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呕吐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其为复杂的反射动作,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

本病属于中医学“呕吐”范畴,是指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食物从口而出的一种病证。古人将呕吐分论,认为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或干呕。由于临床呕与吐兼见,难以截然分开,故合称呕吐。本节讨论的范围,重点在于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他疾病兼见呕吐的,可与本节联系互参。

一、诊断标准

引起呕吐的病因很多,按照发病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反射性呕吐

1.急、慢性胃炎 胃炎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消化道表现和胃镜及组织学检查,临床表现除了呕吐外,还可以伴有其他消化道相关症状,如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 12 水平测定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呈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严重者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NSAIDS服药史等是疑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依据。胃镜检查可以确诊。不能接受胃镜检查者,上消化道钡剂发现龛影,可以诊断溃疡,但难以区分其良恶性。

3.肠梗阻

(1)典型的肠梗阻具有痛、呕、胀、闭四大症状。

(2)腹部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全身脱水等体征。

(3)结合腹部X线检查。

肠梗阻有时并不完全具有这些典型表现,如某些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易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混淆,临床上应予以注意。

4.急性腹膜炎

(1)持续性腹痛,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以及肠鸣音的减弱或消失。

(2)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3)必要时借助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部X线等检查。

5.功能性消化不良

(1)存在以下1项或多项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

(2)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包括胃镜检查)。

6.急性胃扩张

(1)存在手术后初期创伤、感染或过分饱食后等病因。

(2)溢出性呕吐,且呕吐物开始为含有胆汁的棕绿色液体,随着呕吐的逐渐频繁,以及呕吐量的增多,呕吐物变为咖啡色,潜血试验阳性,但不含有血块,也无粪便臭味。

(3)上腹部胀满,振水音阳性。

(4)如腹部X线平片见胃影增大,上腹部巨大液气平面,或胃管吸出大量液体,即可确诊。

7.急性阑尾炎 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病史和右下腹局限性压痛的典型阑尾炎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但症状不典型的阑尾炎,以及特殊类型阑尾炎的诊断则有一定的困难,应根据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体检,结合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才能提高阑尾炎的诊断率。

8.无并发症的胆囊结石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发生胆绞痛时,多伴恶心、呕吐,腹部超声等影像学确定有胆囊结石。

9.急性胆囊炎

(1)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

(2)发热及白细胞增多。

(3)墨菲征阳性或扪及右上腹包块,应疑诊。

(4)确诊可通过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肿大、胆囊壁水肿或合并胆囊结石引起的梗阻等证据。

10.肝硬化

(1)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大同时存在的证据群。

(2)影像学所见肝硬化的征象有助于诊断。

(3)当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证据不充分、肝硬化的影像学征象不明确时,肝活检若查见假小叶形成,可建立诊断。

1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症状、体征、肝生化检查、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动态变化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行肝活体组织检查。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要求:①病因诊断。②临床类型诊断。

12.急性胰腺炎

(1)急性持续性上腹痛,伴见发热、恶心、呕吐。

(2)常发生在大量饮酒或饱餐之后。

(3)血、尿淀粉酶升高。

(4)胰腺CT可诊断。

13.幽门梗阻

(1)多于进食后6~12小时内发生。

(2)呕吐量大,酸臭,可含隔夜食物,进食后上腹饱满,呕吐后反感舒畅。

(3)多有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等病史。

(4)胃镜有助于诊断。

14.细菌性食物中毒

(1)多发于夏秋季节。

(2)进食同一批食物人群皆发病。

(3)伴有腹痛、腹泻。

(4)呕吐物可分离。

15.全身性疾病 如肾输尿管结石、急性肾盂肾炎、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青光眼、屈光不正等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肿瘤放疗、化疗后恶心、呕吐。

(二)中枢性呕吐

1.脑出血

(1)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2)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3)颅脑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2.蛛网膜下腔出血

