散、热象显则当转用辛凉解表之品。

宣发肺气:麻黄宣发肺气,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为代表方,此方以麻黄汤去桂枝,生麻黄改用蜜麻黄,加杏仁、甘草,则解表之力减而宣肺止咳之功强。临床尚可配伍白前、桔梗等宣肺,半夏、陈皮等化痰,用于风寒咳嗽证为主方,经配伍亦可用于咳嗽其他证候。麻黄宣肺有通利鼻窍之功,还可以用于鼻窒、鼻鼽、鼻渊等病证。

肃肺降气:肃降肺气对于肺气上逆以喘为主证的肺系疾病是治疗主法,多用蜜麻黄为主药。临床应用:一是平喘止咳,用于肺炎喘嗽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于哮喘如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皆以麻黄为君药。咳嗽呛咳不止以及顿咳等病其病机亦属肺失肃降,常取麻黄与桑白皮合用以降肺气之逆。二是通调水道,用于风水肿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兼有“开鬼门,洁净府”之双重功效。

消抑伏风:余以为麻黄除前述消散外风之功外,还有消抑伏风之效。伏风为特禀质小儿之夙在病因,每逢冒受外风或接触发物则发为“风病”,如鼻鼽、风咳、哮喘、湿疹、风瘾之类,皆可用麻黄散外风、消伏风,多用于寒证,但若是与寒凉药配伍亦可用于热证。临证常用配伍,如治疗鼻鼽配辛夷、苍耳子、防风等,治疗风咳配紫菀、百合、五味子等,治疗哮喘配射干、葶苈子、地龙等,治疗湿疹配蒺藜、地肤子、白鲜皮等,治疗风瘾配生地黄、牡丹皮、紫草等,临床多所应用,其效功不可没。现代研究也证明:麻黄有抑制致敏物质释放的抗过敏作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致敏豚鼠肠管组胺的释放,缓解肠管的运动。

除以上功效之外,麻黄在儿科还有多方面的应用。如取其醒神唤醒作用用于遗尿,取其祛风通络作用用于痹证,取其散寒温经作用用于冻疮,取其温散阴凝作用用于阴疽等。

儿科使用麻黄剂量不宜过大,一般婴幼儿常用1~3g、学龄儿童3~4g,特殊病例使用不超过6g。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不纳气之虚喘均应慎用。使用不当可能出现兴奋、周身不适、胸闷、心悸、肢体发麻、大汗不止、眩晕等不良反应。

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等生物碱。但不同产地麻黄碱的含量差别较大,以四川产丽江麻黄的麻黄碱含量较多,临床使用麻黄入汤剂或中成药的疗效与其品种有密切关系。

桂枝

【出处】 《伤寒论》。

【品种】 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嫩枝。桂枝Ramulus Cinnamomi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云南亦产。

【应用心得】 桂枝辛温发散为阳,归膀胱经、心经、肺经。在小儿稚阳之体用为要药。《本经疏证·桂枝》谓:“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温卫和营:《活幼心书·卷下》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推桂枝汤为治疗儿科太阳中风证主方。其中桂枝为君药,以之透营达卫、解肌发表,与芍药配伍并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桂枝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对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与麻黄配伍,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则径用桂枝汤。余在临床常取桂枝温卫和营功能,除用于“风伤卫、寒伤营”之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外,还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不和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汗证营卫失调证等。

通阳化气:桂枝温脏散寒,通阳化气。在儿科应用,如瓜蒌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胸痹胸阳不振证,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更有炙甘草汤治疗心悸脉结代证,桂枝温通阳气在上方中皆为要药。笔者经验,以桂枝通阳化气,配伍麻黄、辛夷、苍耳子等,可治疗鼻鼽肺气虚寒证。

温经通络:桂枝温阳通达经络,可治疗多种经络肢节疾病。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痹痛证,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寒凝经脉证,皆取其温通之功。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诸肢节疼痛“历节病”者,则属于以风寒湿为主而兼有化热伤阴的证候。《金匮要略》风引汤“除热瘫痫”,以桂枝与大黄、干姜、龙骨、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合方,现代更被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毒热动风证,值得研究。痿证之下肢痿躄,配伍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有疗痿之功。

温阳利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可用于水肿、痰饮诸证。五苓散以其配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是治疗水肿脾虚水湿泛滥证主方。笔者治疗小儿水疝寒凝湿聚证,以五苓散与疏肝通络药合用取得良好效果。他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而致眩晕、心悸、咳嗽之痰饮病,则当用《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温经行瘀:桂枝温通经脉,有活血行瘀作用。仲景方临床应用,如桂枝茯苓丸用于癥结不消证,桃仁承气汤用于热结血瘀证,皆属取其温经行瘀之功。在儿科配伍人参、丹参等补气活血之品,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更常采用。

