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Herbs that dispel wind-heat)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部分发散风热药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等作用,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及风热咳嗽等病证。

【掌握层次】

薄荷(A)牛蒡子(A)蝉蜕(A)桑叶(A)菊花(A)蔓荆子(A)柴胡(A)升麻(A)葛根(A)淡豆豉(A)浮萍(B)木贼(C)谷精草(C)

薄荷 Bohe(Peppermint)

《新修本草》

【药物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夏秋季茎叶茂盛时或花开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收,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图8-56、图8-57、图8-58)。

img

图8-56 薄荷原植物薄荷

img

图8-57 薄荷药材

img

图8-58 薄荷饮片

【性能特点】

辛,凉。归肺、肝经。

img

本品辛能发散,凉能清热,轻浮上升,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之风热,能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毒;入肝经,且能疏肝理气;尚可芳香辟秽。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常配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同用(银翘散);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配伍桑叶、菊花等同用(桑菊饮)。

2.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眩晕:常配伍川芎、石膏、白芷等同用(上清散);风热上攻所致目赤多泪:常配伍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风热壅盛所致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僵蚕、生甘草等同用(六味汤)。

3.用于治疗麻疹初期不透,风疹瘙痒。

风热束表所致麻疹不透:常配伍蝉蜕、柽柳、牛蒡子等同用(竹叶柳蒡汤);风疹瘙痒:常配伍荆芥、防风、牛蒡子等同用。

4.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肝气郁结所致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同用(逍遥散)。

5.此外,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的痧胀,腹胀吐泻,常配伍香薷、金银花、厚朴、广藿香、连翘等同用。

【用量用法】

水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薄荷梗偏于行气。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体虚多汗、阴虚血燥者慎用。

牛蒡子 Niubangzi(Great Burdock Achene)

《名医别录》

【药物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国多地均有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图8-59、图8-60、图8-61)。

img

图8-59 牛蒡子原植物牛蒡

img

图8-60 牛蒡子原植物牛蒡

img

图8-61 牛蒡子饮片

【性能特点】

辛、苦,寒。归肺、胃经。

img

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力不及薄荷,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兼透疹解毒;且药性偏滑利,尚能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尤宜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兼咽喉肿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或兼便秘者)。

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常配伍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同用(银翘散);风热咳嗽,痰多不畅:常配伍桑叶、桔梗、前胡等同用。

2.用于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风湿浸淫血脉所致疥疮瘙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同用(消风散);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竹叶柳蒡汤),或配伍薄荷、蝉蜕、葛根等同用(加减葛根汤);风疹瘙痒:常配伍荆芥、防风、牛蒡子等同用,或配伍蝉蜕、苍术、荆芥等同用(消风散)。

3.用于治疗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尤宜于上述病证兼大便热结不通者。

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配伍大黄、芒硝、栀子、连翘等同用;乳痈肿痛,尚未成脓:常配伍金银花、栀子、瓜蒌等同用(牛蒡子汤);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常配伍玄参、黄芩、板蓝根等同用(普济消毒饮)。

【用量用法】

水煎服,6~12g。捣碎宜入汤剂,炒用滑肠及寒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蝉蜕 Chantui(Cicada Slough)

《名医别录》

【药物来源】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主产于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夏秋季采集,除去泥沙,晒干,生用(图8-62、图8-63、图8-64)。

img

图8-62 蝉蜕原动物黑蚱

img

图8-63 黑蚱羽化脱落之皮壳

img

图8-64 蝉蜕饮片

【性能特点】

甘,寒。归肺、肝经。

img

本品药性甘寒,寒可清热,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经风热;可宣散透发,透疹止痒,善托隐疹外出;入肝经,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有明目退翳之功,兼能凉肝息风止痉。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前胡、连翘等同用;风热火毒上攻所致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金银花等同用(蝉薄饮),或配伍胖大海同用(海蝉散)。

