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通常病势较轻、病程短、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不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有时还可伴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在有基础疾病患者、婴幼儿、孕妇和年老人等特殊人群,有一定的传染性,应积极防治。
本病属于中医学“感冒”“伤风”“时行感冒”等范畴。
根据鼻咽部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的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但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疾病鉴别。
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common cold)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后三种表现与病毒诱发的炎症介质导致的上呼吸道传入神经高敏状态有关。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可由于咽鼓管炎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症状。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为轻度充血。一般5~7天痊愈,伴发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
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痒和咽部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又使咽痛加重。查体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表现为咽痛、发热,自然病程约1周。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
4.急性咽结膜炎 多发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
5.急性咽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和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而肺部通常无异常体征。
1.血液检查 因多为病毒性感染,血常规常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不需要做病原学检查。需要时可用鼻拭子、咽拭子或鼻咽拭子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或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药物敏感试验能指导临床用药。
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疫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但在不同季节,每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证候,如秋冬寒冷之季,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春夏温暖之时,风与热合,多见风热证;夏秋之交,暑多夹湿,每又表现为风暑夹湿证候。但一般以风寒、风热为多见,夏令亦常夹暑湿之邪。至于梅雨季节之夹湿,秋季多兼燥邪等,亦常可见之。
若四时六气失常,非其时而有其气,伤人致病者一般较感受当令之气为重。而非时之气夹时行疫毒伤人,则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造成广泛的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正如《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所言:“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
1.发病 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2.病位 病位主要在肺卫。肺主皮毛,职司卫外,而卫气通于肺,卫气的强弱与肺的功能关系密切。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
3.病性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体质的差异,故有风寒、风热、风燥、暑湿、气虚及气阴两虚之分。
4.病势 病邪一般只犯肺卫,很少有传变,病程短而易愈,但亦有少数感邪深重,或老幼体弱,或原有某些慢性疾病者,病邪从表入里,迅速传变,可引起某些并发症或继发病。
5.病机转化 一般而言,感冒预后良好,病程较短而易愈,少数可发生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1.风寒证
证候:鼻塞,流清涕,恶寒,肢体酸楚,甚则酸痛,喷嚏,咽痒,咳嗽,发热,无汗,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荆防败毒散。
常用药:羌活4.5g,独活4.5g,柴胡4.5g,前胡4.5g,枳壳4.5g,茯苓4.5g,荆芥4.5g,防风4.5g,桔梗4.5g,川芎4.5g,甘草1.5g。
2.风热证
证候:发热,恶风,咽干,甚则咽痛,鼻塞,流浊涕,鼻窍干热,口干,口渴,咽痒,咳嗽,肢体酸楚,头痛,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代表方:银翘散合桑菊饮。
常用药:连翘30g,金银花30g,苦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苇根6g。
3.风燥证
证候:唇鼻干燥,咽干,甚则咽痛,干咳,口干,咽痒,鼻塞,发热,恶风,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证机概要:风燥外感,燥伤津液,卫表失和,肺失清润。
治法:辛凉宣透,润燥生津或疏风散寒,润肺生津。
代表方:桑杏汤或杏苏散。
常用药:(桑杏汤)桑叶3g,杏仁4.5g,沙参6g,浙贝3g,香豉3g,栀皮3g,梨皮3g。
(杏苏散)苏叶9g,半夏9g,茯苓9g,甘草3g,前胡9g,苦桔梗6g,枳壳6g,生姜3片,橘皮6g,大枣3枚,杏仁9g。
4.暑湿证
证候:发热,恶风,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体困重,头重如裹,胸闷,纳呆,口黏腻,鼻塞,流涕,头痛,无汗,少汗,口渴,心烦,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滑或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卫表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
常用药:大腹皮3g,白芷3g,紫苏3g,茯苓3g,半夏曲6g,白术6g,陈皮6g,厚朴6g,苦桔梗6g,藿香9g,甘草7.5g。
5.气虚证
证候:鼻塞,流涕,发热,恶风寒,气短,乏力,神疲,自汗,动则加重,平素畏风寒、易感冒,脉沉细或细弱,舌质淡,脉缓。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参苏饮。
常用药:人参9g,紫苏叶9g,葛根9g,半夏9g,前胡9g,茯苓9g,木香6g,枳壳6g,陈皮6g,桔梗6g,甘草6g。
6.气阴两虚证
证候:鼻塞,流涕,发热,恶风寒,气短,乏力,神疲,自汗,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口渴,平素畏风寒、易感冒,舌体胖大甚至舌边齿痕,或舌体瘦小,舌质淡或红,舌苔薄或花剥,脉沉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气虚阴亏,外感风邪,气阴亏虚无力祛邪。
治法:益气滋阴解表。
代表方:生脉散合加减葳蕤汤。
常用药: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生葳蕤6~9g,生葱白6~9g,桔梗3~4.5g,东白薇1.5~3g,淡豆豉9~12g,薄荷3~4.5g,甘草1.5g,红枣2枚。
1.连须葱白5个,生姜5片,紫苏叶10g,淡豆豉6g,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解表散寒。主治:风寒感冒轻症。
2.连须葱白2个,生姜5片,陈皮6g,加红糖30g,水煎热服,每日1剂。功效:发汗解表。主治:风寒感冒。
3.大青叶30g,鸭跖草15g,桔梗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疏风解表清热。主治:风热感冒。
4.特效感冒宁 苏叶10g,薄荷10g,藿香10g,防风10g,荆芥10g,金银花12g,苍术10g,黄芪10g,甘草3g。一剂煎两次,第一次用清水200mL,浸药半小时,煎取100mL左右,第二次用水120mL,煎取80mL左右,两汁混合,分三次分服,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功效:解邪固表。主治:感冒时邪。
5.健身固表散 黄芪40g,白术20g,防风20g,百合40g,桔梗30g。共研细末,每服9g,每日2~3次,开水冲服,7天为1疗程。或改汤剂(前方诸药剂量减半),每日一剂,水煎分服。功效:补益肺脾,强卫固表。主治:气虚自汗,体弱感冒,或慢性鼻炎、气管炎及表虚而时常感冒者,或感冒缠绵不愈者。
6.沙参银菊汤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金银花20g,菊花10g,落地荷花(后下)6g,杏仁10g,生甘草2g。功效:疏散风热,养阴清肺。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密切观察。注意煎药及服药要求,治疗本病的中药宜轻煎,不可过煮,趁温热服,服后避风取汗,适当休息。
在饮食方面,宜清淡,若饮食过饱,或多食肥甘厚腻,使中焦气机受阻,有碍肺气宣通,则会影响感冒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