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强调不但要治疗疾病,更要预防疾病。治病要注意阻止病变扩散,防止疾病加重及恶化。《灵枢·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文中说明要预防疾病,就须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调畅情志,饮食起居有常等 [87] ,因此RA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差异。次要因素包括地理气候、饮食、疾病、摄养。其主旨为先天是决定体质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则相对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如平素肝肾不足的人群,更应该注意避免汗出当风,汗出入水中;身体肥胖之人,多为气虚体质,往往有余于外,不足于内,平素易短气自汗出,导致腠理更虚而易开泄,此时外风侵袭,风与湿合,形成关节疼痛、不可屈伸。针对该体质的人群,平素当健脾益气祛湿改善体质,适避风寒,以预防RA的发生;胃肠素有湿热积蕴者,内热盛而腠理开泄,汗出当风,感受风湿之邪,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清热利湿改善体质。RA主要病变部位为骨筋关节,为肝肾所主,那么该病最本质的体质在于肝肾不足。另外,气虚及内热重容易导致腠理开泄,风寒湿邪侵入而发病。因此,判断自身体质,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RA的发生。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地理环境对人群的体质有重要影响。环境中湿气对于关节病变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居住在南方潮湿地区、海河附近等的居民,应当加强自我防潮。当剧烈运动汗出后,腠理开泄,极易感受邪气,故个人应更当注意防护。如经常在潮湿环境中工作以及与水打交道的工作者,工作后应马上用干毛巾擦干身体,换上干净衣服;外出突遭雨淋,衣服尽湿者,须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身体,以免寒湿入侵体内;反之,在夏季劳作后汗出较多时切勿当风吹,内衣汗湿之后应及时换洗,劳动或运动后不可在身热汗出时就入水洗浴,保证热水洗浴,身热汗出时不要进食生冷以防寒湿内侵,垫褥被盖应勤洗勤晒保持干燥等;冬季外出双足受冻后,切勿立即用热水洗脚或用火烤,应将水擦干后再行相关保暖措施。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细节,预防风、寒、湿等邪气侵入人体,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运动锻炼使气血流畅,调解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运动锻炼方式很多,如跳舞、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游泳等。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微汗法。此法用于治疗风湿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仲景提示我们大汗淋漓易伤阳气,微汗才能使阳气存内而不耗散。RA发病关键为正气亏虚,运动到微汗的程度,正好能增强体质,而不耗散正气。对RA患者来说,在寒冷季节锻炼时不可过早,免得再受风寒邪气,对疾病的治疗与恢复不利。锻炼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循序渐进,切勿一开始就过度运动。
食物中的营养必须依赖健全的脾胃功能才能吸收。若脾胃功能失调,食而不化,或因某种疾病而对某种富有营养的食物并不相宜,食之反而腹满腹胀。因此,一定要根据病情及个体情况予以合理调配,以食后胃中舒适、食而能化以及对疾病恢复有利为原则。中医学理论早将食物及药物通过阴阳五行理论高度抽象概括,从而适应临床与养生。五味理论则成为指导食疗的重要原则。饮食五味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中医五味理论非常丰富,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以指导人们膳食结构。如饮食不足,影响精气血津液化生,可致体质虚弱;如过食生冷寒凉会损伤脾胃,导致脾气虚弱;饮食无度,久则损伤脾胃。以上原因也都可引起RA的发生。所以应该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营养水平,保持和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使人体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协调,可起到预防RA的作用。
RA的发生发展与人的精神情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七情内伤可直接致病,是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亏虚及抵抗力下降的重要因素。此时,外邪最易入侵,损伤体内正气。因此,保持精神情志愉快也是预防RA的一个重要方面。
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姿势、体位,对保障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至关重要。如肘关节疼痛屈曲挛缩、屈伸不利,日久则该关节僵硬固定,刷牙、洗脸均会受限;膝关节疼痛,伸直加重时,患者为避免疼痛,久而久之,关节便固定于半屈曲位,不能伸直。
精神护理方面应减轻患者精神负担,令其正确对待疾病,使病情控制稳定。生活护理方面,对严重关节功能障碍者,需防止跌仆、骨折等以外发生。饮食要有节制,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应用。
病情活动期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待病情好转应及时注意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如手捏核桃或握力器,锻炼手指关节功能;双手握转环旋转,锻炼腕关节功能等。锻炼过程中,注意适可而止,切勿用力过度,而且应该坚持长期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