桂枝在儿科用量不宜过大,需防汗出过多而伤阳。一般婴幼儿常用2~3g,学龄儿童常用3~5g,但对于阳虚寒凝征象较重者,10g亦可以应用。若是诸热性病证则当慎用。

紫苏叶

【出处】 《名医别录》。

【品种】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var. arguta (Benth.)Hand.-Mazz.或野紫苏 Perrilla frutescens (L.)Britt.var. purpurascens (Hayata)H.W.Li的叶或带叶小软枝。紫苏叶Folium Perillae Argutae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以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等地产量大,广东、广西、湖北、河北等地所产者品质佳。野紫苏叶Folium Perillae Purpurascentis全国多数地区有产。

【应用心得】

紫苏叶味辛性温,发表散寒,但其力逊于麻黄和桂枝而显平和。归肺经、脾经、胃经。《本草纲目》谓其:“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治蛇犬伤。”

散寒解表:紫苏叶性味平和,兼有散寒解表、行气和中的功效,因而在儿科常见之外感风寒兼有脾胃不和者多有应用。小儿感受风寒邪气之初,与荆芥、防风等相伍可祛风散寒。若是兼气滞、胸闷、呕恶,配伍香附、陈皮可散寒行气,如香苏散;如恶寒、咳嗽、痰多,配伍杏仁、桔梗宣肺化痰,如杏苏散。

和中止呕:紫苏叶能和中止呕。对于小儿呕吐,如属风寒外束、胃气失和,可与紫苏梗、藿香合用散寒行气;如属气机阻滞、湿浊内阻,可与半夏、陈皮等相伍化湿行气;如属湿郁化热、痰浊中阻,可与黄连、竹茹等相伍清热化痰。

解鱼蟹毒:《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记载:“食蟹中毒,治之方。紫苏煮汁,饮之三升。紫苏子捣汁饮之,亦良。”对于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本品能和中解毒。

紫苏叶常用剂量为3~10g。

香薷

【出处】 《名医别录》。

【品种】 为唇形科植物江香薷 Mosla chinensis Maxim.cv. Jiangxiangru 或华荠苧(又名石香薷) 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带根全草或地上部分。香薷Herba Moslae野生品称青香薷,栽培品称江香薷。产于江西、广西、湖南、四川、安徽、浙江、江苏、湖北、广东、福建、山东。

【应用心得】

香薷味辛、性微温,归肺经、胃经。《本草纲目》谓:“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祛暑化湿:香薷辛温发散,又有和中化湿之功。夏季气候炎热,又常多雨潮湿,小儿往往贪凉饮冷,易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无汗、身重困倦、胸闷纳呆、腹痛吐泻、舌苔白腻等症,是阳气为阴邪所遏,当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饮用香薷、白扁豆、厚朴是为经典方,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若是暑热证候,患儿发热、口渴、面赤、舌苔黄腻,则当用《温病条辨》新加香薷饮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乃是香薷饮白扁豆易为扁豆花,加金银花、连翘而成,还可以配伍佩兰、苍术、黄连、荷叶、六一散等应用。其他兼证之香薷饮加减应用,可参薛生白经验:如热渴甚者加黄连以清暑,名四味香薷饮;减去扁豆,名黄连香薷饮,用治湿盛于里;腹膨泄泻者,去黄连,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饮;若中气虚怯,汗出多者,加人参、茯苓、白术、橘皮、木瓜,名十味香薷饮。

香薷常用剂量为2~6g。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不宜久煎。

荆芥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品种】 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Briq.或多裂叶荆芥 Schizonepeta multifida (L.)Briq.的茎叶和花穗。裂叶荆芥Herba Schizonepetae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多裂叶荆芥Herba Schizonepetae multifidae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

【应用心得】

荆芥味辛、性微温,属于辛温药中性质比较平和者。归肺经、肝经。《本草纲目》谓其:“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㿗、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辛温解表:对于小儿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皆属常用。治疗风寒感冒,常配伍防风、白芷、羌活等,如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或时疫感冒风瘟犯表证,风邪不解,则表邪不去,单纯以辛凉之药无助于表邪外解,常在辛凉解表药中配入荆芥以助透邪,《温病条辨》银翘散用荆芥即是此意。对于肺炎喘嗽早期属风寒郁肺证,可与防风、麻黄、杏仁等相伍以辛温散寒宣肺。