(1)突然发生的持续性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检查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应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同时CT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征象,或腰穿检查示压力增高和血性脑脊液等,可临床确诊。

3.无先兆偏头痛

(1)符合(2)~(4)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

(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

(3)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或重度头痛。④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此类活动。

(4)头痛过程中至少伴有下列1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

(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4.有先兆偏头痛

(1)符合(2)~(4)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

(2)至少出现以下一种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①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光、亮点或亮线)和(或)阴性表现(如视野缺损)。②感觉异常,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表现(如麻木)。③言语和(或)语言功能障碍。④运动症状。⑤脑干症状。⑥视网膜症状。

(3)至少满足以下2项:①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至少2个先兆症状连续出现。②每个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③至少1个先兆症状是单侧的。④头痛伴随先兆发生,或发生在先兆之后,间隔时间少于60分钟。

(4)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且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呕吐、厌食、昏迷、脱水体征。

(2)血糖明显增高,尿酮、血酮升高,有糖尿病史。

(3)多有感染、创伤、药物使用不当等诱因。

6.其他中枢性呕吐

(1)颅内感染,各种脑炎、脑膜炎。

(2)其他脑血管疾病,如脑栓塞形成及高血压脑病。

(3)颅脑损伤,如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

(4)癫痫,特别是持续状态。

(5)其他全身性疾病,可能因尿毒症、肝性脑病、低血糖引起脑水肿、颅压升高而致呕吐。

(三)前庭障碍呕吐

1.梅尼埃病

(1)2次或2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

(2)病程中至少有一次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耳有低到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3)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此外,还需要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

2.前庭性偏头痛

(1)至少5次中或重度前庭症状,每次持续5分钟至72小时。

(2)当前或既往存在的有或无先兆偏头痛病史。

(3)至少50%前庭症状和至少一种偏头痛特点:①头痛至少有2个特征:单侧、搏动性、中或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时加重。②畏光、畏声。③视觉先兆。

(4)不符合其他前庭疾病或先兆偏头痛诊断。

(四)妊娠剧吐

妊娠期恶心呕吐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系排除其他可以解释患者症状的疾病、依据典型临床症状所做出的诊断,可同时伴有电解质、甲状腺、肝脏功能异常。轻症患者不需常规实验室评估,病情严重或较长时期持续者,实验室检查可用以鉴别诊断,评估其严重程度。常见的检验异常包括肝转氨酶升高(通常低于300U/L)、高血清胆红素(低于68.4μmol/L)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浓度上升(正常值的5倍以内)。

二、病因病机

凡外感、内伤、饮食失节或他病损及于胃,导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皆可发为呕吐,呕吐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一)病因

1.外邪犯胃 风寒暑湿、温热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水谷之物随气逆而上,发为呕吐。六淫之邪均可致呕,但以寒邪致病为多,如《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2.饮食所伤 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食物,以降为顺,以通为用。饮食不节,寒热失调,饥饱无常,或过食生冷油腻之品,或食用不洁之物,伤胃滞脾,胃失和降,导致胃气不降,反而上逆为呕吐,正如《重订严氏济生方·呕吐翻胃噎膈门》所曰:“饮食失节,温凉不调,或喜餐腥脍乳酪,或贪食生冷肥腻……动扰于胃,胃既病矣,则脾气停滞,清浊不分,中焦为之痞塞,遂成呕吐之患焉。”或因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能化生为精微,痰饮内生,饮逆于上,亦可发生呕吐。

3.情志失调 情志怫逆,木郁不达,肝气横逆犯胃,以致肝胃不和,气逆而为呕吐。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胃失和降亦为呕吐。

4.脾胃虚弱 素体中阳虚弱,起居、饮食不慎,或劳倦过度,导致中阳不振,不能腐熟水谷,造成运化与升降失常,而引起呕吐,故《古今医统大全·呕吐哕》说:“久病而吐者,胃气虚不纳谷也。”或因病后胃阴不足,失其濡润,引起呕吐。