2.用于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风热外束,麻疹初起不透:配伍薄荷、紫草等(透疹汤)或麻黄、牛蒡子、升麻同用(麻黄散);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起疹瘙痒:配伍荆芥、苦参、防风等同用(消风散)。

3.用于治疗目赤翳障。

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者:常配伍菊花、决明子、白蒺藜等同用(蝉花散)。

4.用于治疗惊风抽搐(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小儿急惊风:常配伍天竺黄、栀子、僵蚕等同用(天竺黄散);小儿慢惊风:配伍全蝎、天南星等同用(蝉蝎散);破伤风轻证:单用本品研末以黄酒冲服;重证之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常配伍天麻、僵蚕、全蝎等同用(五虎追风散)。

5.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小儿夜啼不安,可单用本品,薄荷、钩藤煎汤送下(止啼散)。

【用量用法】

水煎服,3~6g,或单用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解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药物比较】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薄荷味辛,性凉,主归肺、肝经。牛蒡子味辛、苦,性寒,主归肺、胃经。蝉蜕味甘,性寒,主归肺、肝经。三者均能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咽喉肿痛、麻疹初起不透、风疹瘙痒等。不同之处在于:薄荷兼清利头目,多用于风热表证兼头痛、目赤、无汗者;又疏肝行气以治肝气郁滞证。牛蒡子长于清热宣肺祛痰,多用于风热表证兼咽痛、咳痰不爽、便秘者;尚兼解毒消肿,治疗热毒疮痈、痄腮、喉痹等。蝉蜕兼能利咽开音,多用于风热表证兼咽痛、声音嘶哑者;尚兼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附药介绍】

蝉花Chanhua(Cordyceps cicadae)

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 Cordyceps cicadae Shing的分生孢子阶段即蝉棒束孢菌及其寄生山蝉 Cicada flammata Distt.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图8-65、图8-66、图8-67)。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透疹,息风止痉,明目退翳。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小儿惊风,夜啼;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用量3~9g,水煎服。

img

图8-65 蝉花原真菌大蝉草

img

图8-66 蝉花药材

img

图8-67 蝉花饮片

桑叶 Sangye(Mulberry Leaf)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叶。中国南北各地均有产。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蜜炙用(图8-68、图8-69)。

img

图8-68 桑叶原植物桑

img

图8-69 桑叶饮片

【性能特点】

甘、苦,寒。归肺、肝经。

img

本品轻清疏散,甘寒清润,入肺经,其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润肺燥;入肝经能清肝热、平降肝阳而明目,兼凉血。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兼咳嗽者。

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常配伍菊花、薄荷、桔梗、连翘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药同用(桑菊饮)。

2.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质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之轻证:常配伍苦杏仁、北沙参、川贝母等同用(桑杏汤);重者:常配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清燥救肺汤)。

3.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晕头痛。

肝阳上亢所致头痛头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常配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阳药同用。

4.用于治疗目赤昏花。

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涩痛多泪:常配伍菊花、蝉蜕、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肝阴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常配伍黑芝麻同用,作蜜丸服(扶桑至宝丹、桑麻丸);肝热引起之头昏头痛:可配伍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同用。

5.此外,本品尚能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咯血、吐血、衄血,可单用或入复方配伍使用。

【用量用法】

水煎服,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热燥咳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口淡、咳痰清稀色白患者不宜服用。

菊花 Juhua(Chrysanthemum Flower)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9~11月花盛开时采收,阴干或焙干,或蒸后晒干,生用。产于安徽黄山的黄山贡菊,又称徽州贡菊、徽菊、贡菊;是黄山市传统名产,与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现以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图8-70、图8-71、图8-72、图8-73、图8-74、图8-75、图8-76、图8-77)。