祛风消风:本品能祛外风、消伏风,故可用于治疗小儿风病。鼻鼽多清涕横流,可与桔梗、辛夷、麻黄、苍耳子等相伍以祛风散寒止流。荨麻疹如表现为风团色白、遇寒更甚、得热则缓,可与麻黄、蒺藜、防风等相伍以祛风散寒。湿疹属风湿热毒泛肤者,可与地肤子、白鲜皮、土茯苓、蝉蜕、地龙、黄芩等相伍以消风清热、化湿解毒。对于过敏性紫癜,则常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玄参、紫草、牡丹皮等一起使用,有凉血解毒消风作用。

透疹解毒:出疹性时行疾病之出疹,是正气驱邪外泄的表现,因此透疹方能解毒。荆芥有透泄之性,可以之解泄疹毒。如麻疹邪犯肺卫证用宣毒发表汤、奶麻邪郁肌表证用银翘散、丹痧邪侵肺卫证用解肌透痧汤等,其中荆芥的作用均在于此。

收敛止血:荆芥炒为炭剂,能入血分而止血,在鼻衄、齿衄、肌衄中常用。治疗肠风、便血之槐花散中用荆芥穗亦为此意。

荆芥常用剂量为2~6g,如用以解表透邪也可以用至10g。本品不宜久煎。

防风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品种】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Schischk.的根。防风(关防风)Radix Saposhnikoviae主产于黑龙江的安达、泰康、泰来、肇东、肇州、肇源,吉林的洮安、镇赉,辽宁的昭盟、铁岭地区。以黑龙江产量最大。此外,内蒙古的化德、商都、兴和,山西的安泽、沁源、和顺、武乡,河北的张家口、承德等地区均产。

【应用心得】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医学启源》谓:“疗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主治秘要》云:“身去上风,梢去下风。其用主治诸风及去湿也。”防风为治疗风病之圣药,不妄其名。

疏风解表:小儿外感风寒之时,常与荆芥同用,以疏风散寒解表,如治疗外感风寒头身疼痛、恶风畏寒,与荆芥、川芎、羌活等相伍,取荆防败毒散之意。风热表证恶风发热、咽痛口渴者,也可以与辛凉解表药如薄荷、蝉蜕、牛蒡子、连翘等同用,以助解表。

祛风胜湿:治疗外感风湿身重肢痛、头痛如裹,与羌活、藁本、川芎等相伍以祛风除湿通络,如羌活胜湿汤;治疗外风内湿头目昏眩、遍身不仁,与羌活、姜黄、附子等相伍以祛风除湿逐寒,如《魏氏家藏方》蠲痹汤。

御风实表:防风除祛风外尚有实表御风之功。《神农本草经疏》云:“防风同黄芪、芍药,则能实表止汗。”《本草衍义》云:“防风、黄芪,世多相须而用。”《究原方》玉屏风散为补肺固表千古名方,方中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走表御风,配伍严谨,原方黄芪、白术、防风三药药量比例为2∶2∶1,笔者以为方中黄芪为君应加大用量,故常取3∶2∶1。

消风止痒:防风可祛外风、消伏风而止痒。对于风咳外风引动伏风而干咳不已、鼻咽作痒,可与蝉蜕、紫菀、百部、百合、麦冬相伍消风利咽止咳;对于鼻鼽鼻痒喷嚏,可与辛夷、苍耳子、胆南星、蒺藜、徐长卿等相伍以消风宣肺利窍;对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属邪热入血致血热生风证皮肤瘙痒,可与牡丹皮、生地黄、紫草、地肤子、乌梢蛇等相伍凉血消风止痒。

息风解痉:防风辛散外风、平息内风而止痉。玉真散配伍天南星、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是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名方,但因该病现已经少见故而少用。笔者治疗小儿癫痫,尤其是易因外感风邪引发之风痫,则常以之与蝉蜕、僵蚕、地龙、天麻、钩藤、羚羊角、全蝎、蜈蚣等同用以息风止痉。

防风常用剂量为3~10g。如用作御风剂量宜小,如用作祛风剂量宜大。

羌活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品种】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或阔叶羌活 Notopterygium forbesii de Boiss.的根茎和根。羌活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以四川为主产区者称川羌,主产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小金、松潘、黑水、理县等地,云南省丽江地区的腾冲等地。西北地区为主产区者称西羌,主产于甘肃的天祝、岷县、临夏等地,青海的海北、黄南、海南等地。

