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名医经验

一、路志正经验

路志正 [69] 强调RA外因重在湿邪为患,在内则多责之脾虚,尤其脾虚湿盛是主要原因。辨证立足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决定治以攻、补。祛邪外出的同时,兼以调和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得生以治本。久病不已,痰瘀痹阻经络关节,由经入络、由筋入骨导致关节畸形破坏者,多从补气血、滋肝肾、健脾胃、利关节入手,方用补血汤、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化裁。产后之风湿更宜大补气血,峻补真阴,濡润筋脉,通利关节,不宜过用刚药。脾胃虚弱者,用虫类药须慎重,或佐入健脾和胃之品。

医案举例: 洪某,女,56岁。2001年9月来诊。

患者诉1年前无诱因出现四肢多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晨僵。曾2次到某医院查ESR67mm/h、RF(+)。诊断为RA,予双氯芬酸、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症状缓解。2001年7月症状复发,加用泼尼松15mg,但诱发急性出血性胃炎而停用药。刻诊:四肢多关节肿胀疼痛,周身肌肉酸痛,晨僵1小时以上,神疲纳呆,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畏寒喜暖,天气变化或过劳症状加重。舌质淡黯、有瘀斑,苔薄白,脉沉而弱。辅助检查:ESR96mm/h,Hb104g/L,WBC11×10 9 /L,RF(+),CRP(+),ANA(+)。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肝脾肾不足、痰瘀阻滞。

治法:补益肝肾,祛瘀化痰,活血通络。

处方:太子参12g,黄精12g,威灵仙12g,地龙12g,茯苓12g,熟地黄15g,桑寄生15g,赤芍10g,白芍10g,红花10g,当归10g,秦艽10g,白术10g,焦三仙10g,制附子6g(先煎30分钟),川芎6g,水煎服,再以全蝎2g装胶囊吞服,日1剂。

2001年9月18日二诊:腰膝酸软、自汗、盗汗、畏寒症状减轻,双手掌指、食指、中指关节肿胀压痛不明显,能握拳,但握力仍差,饮食增加,体力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药已见效,继用原方减赤芍、白芍,加杜仲12g,骨碎补12g,山茱萸12g。

2001年10月9日三诊:患者可自行来诊,面色红润,精神佳,关节肿胀明显减轻,晨僵30分钟以内,劳累后膝、踝、腕关节轻微疼痛,腰膝酸软、畏寒,夜尿每晚3~4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守2001年9月18日方,减地龙、川芎、全蝎,加姜黄10g,独活10g、防风6g,肉桂6g,桑螵蛸10g。续服15剂后,改予独活寄生丸善后。

2002年3月复查,患者基本无所苦,能够做一般的家务。实验室检查:Hb127g/L、WBC7.7×10 9 /L、ESR18mm/h、RF(-)、ANA(-)、APF(-)、CRP(-)。随访6个月未复发。

二、焦树德经验

焦树德 [70] 认为,寒湿邪侵袭,痰瘀致痹。肾虚寒盛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素体肾虚,寒湿深入肾脏;②冬季寒盛,感受三邪,肾气相应,寒邪入肾;③久痹不已,复感三邪,内舍肝肾。治疗强调以肾气为本,以“补肾祛寒”为大法,以“化湿散风、养肝荣筋”为辅,以“壮骨利节、活血通络”为佐,从肾虚寒盛证、肾虚标热轻证、肾虚标热重证、湿热伤肾证论治,创立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补肾治尪汤、补肾清热治尪汤、补肾清化治尪汤。

医案举例: 患者,男,48岁,挖地道工人。1971年10月28日初诊。

主诉:关节疼痛、肿大变形、僵硬,不能自主活动1年余。1970年9月,工作休息后,突发高热40℃后出现左膝、左踝关节红肿疼痛,行走受限,治疗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双手腕、双食指关节红肿疼痛、变形、僵硬,活动严重受限,双膝关节肿大、变形,不能自由屈伸,左膝明显,双踝关节肿大如脱。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当时检查ESR118mm/h,遂至焦老处就诊。症见:双膝关节、双踝关节、双食指关节、双腕关节肿痛、变形,不能自主活动,双侧髋关节、双肘关节、双肩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就诊时需人背抬。怕冷,间断有发热,心中烦热,纳差,偶有恶心,小便黄赤,大便1~2次/日。舌苔白腻,脉弦数。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尪痹;辨证为肾虚寒盛、兼有标热。