(二)病机

1.发病 初病多实,外邪侵袭犯胃,发病较急;病久多虚,损伤脾胃或素有脾胃虚弱,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

2.病位 病变主脏腑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1)胃 胃为阳土,主受纳,腐熟水谷,为五脏六腑之大源,性喜润而恶燥,其气以和降为顺。虚实两种病因均可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从而产生呕吐的症状。

(2)肝脾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脾气亏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久则气虚及阳;脾阳素虚,水谷不归正化,痰饮内生,升降失常,胃气上逆,均可导致呕吐。

3.病性 呕吐为临床常见病证,可由多种因素所致。临证需辨其虚实寒热。因外邪、饮食、七情因素所致多为实证,因脾胃亏虚所致者多为虚证。胃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本证因外感、内伤诸多因素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病。

4.病势 一般初病多实。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素虚,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5.病机转化 病性不外乎虚实两端,病初多实,实为外邪、食滞、痰饮、气郁,病久多虚,虚为脾气胃阴不足。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素虚,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者。

三、辨证论治

1.寒邪犯胃证

证候:突然呕吐,起病较急,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脘腹闷胀,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治法:解表散寒,和胃降逆。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大腹皮5g,白芷5g,紫苏5g,茯苓5g,半夏曲10g,白术10g,陈皮10g,厚朴10g,桔梗10,藿香10g,炙甘草5g。

2.饮食停滞证

证候:呕吐酸腐,吐后反觉舒服,脘腹胀满,暖气厌食,腹痛,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内停,脾胃不和。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18g,神曲6g,半夏9g,茯苓9g,陈皮3g,连翘3g,莱菔子3g。

3.痰饮内停证

证候:呕吐痰涎清水,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

证机概要:脾失健运,湿邪凝聚。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二陈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15g,橘红15g,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炙甘草6g。

4.肝气犯胃证

证候:呕吐吞酸,每遇情志刺激则呕吐更甚,嗳气频作,胸胁满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七情郁结,痰气凝滞。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苏叶6g。

5.脾胃虚寒证

证候:饮食稍多即呕吐,时作时止,食欲不佳,口干而不欲多饮,面白少华,乏力,喜暖畏寒,大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焦虚寒,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9g,干姜9g,炙甘草9g,白术9g。

6.胃阴不足证

证候:呕吐反复发作而吐量不多,口干咽燥,饥不思食,嘈杂,舌红津少,苔少,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虚火上炎。

治法:养阴润燥,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麦门冬42g,半夏6g,人参9g,炙甘草6g,粳米6g,大枣4枚。

四、单方验方

1.赭石、牛膝各10g研成微细粉末,分为24等份,每天2~3次,每次1包口服。功效:降逆止呕。主治:幽门痉挛所致的呕吐。

2.花椒3g,大米50g,食醋适量。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主治:夏季贪凉饮冷、脾胃虚寒所致的恶心呕吐、脘腹冷痛、食欲不振等。

3.柿蒂100g,公丁香15g,大黄5g,元明粉5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一次分服。功效:通腑泻浊,降逆止呕。主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五、预防调摄

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顺应“胃气以降为顺”的正常功能。同时注意避免刺激性药物或食物,避免精神刺激。

(一)生活调摄

1.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邪的入侵。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3.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恣食醇酒肥甘。

(二)辨证调护

1.对肝气犯胃者,尤当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2.对脾胃素虚者,饮食不宜过多,同时勿食生冷瓜果等,禁服寒凉药物。

3.若胃中有热者,忌食肥甘厚腻、辛辣、香燥、烟酒等物品,禁服温燥药物。

4.对呕吐不止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宜选择气味平和、刺激性小的药物,服药以少量频服为佳。

5.根据患者情况,一般以温饮较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以免格拒难下,逆而复出。 ldtjhTVkgk/hMrsBrfqGEE9MdwE4komLFXe/zrkI5cw/olf0Kyq69fHSpo3MCtF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