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原则与方法

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产物,仍然按照中药饮片进行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颗粒型饮片,依然遵循传统中医药理论“君臣佐使”“配伍禁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用药原则。与传统中药饮片有异的是,颗粒配方的处方中删去了特殊用药的旁注,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等。详述如下。

一、配伍

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掌握配伍用药规律,既能照顾到复杂病情,又增进了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下面详述配伍的具体内容。

1.单行 即单用一味药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对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往往选择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如古方独参汤,治疗大失血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清金散,即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肺热出血的病证。

2.相须 即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知母配贝母,可以增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附子、干姜配用,增强温阳守中、回阳救逆的功效等。

3.相使 即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益阴明目,可增强枸杞子的补虚明目作用。

4.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能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生半夏可“戟人咽喉”,令人咽痛喑哑,用生姜炮制成姜半夏,其毒副作用大为缓和;甘遂畏大枣,大枣可抑制甘遂峻下逐水、损伤正气的毒副作用;熟地黄畏砂仁,砂仁可减轻熟地黄滋腻碍胃、影响消化的副作用。

5.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金钱草杀雷公藤毒,生白蜜杀乌头毒,绿豆杀巴豆毒。可见相畏和相杀没有本质区别,二者是从自身的毒副作用受到对方抑制和自身能消除对方毒副作用的不同角度提出的配伍方法,即同一种配伍关系的不同提法。

6.相恶 即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削弱生姜温胃止呕的作用;近代研究表明吴茱萸有降压作用,但与甘草同用时,这种作用即消失,即吴茱萸恶甘草。

7.相反 即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详见用药禁忌“十八反”“十九畏”中若干药物。

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的剂型,即是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更为普遍、更为高级的形式。

二、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强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概括而言,主要是“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歌诀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烈性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该歌诀指出了19个相畏的药物: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即“证候禁忌”。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祛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只适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而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

3.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指妇女妊娠期间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当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大类。慎用的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附子、肉桂、干姜等;而禁用的则是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之品,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等。

4.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在服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性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三、方剂的基本结构

每一首方剂都应根据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而成。但在配伍不同作用和地位的药物时,还应符合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一是指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二是指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竣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一个方剂中药物的君、臣、佐、使,主要是以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的主次地位为依据,但在遣药组方时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既不是每一种意义的臣、佐、使药都必须具备,也不是每味药只任一职。每一方剂的具体药味多少,以及君、臣、佐、使是否齐备,全视具体病情及治疗要求的不同,以及所选药物的功能来决定。但是,君药不可缺少,且其用量比作为臣、佐、使药时要大。这是一般情况下对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下面以麻黄汤为例进行分析。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其病机为外感风寒,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不宣。治当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其方义分析如下。

麻黄在此方中为君药,辛温,可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桂枝辛甘温,解肌发表,为臣药,助麻黄发汗散寒,同时,可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杏仁苦平,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为佐助药;炙甘草,甘温,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方剂的变化形式

临证不依病机、治法选用成方,谓之“有方无法”;不据病情加减而墨守成方,又谓“有方无药”,因此在临证运用成方时,应当依据患者体质状况、年龄长幼、四时气候、地域差异及病情变化而灵活加减,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师其方而不泥其药”。方剂的运用变化主要有以下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 药物是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当方剂中的药物增加或减少时,必然使方剂组成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并由此导致方剂功用的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临床选用成方,其目的是使之更加适合变化了的病情需要。这里所指的药味增减的变化,是指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即通常所说的“随证加减”。如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舌苔薄白等症。若在此症基础上,兼有宿疾喘息,则可加入厚朴以下气除满、杏仁降逆平喘(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一定要注意,在选用成方加减的时候,所治病症的病机、主证都与原方基本相符,否则是不相宜的。还有一点,即对成方加减时,不可减去君药,否则就不能说是某方加减,而是另组新方了。

2.药量增减的变化 药物的用量直接决定药力的大小。某些方剂中用量比例的变化还会改变方剂的配伍关系,从而改变该方功用和主治证候的主要方面。如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两方都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组成,但小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轻证,病机是热实互结在胃肠,治当轻下热结,所以用大黄四两为君、枳实三枚为臣、厚朴二两为佐;厚朴三物汤主治大便秘结、腹满而痛,病机侧重于气闭不通,治当下气通便,所以用厚朴八两为君、枳实五枚为臣、大黄四两为佐。两方相比,厚朴用量之比为1∶4,大黄用量虽同,但小承气汤煎后分两次服,厚朴三物汤分三次服,每次实际服用量也有差别,故两方在功用和主治的主要方面有所不同。

五、儿科用药原则

小儿由于体质柔弱,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等特点,在生理、病理上与成人有着明显差别,因此在治疗儿科疾病时用药、给药途径、药量、剂型等方面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主要如下。

1.寒温用药 儿童是“纯阳之体,热病最多”,因而用药多寒凉。但小儿又属稚阳,阳气容易被寒凉之品损伤,所以用药不可过于寒凉,以免损伤生生之气。另一方面,小儿又有“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所以在用温热药的同时,均应加用清润之品,防温燥伤津;在用苦寒药时,则应加用芳化或甘温之品,免伤阳气。

2.虚实用药 由于小儿体属纯阳,病多新起,所以儿科病症实证多于虚证,立法处方应“泻有余,补不足”,即以泻为主,补次之。另外,由于小儿虚证中是“脾常不足,肾常虚”,因此补法应用时重点在于补脾与补肾。凡体虚者不得用泻法,体实者不得用补法。

3.及时用药 儿科疾病,发生、发展快,传变迅速,朝在气,暮可到血,昨日在表,今可入里,如壮热不已,易成急惊。不及时用药,则难收成效。然而,及时用药必须建立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

4.精审用药 儿科用药既要及时,又要审慎从事。一方面由于小儿脏气清灵,随拔随应,只要用药得当,则一药可愈。另一方面,小儿脏腑娇嫩,气血不足,不耐攻伐,用药不当,则易损伤正气。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选择要精当,剂量轻重要适度,不可多服、乱服,应中病即止。

5.处方剂量 儿科用药剂量主要根据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药物的寒热及毒性大小、服药的难易等方面来决定。一般而言,儿科用药剂量主要如下。

0~6个月:服用量为成人常用量的1/6。

5岁以下:成人常用量的1/4。

5~9岁:成人常用量的1/2。

10~12岁:成人常用量的2/3。

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冲服,剩余药液应加盖放入冰箱,服用时温热即可。

六、临床应用范围

作为新型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是内、外、妇、儿及专科用药,急诊用药,并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配方,为临床各科室调配协定方。其用法为内服、外擦、熏洗、湿敷、冲水代茶饮。 g7xhTzSRGJgXuoVNL67wr0zOGVty/7IWP+8e94oIcmosPUon6BUFMYb17ONnPZL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