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承气汤证浅识

通常所谓之三承气乃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也,三方皆出自《伤寒论》。另有桃核承气者亦出自《伤寒论》,因系调胃承气之变方,且具和血化瘀于下焦之独特作用,故别论之。近人对上述三承气之总结最精辟者莫过于以其药味入手而分析者。大黄涤肠导实,故曰实;芒硝软坚泻火燥,故曰燥;枳实消痞散结,故曰痞;厚朴宽中除满,故曰满。大承气汤之主证乃以痞、满、燥、实四证而概括之。小承气含枳实、厚朴、大黄三药,依上述规律推之,其主证当为痞、满、实三证;调胃承气含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其主证当系燥、实二证而已。三承气主证虽有痞、满、燥、实,孰轻孰重当须区别,但三方之共同特点则是一个“下”字。

《伤寒论》云:“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有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几日行,若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此条经文说明大便硬时当看小便利否。如小便不利者大便必结,当下之;小便利者,故知津还胃中,不久必大便也,无须下之。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属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便鞕耳,宜大承汤下之。”此条经文说明大便硬时,须问能食与否?若不能食者,可以下之;若能食者但鞕耳,暂勿下。

“阳明病,脉退,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气短,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大便已鞕,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亦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泄下。”此条经文说明有潮热而不恶寒者,外证已解,可下;无潮热而恶寒,外证未解,不可大下,如腹满甚者可予小承气微和而小下也。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条经文说明以汗法未效,患者腹满急痛,当之下。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此条经文所述乃热结旁流,言其脉滑数而热结旁流者,可用大承气汤。

大便之实结为阳明腑证之主证,亦为三承气之主证,上述五条经文对承气汤攻下做出规范性说明:①大便硬而小便不利者,当下;②大便硬而不能食者可下;③大便硬有热而不恶寒者可下;④腹满急痛者可下;⑤热结旁流者可下。

余积40余年之经验认为,上述五点乃临床投用承气汤之准绳也。但凡实热里证大便之硬结皆伴小便之赤短,此热盛伤阴也,下之谓釜底抽薪法也;倘小便清长,无内火也,不可峻下之。大便硬结而不能饮食者,腑气不通也,亦实火内结证,当下之。若饮食如故焉有实火之结?枉下之则胃腑之气受损矣!大便硬而发热恶寒,此表证也,不可下。大便硬而发热不恶寒者,里证也,可下之。腹满痛急,不通则痛,腑气急结之证也,现代医学谓之曰急腹症,所谓急腹症者乃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之属,考此类疾患之常用方药皆以下法为主。

另有桃核承气汤者,乃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而成。《伤寒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证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证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据此,桃核承气汤之主证当为“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血自下”等,当然还要以大便燥结(调胃承气汤证)为前提。时下有人用桃核承气汤治疗肠套叠获效,又有人用此方治疗妇科闭经获效。余曾用此方治疗中毒性痢疾28例且疗效较佳(见《新中医》1973.3)。总之桃核承气汤证所述“热结膀胱”为何证,目前尚需进一步探讨。这需要经过大样本循证医学做出统计,需就当前国内外中医界对桃核承气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排队摸底,最后做出结论。 UffJ5fuo2haC+rjjciT5ucAxMjAPhkWIjjyn4L2EeEl7Z/aq+3TCcOWfBgm6+H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