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胞生痰核

(睑板腺囊肿2例)

胞生痰核之病名,见于《眼科易知》,是以胞睑内生核状硬结,不红不痛,多发于青壮年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属西医学的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

西医学认为,此病是因睑板腺管阻塞,滞留腺体内的脂质分泌物刺激腺体及周围组织,引起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而成。

中医学认为,目之肉轮属脾,“脾为生痰之源”,本病多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脾蕴湿热,郁积生火,灼津成痰而酿成。

对本病的治疗,抗生素是无效的。对核较大者,可行手术切开刮除;对多发复发者,予以中医之健脾祛痰散结之药及穴位刺络法,常可获效。

本病应与针眼(麦粒肿)相鉴别(表5)。

表5 针眼(麦粒肿)与胞生痰核(霰粒肿)的鉴别诊断

【病例一】睑板腺囊肿

马某,女,17岁,学生。于2001年9月17日初诊。

主诉: 右上睑生一疙瘩1年余。某院曾以“霰粒肿”2次往肿物内打针,效后又发。近两个月来肿物增至豆大,不肿不红,前来求治。

检查: 右眼上睑局部高起,触之稍硬,与眼睑皮肤不粘连,无红肿,余(-)。

中医辨证: 痰湿阻络,壅结胞睑。

西医诊断: 睑板腺囊肿(OD)。

治则: 手术切开,挖除囊内分泌物,予化痰燥湿散结方预防复发。

处方及治疗:

1.常规操作,垂直于睑缘切开肿物,以刮匙刮净囊内分泌物,滴入碘伏再刮1次,庆大霉素冲洗切口及结膜囊,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术毕。

2.祛痰散结降浊汤加减 白术、茯苓、半夏 、皂角刺、连翘、陈皮、当归 、夏枯草、白芥子、车前子、生姜、甘草。共制细粉,每服10g,2次/日。

3.双眼热敷;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患眼,2次/日。

诊治经过: 第二天复诊,眼睑肿核消除,切口微红,续冲洗、涂药一次。

一年后得知,共服中药粉剂半月,睑内面未留瘢痕,囊肿未生,痊愈。

按语: 《审视瑶函》认为,本病“乃睥外皮内,生核如豆,坚而不疼……若初起知却治之法,则顷刻而平复矣”。该病之因并不复杂,但常此伏彼起,难以根治,故对本案于局部手术后,再投以家传祛痰散结方除其病源。方中以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燥湿化痰散结,为君。白芥子温肺散结消痰,燥湿调中,为臣。痰生源由脾不健,湿凝聚,以白术健脾燥湿助运,车前子利湿消痰降浊,俾湿去脾旺则痰无由生;痰核缘于火灼络瘀,以连翘、夏枯草、皂角刺解毒散结软坚;生姜温脾降逆且制半夏毒性,共为佐。使以甘草,益气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燥湿、化痰散结之功。

本症多发于青少年,予“燥痰散结”不可太过,且宜“辛凉”佐之,以免克伐“阳常不足”之稚嫩之体。

【病例二】霰粒肿

袁某,男,28岁,已婚,工人。于2000年3月19日初诊。

主诉: 右上睑1个、左上睑2个小疙瘩隆起2年。服“抗生素”未效,随之左上睑疙瘩长至豆大。不接受外院手术,来诊。

检查: 双上睑外观局部略高;右眼上睑中部、左眼上睑中、内处各扪及一肿核,与皮肤无粘连;睑球结膜轻度充血,无分泌物,余(-)。

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

中医辨证: 痰热薀结,胞络郁滞。

西医诊断: 霰粒肿(双)。

治则: 清胃化痰散结。

处方及治疗:

1.表面麻醉,用霰粒肿夹夹住肿核翻转上睑,取一寸毫针以酒精灯烧红,趁势灼刺3~5下,1次/2日;外用眼药同上。

2.祛痰散结降浊汤加减 半夏 、连翘、黄芩 、夏枯草、皂角刺、薄荷 后入 、甘草。制粉,每服15g,2次/日。

诊治经过: 共灼刺3次,服药10天,双睑疙瘩尽除,扪之如常;睑内面光滑微红,临床痊愈。嘱少食辛辣,续涂眼药以巩固疗效。

按语: 本案患者嗜食辛辣,积热化燥,灼津成痰,蕴结胞睑而成是病。取祛痰散结方减健脾利湿活血之品,加黄芩以清脾泻热,薄荷轻扬宣散、疏表透邪;重用甘草,既补脾益气,缓胃热之急,又清火解毒,调和诸药。

灼刺法直戳病灶,为疗痰湿顽症效方,以此“却治之法”治疗单发、初发者,可顷刻使症平复。因针细伤微,睑结膜、睑板不留瘢痕。

小结

此两案霰粒肿者,虽同病却不同证,一为痰湿互结,一为痰热互结,故治则亦有燥湿化痰散结与清胃化痰散结之异。辨证以施治,病方能瘥矣。 9FYOYeOBHlpHLDv+VbavdxLXh/pHM1H72+/4K97fXEOc/NRRgtrh3Rjj7XI6tI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