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发生有规律的搏动,这种搏动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sinoatrial node,SAN),并以一定的顺序和速率传导至心房和心室,协调心脏各部位同步收缩,形成一次心搏,周而复始,为正常节律。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搏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其可见于生理情况,更多见于病理性状态,包括心脏本身的疾病和非心脏疾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
心律失常按发生部位分为室上性(包括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按发生时心率快慢,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两大类;按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1.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及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室性)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1.干扰及干扰房室分离 干扰及干扰房室分离常为生理性。
2.心脏传导阻滞 包括: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阻滞。③房室阻滞(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阻滞)。④室内阻滞(左束支、右束支和分支阻滞)。
3.折返性心律 折返性心律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见房室结折返、房室折返和心室内折返。
4.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属于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的疾病有预激综合征。
反复心律和并行心律等。
包括DDD(R)和VVI(R)起搏器所具有的时间周期、起搏、感知与自身心律的相互影响等。
心律失常应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明确诊断。
1.体虚劳倦 禀赋不足,素质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劳倦太过伤脾,生化之源不足,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七情所伤 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长期忧思不解,心气郁结,郁久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心神不宁而致心悸。大怒伤肝,大恐伤肾,怒则气逆,恐则精却,阴虚于下,火逆于上,动撼心神导致惊悸。
3.感受外邪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血行受阻而致心悸;或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而致心悸。
4.药食不当 嗜食醇酒厚味、煎炸炙煿,蕴热化火生痰,痰火上扰心神引起心悸;或因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耗伤心气,损伤心阴,引起心悸。
1.基本病机 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2.病位 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
3.病性 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4.病理因素 常有痰、饮、气、火、瘀。
5.病机转化 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多为虚实夹杂。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的表现,如临床上阴虚生内热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不能蒸腾水湿而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气血运行滞涩而易出现气血瘀滞,瘀血与痰浊又常常互结为患。病情恶化,心阳暴脱,可出现厥脱危候。
1.心虚胆怯证
证候: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证机概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不宁。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30g,茯苓30g,茯神15g,远志30g,石菖蒲15g,龙齿15g。
2.心血不足证
证候: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失眠健忘,倦怠乏力,舌淡红,脉细弱。
证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9g,黄芪18g,白术18g,炙甘草6g,当归3g,龙眼肉18g,茯神18g,远志3g,酸枣仁18g,木香9g。
3.阴虚火旺证
证候:心悸易惊,思虑劳心后尤甚,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生地黄12g,玄参5g,天冬9g,麦冬9g,当归9g,丹参5g,人参5g,茯苓5g,柏子仁9g,酸枣仁9g,远志5g,五味子9g,桔梗5g,朱砂9g。
4.心阳不振证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15g,炙甘草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5.水饮凌心证
证候: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
6.心脉瘀阻证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证机概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8g,红花8g,丹参20g,赤芍8g,川芎12g,桂枝15g,炙甘草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7.痰火扰心证
证候: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痰多黏稠,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6g,陈皮6g,半夏9g,茯苓9g,竹茹9g,枳实9g,甘草3g,生姜2片。
1.酸枣仁15g,粳米100g,熬粥,温热时食用。功效:宁心安神。主治:心虚胆怯的心悸。
2.小麦60g,粳米100g,大枣6枚,龙眼肉15g,熬粥,温热时食用。功效: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主治:心气不足的心悸。
3.每日20~30g苦参,水煎服,连服10天。功效:平心定悸。主治:房性及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房颤。
4.每次口服3~10g延胡索粉,每日3次,连服7~10天。功效:活血行气。主治:房性、交界性早搏及阵发性房颤。
1.精神调摄 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
2.饮食调摄 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平素饮食忌过饥、过饱,戒烟酒、浓茶、浓咖啡,宜低脂、低盐饮食;心阳虚者忌食生冷,心阴虚者忌辛辣炙煿,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
3.起居调摄 生活规律,注意寒温变化,防止外邪侵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重症应卧床休息。
4.长期治疗 本病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配合食补、药膳疗法等,增强抗病力;积极治疗如胸痹、痰饮、肺胀、喘证、痹证等原发病,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的先兆症状,配合心电生理检查,积极做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