【性能特点】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img

本品味辛而芳香疏散,体轻达表,气轻上浮,微寒清热,可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苦寒泄降;入肝经能散肝经风热,又能清肝明目、平肝阳;兼能清解热毒。

img

图8-70 菊花原植物杭菊

img

图8-71 菊花原植物亳菊

img

图8-72 菊花原植物贡菊

img

图8-73 菊花原植物滁菊

img

图8-74 杭菊饮片

img

图8-75 亳菊饮片

img

图8-76 贡菊饮片

img

图8-77 滁菊饮片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风热外感,或温病初发,发热头痛,咳嗽:常配伍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等同用(桑菊饮)。

2.用于治疗肝热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常配伍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常配伍羚羊角、钩藤、桑叶等同用(羚角钩藤汤)。

3.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眼目昏花,齿龈肿痛,耳聋耳鸣。

肝经风热所致目赤肿痛:常配伍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同用;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常配伍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模糊: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补肝肾明目药同用(杞菊地黄丸);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之头痛眩晕、内障初起、视物不清、耳鸣耳聋或齿痛:常配伍黄芪、人参、升麻等同用(益气聪明汤)。

4.用于治疗疮痈肿毒。

疮痈肿毒:常配伍金银花、生甘草等同用(甘菊汤)。

5.此外,本品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尚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常配伍羌活、独活、川芎等同用(羌活胜湿汤)。

【用量用法】

水煎服,5~10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使用注意】

气虚、胃寒、食少、泄泻等患者慎用。

【药物比较】

桑叶与菊花:桑叶味甘、苦,性寒,主归肺、肝经。菊花味甘、苦,性微寒,主归肺、肝经。二者均能疏散风热,清肝养肝明目。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头痛眩晕,目赤昏花。不同之处在于:桑叶疏散风热力强,治外感风热,咳嗽身热者;兼清肺润燥,治疗肺热燥咳;又能平抑肝阳,凉血止血。菊花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目赤者;长于清肝、养肝、平肝,明目力强;兼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

蔓荆子 Manjingzi(Shrub Chastetree Fruit)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 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单叶蔓荆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等地;蔓荆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秋季果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用(图8-78、图8-79、图8-80)。

img

图8-78 蔓荆子原植物单叶蔓荆

img

图8-79 蔓荆子原植物蔓荆

img

图8-80 蔓荆子饮片

【性能特点】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img

本品味辛能散风,性微寒能清热,轻浮上行,解表之力较弱,主散头面之邪,能散风热、清头目、止疼痛;善治风热所致头面部诸证;又能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风热感冒伴头昏头痛者:常配伍薄荷、菊花等同用;风邪上攻所致偏头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细辛等同用。

2.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目昏多泪,目暗不明,齿龈肿痛。

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目昏多泪、牙龈肿痛者:常配伍菊花、蝉蜕、白蒺藜等同用;肝肾不足之目暗不明: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等补肝肾明目药同用。

3.用于治疗头晕目眩。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常配伍黄芪、人参、升麻等同用(益气聪明汤)。

4.此外,本品尚有祛风止痛之功效,也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常配伍羌活、独活、川芎等同用(羌活胜湿汤)。

【用量用法】

水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胃虚弱患者慎用。

柴胡 Chaihu(Chinese Thorowax Root)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收,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切段,生用或醋炙用(图8-81、图8-82、图8-83、图8-84)。

【性能特点】

苦、辛,微寒。归肝、胆、肺经。

img

本品药性辛散苦泄,微寒退热;芳香疏散,可升可散,长于祛邪解表退热、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疗少阳证之要药;又入肝经,善于疏泄肝气而解郁结;且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兼可退热解疟。《本草纲目》云:“柴胡乃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的少阳证;善于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应用;为治疗少阳证之要药。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配伍防风、生姜等同用(正柴胡饮);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常配伍葛根、羌活、黄芩、石膏等同用(柴葛解肌汤);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常配伍菊花、薄荷、升麻等同用;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常配伍黄芩、半夏等同用(小柴胡汤);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用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

img

图8-81 柴胡原植物柴胡

img

图8-82 柴胡原植物狭叶柴胡

img

图8-83 柴胡药材

img

图8-84 柴胡饮片

2.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为治肝气郁结证之要药。

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常配伍香附、川芎、白芍等同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等同用(逍遥散)。

