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赤疮痍之名,始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是以胞睑皮肤红赤如涂朱,并起细疹水疱,热灼糜烂,刺痒疼痛且易复发为特征之眼病。多单眼或双眼发病,免疫力低下、体质过敏、接触某种药物或刺激因素常是发病诱因。本病属西医学之眼睑湿疹、接触性睑皮炎之范畴。
西医学认为,眼睑皮肤炎(湿疹)之病因大致有四种情况。
1.过敏体质,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
2.药物性致敏(如抗生素、抗病毒药、汞制剂、磺胺类、抗胆碱药等)。
3.化学物质致敏(化妆品、气雾剂、塑料品、染发剂等)。
4.理化因素(紫外线、有害气体等)、某种蛋白、食物等致敏。
上述1、2条可谓是内因,3、4条可谓是外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经风热,上攻胞睑;或脾胃湿热,复感风邪,三邪相合,上犯眼胞;或胞睑触染毒邪戾气,酿成是病。
治疗上,若以西医对症用药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更为上策。
【病例一】眼睑湿疹
赵某,女,32岁,已婚,工人。于2002年7月8日初诊。
主诉: 右眼睑屡发疱疹样湿烂半年余,又复发两个月,求治于中医。
检查: 右眼上睑外眦部发红、渗液、结痂;球结膜微红,耳前淋巴结稍大。
舌红苔黄,脉象濡数。
中医辨证: 脾经风热,壅滞胞睑。
西医诊断: 眼睑湿疹(OD)。
治则: 祛风散邪,清热除湿。
处方及治疗:
1.疏风散邪汤加减 桑叶、荆芥、蝉蜕、黄芩 酒 、菊花、连翘、大黄 酒 、防风、白鲜皮、赤芍、甘草。水煎2遍兑匀,食后温服;第3煎加二圣散同煎,湿敷患处,2次/日。
2.鱼腥草滴眼液滴患眼,5~6次/日。
诊治经过: 二诊,用药3天,皮损处红肿大消,已不渗液、不瘙痒,加苍术、薏苡仁以健脾燥湿之药,续用5剂,巩固疗效。
半年后患者告知,自二诊后,诸症解除,病愈未发。
按语: 五轮学说认为,脾经受风邪侵袭,郁而化热,上蒸壅滞胞睑而成是病,故在疏风散邪基础上加清脾解毒、除湿止痒之黄芩、白鲜皮、大黄、防风与之,当是药中肯綮,故3剂症大减。后加健脾之品,使正气恢复,御邪防发而收全功。
【病例二】眼睑过敏性皮炎
纪某,男,45岁,已婚,农民。于2002年4月17日初诊。
主诉: 双眼睑红肿、起疱、渗液2个月余。因“结膜炎”,用磺胺眼药后身上起“红疹”,随之双眼睑出现上症,诊为“过敏性睑皮炎”治疗1周未愈。
检查:双眼不能睁,右眼睑红肿,左胞睑红赤糜烂,渗液黄黏。白细胞:11.5×10 9 /L。淋巴细胞百分比:30.0%。中值细胞百分比:2%。过敏原:花粉等6项(外院资料)。
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中医辨证: 湿热浸淫,毒邪搏结。
西医诊断: 过敏性睑皮炎(双)。
治则: 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处方及治疗:
1.清热除湿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黄柏 酒 、黄连 酒 、防风、苍术 炒 、苦参、蜂房、薏苡仁、甘草。水煎2遍兑匀,分服,2次/日;第3煎加二圣散,眼部湿敷,2次/日。
2.青白散(青黛、马来酸氯苯那敏、煅石膏,按比例调配,研细粉),米泔水调涂。
3.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常规点眼。
诊治经过: 二诊,治疗3天,肿痒见消,渗液减少,效不更方。
三诊,又5天治毕,睑部红肿消,溃烂愈合。将上方减连翘、黄连、苦参;加当归以养血理论,续服2剂,巩固疗效。数月后得知,病未复发。
按语: 本案因用药而致湿毒症发,乃体不抗邪使然,只清热则湿不除,只除湿而热愈炽,故将清热除湿汤方减燥湿祛风之力,加量清热解毒之药,以使清热、除湿兼顾。本方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君。以二妙散(《丹溪心法》)祛脾经湿热,防风祛风泻火,共为臣。以苦参、蜂房除湿解毒,薏苡仁健脾渗湿,共为佐。甘草益气解毒,为佐使。后减解毒之品,加养血活血之药,以冀清湿热而不伐其阴,解毒邪而不伤其正,使诸症得平矣。
外用青白散方,以青黛清热解毒散肿,煅石膏清热燥湿敛疮,马来酸氯苯那敏解除过敏,米泔水润肤除湿,共用于局部,可起到直接的消炎除湿脱敏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