治法:补肾祛寒,散风活络。

处方: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骨碎补12g,防风12g,威灵仙12g,制附片10g(另包,先煎30分钟),桂枝10g,赤芍10g,白芍10g,知母10g,白术10g,生姜10g,麻黄6g,甘草6g。水煎服,1剂/日,共6剂。

二诊:诸症皆减轻,上方加伸筋草30g。

1972年5月3日复诊:双腕关节、双踝关节、背部偶有发胀、疼痛,腕关节、食指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变形,不影响日常活动,食欲明显改善,考虑病情稳定,改用散剂常服。

处方:骨碎补54g,制附片45g(另包,先煎3小时),防风45g,松节45g,地龙45g,桂枝36g,麻黄36g,知母36g,川续断60g,赤芍60g,白芍60g,威灵仙120g,伸筋草120g,白术30g,苍术30g,泽泻30g,细辛12g,皂角刺12g,共磨成粉末,温黄酒冲服,每次服用3g,每日2次。

1973年1月27日复诊:膝关节肿胀消退,余肿胀关节明显变小,继续守上方,川续断改为90g,加焦神曲、片姜黄各30g,当归尾、红花各36g,共磨成粉末,温黄酒冲服,每次服用3g,每日2次。

1979年随访,血沉13mm/h,RF(+),已可以正常上班。

三、朱良春经验

朱良春 [71] 提出围绕痹证三大主症(疼痛、肿胀、僵直拘挛)集中针对三个关键问题(治证与治病、扶正与逐邪、通闭与散结)进行诊疗的学术观点。他认为尪痹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病多虚及久病及肾的特点,肾督亏虚为其正虚的主要原因,寒、热、痰、湿、瘀邪痹阻经隧骨骱为邪实的一面。治疗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益肾壮督”有三层含义:一是补益肝肾精;二是温壮肾督阳气,阴充阳旺,祛邪外出;三是“奇经八脉隶属于肝肾”,督脉通则筋强骨健,必然关节滑利,客邪难以留注,痰瘀无由生成,顽疾亦不会缠绵难愈。同时。朱老强调,尪痹绝非一般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等法及草木之品所能奏效,必须借用血肉有情善于搜剔之虫类药,如露蜂房、乌梢蛇、全蝎、蜈蚣、土鳖虫、僵蚕等,虫草结合以增其效。

医案举例: 邱某,女,1978年7月出生。2015年5月3日初诊。

患者半年前始有双侧指、腕关节疼痛,曾于外院就诊,查RF(+),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予双氯芬酸钠、来氟米特等治疗乏效,继起双肩、肘、膝、踝关节游走性疼痛,时有肿胀,逢气交之变尤甚。刻下症见:双腕、踝关节肿痛,局部发热,得凉稍舒,晨僵30分钟左右,平素稍有畏寒,纳眠可,二便调,苔薄白,脉弦细。查ESR49mm/h。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尪痹;辨证为寒湿入络,郁久化热。

治法:清化郁热,温经通络,益肾蠲痹。

处方:蠲痹汤。金刚骨50g,青风藤30g,骨碎补30g,补骨脂30g,延胡索30g,生地黄、熟地黄各20g,淫羊藿15g,桂枝12g,炒知母10g,凤凰衣8g,莪术8g,水煎服,1剂/日。浓缩益肾蠲痹丸,每次4g,每日3次。蝎蚣胶囊,每次1.5g,每日3次。新癀片(备用,疼痛剧烈时加用)每次0.96g,每日3次。

2010年7月13日二诊:诉药后症情减轻50%以上,能正常行走,双下肢亦无明显肿胀,唯右肘关节屈伸不利,双腕关节时有疼痛,纳可,便调,寐安。ESR43mm/h,苔薄白,脉弦细。诊断辨证同前,上方加生白芍20g,60剂继进,同时内服浓缩益肾蠲痹丸、蝎蚣胶囊。宗法治疗1年余,病情平稳。