3.用于治疗气虚下陷,子宫脱垂,脱肛。

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常配伍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补中益气汤)。

4.此外,本品尚可退热截疟,常配伍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治疗疟疾寒热。

【用量用法】

水煎服,3~10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用,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用,用量均宜稍轻;骨蒸劳热宜鳖血拌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药性升散,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以及气机上逆者不宜使用。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干燥根茎(图8-85、图8-86),其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使用。

img

图8-85 大叶柴胡原植物大叶柴胡

img

图8-86 大叶柴胡药材

升麻 Shengma(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 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Maxim.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主产于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去须根,切片,生用或蜜炙用(图8-87、图8-88、图8-89、图8-90、图8-91)。

img

图8-87 升麻原植物大三叶升麻

img

图8-88 升麻原植物兴安升麻

img

图8-89 升麻原植物升麻

img

图8-90 升麻药材

img

图8-91 升麻饮片

【性能特点】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img

本品味辛性微寒,轻浮上行,既能升散发表,又能清泄;能透疹、清热解毒,尤善于清阳明热毒;且善引清阳之气上升。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之外感表证。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常配伍桑叶、菊花、薄荷等同用;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常配伍麻黄、紫苏、白芷等同用(十神汤);外感风热夹湿之阳明经头痛,额前作痛、呕逆、心烦痞满者:常配伍苍术、葛根、鲜荷叶等同用(清震汤)。

2.用于治疗麻疹不透。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常配伍葛根、白芍、甘草等同用(升麻葛根汤);麻疹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渴尿赤:常配伍葛根、牛蒡子、薄荷等同用(宣毒发表汤)。

3.用于治疗热毒所致多种病证;尤善清解阳明热毒,尤宜于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皮肤疮毒等。

阳明热盛,胃火上攻所致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常配伍石膏、黄连等同用(清胃散);风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肿痛者:常配伍黄芩、玄参、板蓝根等同用(普济消毒饮);痄腮肿痛:常配伍黄连、连翘、牛蒡子等同用(升麻黄连汤);阳毒发斑:常配伍生石膏、大青叶、紫草等同用。

4.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下血。

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肾下垂等:常配伍黄芪、人参、柴胡等同用(补中益气汤);胸中大气下陷,神疲、气短不足以息者:常配伍柴胡、黄芪、桔梗等同用(升陷汤);气虚下陷所致月经量多或崩漏下血者:常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同用(举元煎)。

【用量用法】

水煎服,3~10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浮,喘满气逆者均当忌用。

葛根 Gegen(Kudzu Root)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前者习称野葛,后者习称粉葛。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秋冬二季采挖,多除去外皮,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生用或煨用(图8-92、图8-93、图8-94、图8-95、图8-96)。

【性能特点】

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img

本品味辛性凉,轻扬升散,能发表解肌退热、透发麻疹;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之项背强痛,为治表证发热、无汗、头痛项强之主药;甘凉清热,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有生津、止泻之功;味辛能行,能通经活络;味甘兼解酒毒。

img

图8-92 葛根原植物野葛

img

图8-93 葛根原植物甘葛藤

img

图8-94 葛根药材(野葛)

img

图8-95 葛根饮片(野葛)柴葛

img

图8-96 葛根饮片(甘葛藤)粉葛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对外感表证兼项背强痛,无论风寒风热、有汗无汗、渴与不渴均能应用。

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辛凉解表药同用;风寒感冒,邪郁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口微渴、苔薄黄:常配伍柴胡、黄芩、羌活、白芷等同用(柴葛解肌汤);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恶寒、项背强痛:常配伍麻黄、桂枝等同用(葛根汤);表虚汗出、恶风、项背强痛:常配伍桂枝、白芍等同用(桂枝加葛根汤)。

