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浅谈舌象

舌象为中医望诊之重要内容,经方对舌象之重视不够。自温病学派兴起,舌象之论述日多,研究日盛,舌象已成为中医热病辨证施治准绳之一。它准确地表达着人体正气之盛衰和邪气之消长,为中医临床理、法、方、药之统一提供了重要依据。

所谓舌象分舌质与舌苔两部分,传统中医认为舌质代表着正气之盛衰,舌苔则代表着邪气之消长。前者以形态、色泽之特点来判断人体气、血、阴、阳之进退;后者则以舌苔之色泽、厚薄决定病邪之寒热、表里变化。笔者常以如下观点观察舌象,简单明了,容易掌握。①舌质:胖主虚,瘦主实,淡主血虚、气虚,红主阴虚,斑主血瘀。②舌苔:色黄主热,色白主寒,色黑主热极、亦主寒极;厚主里,薄主表,腻主湿,燥主失津。依照上述概念进行多项组合,舌象判断可明矣!譬如质红、苔厚黄腻,可断为湿热在里而阴虚;质胖淡、苔白厚腻,可断为寒湿在里而气血双虚。以此推之则可掌握舌象诊断之要领矣!

近代实验研究表明,所谓舌苔,系分布于舌面之丝状乳头之角化树及分布于其间之脱落细胞,中间尚有少许食物残渣及细菌。丝状乳头及其角化树是组成舌苔之基础结构。丝状乳头覆盖舌面之前2/3,每一个丝状乳头由初级乳头和次级乳头两部分组成。初级乳头形似一顶王冠,次级乳头系由多个初级乳头长出的多根毛状物。初级乳头上覆以鳞状上皮,次级乳头上则附有菌斑,各级乳头如风吹草低般向咽部方向倾斜,无论初级乳头还是次级乳头,其乳头内均有柱状轴心支撑,轴心系结缔组织结构。舌面之不同部位丝状乳头大体相同,惟不同者为次级丝状乳头之数量耳。以上论述系上海复旦大学刘耿教授之科研报告。该教授仅仅指出了舌苔之结构,而未能就此结构之特点与中医传统之舌象临床相联系,诚憾事也。余积40余年之临床实践,结合上述理论对舌象做如下论述:

舌质体现机体之状态及反应性,舌质示中医所谓之正气之盛衰。肥大时必有水肿或有瘀血,前者色淡白、后者色紫红,舌体干敛老瘦则属重病脱水。笔者观察到慢性肾病在全身水肿之同时,舌体恒见胖大淡白;除慢性肾病外,肝硬化、贫血、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均属此种舌质之变化,中医称此种舌质为气虚、阳虚,阳虚水泛的表现;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慢阻肺、心衰、糖尿病、血液病等舌体胖大而紫红(贫血除外),此种舌质为血瘀的表现,盖瘀血阻塞脉络也。

舌苔之变化则体现病原致病之性质、轻重、进退,此即是中医所谓之邪气消长。黄苔提示病热,据现代实验提示此时舌苔之丝状乳头及次丝状乳头之间充满着嗜中性粒细胞,此种细胞越多则舌苔越厚。笔者观察到发热患者,尤其是持续高热之重危患者,如各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在病重阶段之舌苔几乎均具黄、厚、腻三个特点,中医则认为属热、实、湿三种病情之结合。长期消耗性慢性疾患之舌苔,如伴感染,其舌苔亦属上述特点;如未合并感染则呈现白、厚、腻苔,此时舌体多伴胖大,或色淡,或色紫。余长期观察到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迁延性慢性肝病、多种贫血、妇女月经不调、神经衰弱、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结缔组织病之静止期等之舌苔均属此类。中医传统认为薄苔主表证,而余之经验,薄苔除见于感冒外,常人均属薄苔范畴,薄苔在临床上并无太大意义也。外感病之白厚腻苔,有人曾对此进行过脱落细胞之病理观察,发现充满于丝状乳头之间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及上皮细胞,前者为主者属热病,后者为主者属杂病之不伴感染者。

综上所述,舌象是中医临床辨证之重要依据,此为现代西医之不足之处,中医传统之表里寒热,对舌象之观察虽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毕竟不是实验研究之产物,通常失之于抽象、笼统。舌象之研究随着中西医结合之进展已逐步向微观引进,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看到这方面的重大成果公布于世,为人类认识疾病做出重要贡献。 oH3scJWlZ4BDKTqb9AUlSOSW4PEkPCBtXTp07xTUqDJ6E1C1WlwfoHuEvO3VmK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