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1956—),男,汉族,山东章丘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四代业医,父母均在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其父马新云教授曾任首届中国中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会长。这种浓厚的中医学理论与实践氛围的浸润,不仅使马融教授潜移默化地接受、热爱和传承了中医药思维和文化,也为他后来从事中医药临床及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融教授1974年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曾到河北省赵县北中马公社东王庄大队插队落户,并担任赤脚医生。1975年12月返城进入工厂担任厂医。1977年高考恢复后,考入河北新医大学(现河北医科大学)本科学习;1984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李少川教授,踏入小儿癫痫临床研究领域;1987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江育仁教授,逐步进入了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平台。马融教授博士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儿科副主任、主任,以及医院副院长、院长职务。
马融教授先后担任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评审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及儿科分会第六届、第七届主任委员,第八届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协作创新共同体主席,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马融教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政府授衔“中医小儿神经内科”专家、天津市名中医,并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马融教授以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系、肺系疾病为主要方向,主持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12项;获省部级奖励26项,其中主持项目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牵头制定全国行业指南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6部、学术专著18部。培养研究生105人,其中博士43人,培养博士后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