【应用心得】

羌活味辛、苦,性温,气香性散。归膀胱经、肾经。《珍珠囊》谓其:“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解表散寒:羌活宜用于外感风寒夹湿之证,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肌束无汗、肢体酸痛者,与川芎、防风、白芷、紫苏叶等相伍以祛风散寒,如九味羌活汤,湿重者可加独活、苍术、秦艽祛湿止痛。羌活还可以与桂枝、生姜、麻黄、防风、荆芥等配伍,煎汤,药浴,治疗小儿外感风寒之发热。

祛风除湿:对于营卫两虚、风寒湿痹证,肩项臂痛,手足麻痹者,羌活可与防风、姜黄、黄芪、当归、赤芍、甘草、生姜相伍,益气和营、祛风胜湿,如《百一选方》蠲痹汤加减。对于小儿湿疹风湿夹热证,可与秦艽、土茯苓、白鲜皮、蒺藜、地肤子、黄芩等相伍以消风除湿止痒。

羌活常用内服剂量为3~10g,若作为药浴方可用至20g。本品辛香温燥,阴血亏虚者慎用。

藁本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品种】 为伞形科植物藁本 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的根茎和根。藁本(又名西芎藁本)Rhizoma Ligustici Sinensis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陕西。辽藁本Rhizoma Ligustici Jeholensis主产于河北、辽宁。此外,山西、山东等地亦产。

【应用心得】

藁本味辛,性温,归膀胱经。《珍珠囊》谓其:“治颠顶痛,脑、齿痛。”

散寒止痛:藁本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每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尤其是颠顶疼痛以及痛连齿颊者,可与白芷、川芎、羌活、苍术等同用以祛风散寒止痛,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神术散。对于鼻鼽或鼻渊属风寒夹湿证,可与白芷、辛夷、川芎、蔓荆子等相伍以祛风散寒宣窍。

祛风胜湿:藁本祛风胜湿,可达于肌肉、经络、关节。对于外感风寒夹湿头身疼痛者,常配伍羌活、防风、独活等祛风散寒除湿,如《脾胃论》羌活胜湿汤。又治风寒湿痹一身尽痛者,常配伍羌活、防风、苍术等祛风除湿散寒,如《脾胃论》除风湿羌活汤。

藁本常用剂量为3~10g。本品性偏温燥,若是阴虚血燥、肝阳上亢之头痛忌用。

白芷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品种】 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cv.Hangbaizhi或祁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cv.Qibaizhi的根。杭白芷Radix Angelica Hangbaizhi产于浙江杭州、余姚、临海,四川遂宁、达县、内江;重庆市亦产。产于四川者又称川白芷。祁白芷Radix Angelica Qibaizhi产于河北安国,河南长葛、禹县。产于河南者又称禹白芷。

【应用心得】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经、脾经、胃经。《得配本草》谓:“通窍发汗,除湿散风,退热止痛,排脓生肌。”

祛风退热:用于风寒表证,同时有制头痛、通鼻窍之效,可与荆芥、防风、桂枝、紫苏叶等相伍以解表散寒。对于风热表证,风邪不解,则表邪不去,单纯以辛凉之药无助于表邪外解,笔者常主以辛凉之药的同时,酌加白芷、荆芥之类辛温之药以助散邪解热。

消风通窍:白芷入肺经,辛能祛风止痛,温能胜湿散寒通窍。对于小儿鼻鼽属肺气虚寒证,可与炙麻黄、辛夷、苍耳子等药合用,取苍耳子散之意疏风散寒通窍。如属肺经伏热证,可与菊花、金银花、黄芩、鱼腥草、鱼脑石等清热解毒药合用。

散风止痛:白芷归足阳明胃经,鼻渊、鼻窒、感冒等伴前额及眉棱骨疼痛时尤为适宜,常依寒、热证候不同,与辛夷、苍耳子、细辛、荆芥或连翘、薄荷、蔓荆子、菊花等疏风宣窍之品合用。

消肿排脓:白芷具有消肿排脓之功,可与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芦根、皂角刺、虎杖、牡丹皮等药相伍以清热凉血、解毒排脓,治疗烂乳蛾,以及各种疮疡痈肿。

白芷常用剂量为3~10g。

苍耳子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品种】 为菊科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ex Widder或蒙古苍耳 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Fructus Xanthii全国各地均产。

【应用心得】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有小毒。归肺经、肝经。《本草正》谓:“治鼻渊。”