四、娄多峰经验

娄多峰 [72] 指出“虚”“邪”“瘀”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独立三大致病因素,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结果。根据“虚”“邪”“瘀”的权重偏倚,分为“正虚候”“邪实候”“瘀血候”三候。“正虚候”常见证型为气血亏虚证、肝肾亏虚证,“邪实候”常见寒湿证、湿热证,“瘀血候”常见瘀血证。对应的治疗则以“扶正”“祛邪”“化瘀”为主,辨证施治。

医案举例: 某患者,男,34岁。2015年9月20日初诊。

患者因四肢多关节对称性肿痛伴双手晨僵2年余,在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曾间断服用止痛药治疗,2周前感冒后病情复发。刻下症见:四肢多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热感,阴雨天加重,双手晨僵约1小时,伴体倦乏力,自汗、畏寒肢冷,纳呆食少,面色苍白,消瘦,夜寐易醒。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黄,脉细数。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正虚候(气血亏虚证)。

治法:通阳蠲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处方:黄芪桂枝青藤汤加减。黄芪90g,白芍30g,青风藤30g,鸡血藤30g,薏苡仁30g,当归20g,白术20g,焦三仙15g,防风15g,炙甘草9g,生姜5片,大枣5枚,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5年9月26日):服药5剂,痛稍减,纳食增,夜间易醒症状减轻,余症状如前。黄芪加至120g,白术加至45g,加香附15g,20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5年10月17日):服药20剂,四肢关节疼痛明显减轻,面色较前红润,夜寐安,无自汗,仍有体倦乏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稍数。9月26日方去防风、薏苡仁,黄芪减至60g,加桑寄生20g,木瓜15g。30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15年11月20日):诉劳累后四肢关节疼痛,休息后可缓解,阴雨天仍有四肢关节疼痛不适,体重增加,自觉不容易感冒。给予院内制剂口服,治疗半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五、吴生元经验

吴生元 [73] 提出“阳虚邪凑”为尪痹主要病因病机,治以“温阳通络”为法,使阳气宣通、气血流畅、营卫调和,痹痛自可向愈。在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分施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风寒湿痹则发散风寒,温阳通络;湿热痹阻则清热解毒,除湿通络。虚人久痹,以扶正祛邪为主,健脾、益气、补肾是常用扶正之法。稳定期重在护卫阳、调营卫、养气血、补肝肾。此外,吴老强调辨证准确亦需守法守方,坚持治疗,但是守方决不能死守不变,证变药应随更,切忌“刻舟求剑”。

医案举例: 金某,女,2007年1月18日初诊。

患者诉手指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双膝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2年余,近1周加重,伴有颞颌关节张口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天阴下雨疼痛加重,纳食少,大便稀溏,1日1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查:RF(+),血沉40mm/h,抗“O”250IU/mL。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风寒湿痹。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处方:黄芪防己汤加味。生黄芪30g,防己10g,桂枝20g,白术15g,茯苓15g,川芎10g,细辛8g,独活15g,羌活10g,秦艽10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淫羊藿15g,薏苡仁15g,生姜15g,大枣5枚,甘草10g,水煎内服,日1剂。

上方服用3剂后,患者诉关节疼痛有所加重,吴老鼓励患者坚持服用,再服5剂后,关节疼痛逐渐减轻,晨僵,天阴则疼痛加重。效不更方,坚持服上方2月余,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晨僵不明显,仅在气候变化时感觉轻微疼痛,后改用桂枝附子汤以加强温阳散寒之功,巩固治疗。

处方:附片60g(开水先煎3小时),桂枝20g,杭芍15g,细辛8g,川芎15g,知母15g,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淫羊藿15g,薏苡仁30g,石菖蒲10g,白术15g,大枣10g,甘草10g,生姜15g。继服10剂,诸症消失,血沉15mm/h。坚持服用附子桂枝汤巩固治疗3个月,病情稳定,复查RF(-)。 y6e7OmGq9y8Yai7TMbOLqHHL2J6KlxyVyVSzHr0YxEAUjfwYqxEx8pa0P6HQZW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