2.用于治疗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热病津伤口渴:配伍芦根、知母、天花粉等同用;阴津不足之消渴证:配伍天花粉、鲜地黄、麦冬等同用(天花散);内热消渴,口渴多饮、体瘦乏力、气阴不足者:常配伍天花粉、麦冬、乌梅、黄芪等同用(玉泉丸)。

3.用于治疗麻疹不透。

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常配伍升麻、芍药、甘草等同用(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已现麻疹,疹出不畅,兼发热咳嗽,或乍冷乍热者:配伍牛蒡子、荆芥、前胡、蝉蜕等同用(葛根解肌汤)。

4.用于治疗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白术、木香等同用(七味白术散);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痢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或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湿热泻痢,热重于湿者:常配伍黄芩、黄连、甘草等同用(葛根芩连汤)。

5.用于治疗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

中风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等:常配伍三七、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同用;高血压颈项强痛:可选用愈风宁心片,即由葛根一味药组成。

6.用于治疗酒毒伤中。

饮酒过多,酒毒伤中伴恶心呕吐,脘腹痞满:常配伍陈皮、白豆蔻、枳椇子等理气化湿、解酒毒药同用,或以本品为末,配伍葛花、砂仁、草豆蔻等同用(葛花丸)。

【用量用法】

水煎服,10~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通经活络、解酒毒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使用注意】

胃寒、夏季表虚汗多患者慎用。

【药物比较】

柴胡、升麻与葛根:柴胡味辛、苦,性微寒,主归肝、胆、肺经。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主归肺、脾、胃、大肠经。葛根味甘、辛,性凉,主归脾、胃、肺经。三者均能发表、升阳,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清阳不升证。不同之处在于:柴胡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之要药。升麻升阳举陷作用较柴胡强;并能透疹,常用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又常用于多种热毒病证。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之力较柴胡强,常用治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葛根能解肌退热,对外感表证之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应用;且葛根又能通经络、解酒毒,亦可用于治疗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等病证。

【附药介绍】

葛花 Gehua(Kudzuvine Flower)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未开花的花蕾(图8-97、图8-98)。味甘,性平。功能解酒毒,醒脾和胃。主要用于治疗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水煎服,3~15g。

img

图8-97 葛花原植物野葛

img

图8-98 葛花饮片

淡豆豉 Dandouchi(Fermented Soybean)

《名医别录》

【药物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 Glycine max (L.)Merr.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晒干,生用(图8-99、图8-100)。

img

图8-99 淡豆豉原植物大豆

img

图8-100 淡豆豉饮片

【性能特点】

苦,辛、凉。归肺、胃经。

img

本品味苦辛性凉,质轻辛散,能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发郁热除烦,尤善治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烦热不眠。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寒热头痛。

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等:常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银翘散);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常配伍葱白同用(葱豉汤)。

2.用于治疗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憹,烦热不眠:常配伍栀子同用(栀子豉汤)。

【用量用法】

水煎服,6~12g;治疗风热感冒,热病胸中烦闷之证宜以桑叶、青蒿发酵本品;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宜以麻黄、紫苏发酵之。

【使用注意】

胃虚容易反酸患者须慎用。

【附药介绍】

大豆黄卷 Dadouhuangjuan(Dried Soybean Sprout)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 Glycine max (L.)Merr.的成熟种子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图8-101)。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功能解表祛暑,清热利湿。主要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湿温初起,发热汗少,胸闷脘痞,肢体酸重,小便不利。水煎服,9~15g。

img

图8-101 大豆黄卷饮片

浮萍 Fuping(Common Ducksmeat Herb)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 Spirodela polyrrhiza (L.) Schleid.的干燥全草。中国各地均有产。6~9月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图8-102、图8-103)。

img

图8-102 浮萍原植物紫萍

img

图8-103 浮萍饮片

【性能特点】

辛,寒。归肺、膀胱经。

img

本品味辛性寒,辛寒泄热,质轻上浮,有宣肺发汗、疏散风热之功,又能解表透疹祛风以止痒,兼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发热无汗等病证:常配伍荆芥、连翘、蝉蜕、薄荷等同用;风寒感冒,恶寒无汗者:亦可配伍麻黄、香薷、羌活等发散风寒药同用。