宣通鼻窍:苍耳子辛温能宣通鼻窍,此功能在临床应用最多,凡伤风鼻塞、鼻窒、鼻渊、鼻鼽诸鼻病而见鼻塞、流涕、头痛等症时皆常用。偏风寒证与辛夷、白芷、桂枝、细辛等配伍;偏风热证与金银花、蝉蜕、薄荷、菊花等配伍;偏伏风证与炙麻黄、辛夷、蒺藜、五味子等配伍。

疏散风寒:苍耳子辛能外散风寒,可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祛风宣散药同用;若是因外感风热而致者,可与菊花、薄荷、连翘等同用。但本品发汗解表力弱,故以之解表退热则少用。

胜湿止痛:苍耳子祛风胜湿止痛,可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等症,常与淫羊藿、威灵仙、川芎等合用。

消风止痒:苍耳子消风杀虫止痒,可用于风瘾瘙痒、疥癞等皮肤病,可配伍蒺藜、地肤子、白鲜皮等药,内服或煎汤外洗均可。

苍耳子常用剂量2~6g。

文献报道苍耳子具有一定的肝脏、肾脏毒性,可引起肝功能损害、氮质血症及其相应的临床不良反应,如乏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部疼痛、尿黄、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甚至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用量过大(1次超过30g),或炮制不当(如未按规范炮制、未曾去刺等),值得引起警惕。

辛夷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品种】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玉兰 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Desr.、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等的干燥花蕾。望春玉兰Flos Magnoliae Biondii主产于河南、四川、陕西、湖北等地。玉兰Flos Magnoliae Denudatae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此外,湖南、广东等地亦产。武当玉兰Flos Magnoliae Sprengeri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应用心得】

辛夷味辛、性温,芳香、质轻,性浮而散。归肺经、胃经。《名医别录》谓其:“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

消风宣窍:辛夷为治疗鼻鼽、鼻渊的常用药,有消风宣通鼻窍之功。如属肺气虚寒证,可与炙麻黄、桂枝、苍耳子、细辛、白芷等相伍以散寒通窍;如属肺经伏热证,可与金银花、菊花、鱼腥草、败酱草、鱼脑石等相伍以清肺利窍。

发散风寒:辛夷辛散温通,能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如外感伤风鼻塞、鼻窒,可配伍防风、白芷、细辛等疏风散寒宣窍。若是风热感冒而鼻塞头痛者,也可以与薄荷、金银花、蔓荆子等疏风散热宣窍药配合治疗。

辛夷常用剂量为2~6g。内服入汤剂宜包煎。

生姜

【出处】 《名医别录》。

【品种】 为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生姜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应用心得】

生姜味辛,性温,归肺经、胃经、脾经。《本草经集注》谓其:“杀半夏、莨菪毒。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

疏风散寒:生姜味辛、性温,解表散寒。是桂枝汤组成药物之一,其与桂枝相伍以助其温阳散寒、解肌透表,又能升腾脾胃生发之气,再与白芍、大枣配伍而调和营卫,成外感风寒而营卫不和的主方。民间验方,风寒感冒轻证可以用生姜、葱白、红糖煎水服用。

温胃止呕:生姜为“呕家圣药”,对寒热呕吐均可应用。胃寒呕吐,可与法半夏、高良姜、苏梗等相伍,如《金匮要略》小半夏汤以温中和胃止呕;胃热呕吐,可与竹茹、黄连、枇杷叶等相伍,如《六因条辨》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和中止呕。

和脾利水:《伤寒论》生姜泻心汤由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组成,可以治疗“水气痞”,其证不呕吐,但噫食臭气,胁下有水气,肠鸣腹响如雷鸣,大便溏泻,还可有小便不利、下肢轻度浮肿、脉沉、舌苔水滑等证。生姜皮具有和脾行水之功,对于小儿水肿,偏肺脾阳虚者,可与防己、桂枝、黄芪、茯苓皮等相伍,以宣肺调脾、温阳利水。

解药食毒:生姜能解诸毒。与紫苏同用,可解食鱼、蟹中毒之呕吐、腹痛、腹泻。治半夏、天南星之轻度中毒引起喉、舌麻木,可单以生姜煎汤饮服,或者捣取自然汁饮之。

据报道,生姜擦拭或生姜汁涂局部,对于斑秃有辅助治疗作用。

生姜常用剂量为2~6g。 MS7jZrpTj/AVjXQwLXDzKFxgPf8ImqyGDoCF6FuUH2AlLnh+sd6VrLvDuas8zjh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