2.用于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风邪郁闭肌表,风疹瘙痒偏于风热者:常配伍蝉蜕、地肤子等同用;偏于风寒者:常配伍麻黄、防风、荆芥等同用;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常配伍薄荷、蝉蜕、牛蒡子等同用。

3.用于治疗水肿尿少。

水肿尿少兼风热表证者:可单用本品,或配伍麻黄、连翘、冬瓜皮等同用。

【用量用法】

水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木贼 Muzei(Common Scouring Rush Herb)

《嘉祐本草》

【药物来源】

本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 Equisetum hyemale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图8-104、图8-105)。

img

图8-104 木贼原植物木贼

img

图8-105 木贼饮片

【性能特点】

甘、苦,平。归肺、肝经。

img

本品味甘性平,长于疏散肺与肝经风热之邪,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但较少用于一般风热感冒;善治疗风热所致目赤多泪、目生翳障;兼有较弱的止血功效。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风热上攻于目,目赤肿痛、多泪、目生云翳者:常配伍蝉蜕、谷精草、菊花等同用;肝热目赤:常配伍决明子、夏枯草、菊花等同用;肝虚外障目赤、翳膜遮睛:常配伍谷精草、石决明、猪肝等同用。

2.用于治疗便血痔疮。

肠风下血:常配伍黄芩、地榆、槐角、荆芥等同用(木贼散);外伤出血、吐血、便血、崩漏下血:可配伍黄柏、益母草、五倍子等同用,研末外用或内服。

3.现今临床用于治疗多种角膜和眼睑疾患。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单纯性角膜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鳞屑性睑缘炎、化脓性睑缘炎、眼睑湿疹等属风热上攻、肝火上炎者:配伍刺蒺藜、决明子、蝉蜕等同用(明目蒺藜丸);角膜云翳、翼状胬肉属风热上扰者:可配伍蛇蜕、蝉蜕、菊花等同用(拨云退翳丸)。

【用量用法】

水煎服,3~9g。

【使用注意】

气血亏虚者慎服。

谷精草 Gujingcao(Pipewort Flower)

《开宝本草》

【药物来源】

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切段,生用(图8-106、图8-107)。

img

图8-106 谷精草原植物谷精草

img

图8-107 谷精草饮片

【性能特点】

辛、甘,平。归肝、肺经。

img

本品味辛质轻升散,善疏风清热而治头面诸疾,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又可疏散风热而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畏光,眼生翳膜。

风热上攻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生云翳者:常配伍决明子、龙胆、荆芥(穗)、菊花、木贼等同用(谷精草汤)。

2.用于治疗风热头痛。

风热外感所致头痛、齿痛:常配伍薄荷、牛蒡子、菊花、升麻等同用。

【用量用法】

水煎服,5~10g。

【使用注意】

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使用。

【其他章节具有解表作用的药物】

解表:独活(祛风湿药);六神曲(消食药);苍术(化湿药)。

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药);钩藤、僵蚕(平肝息风药);前胡(化痰止咳平喘药)。

发表解暑:广藿香、佩兰(化湿药);青蒿(清热药)。

祛风散寒:苍术(化湿药)。

【复习思考题】

试述解表药的含义、性能主治及使用注意事项。

试述解表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的性味功用。

试述麻黄与桂枝,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升麻与葛根等功效的异同之处。 bHTy8S2vUcjCr951g/1AAsJZqRP5umOSJHuFavsviq+Rny2CwDBfmmYU9xzOetw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