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男,46岁,公务员。2020年1月18日就诊。
患者两天前与家人吵架生气后,出现呕吐频频,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遂来就诊。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噎膈鉴别。
杜某,女,28岁。2019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因工作劳累,近6个月来经行后1~2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色暗淡,量少,质稀薄,偶有潮热,耳鸣。苔薄白,脉细弱。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异位妊娠破裂鉴别。
时间:50分钟。
中医疾病诊断: 呕吐。
中医证候诊断: 肝气犯胃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呕吐为主症,中医辨病为呕吐。吞酸,嗳气,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为肝气犯胃证。
病因病机分析: 情志不畅,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病位在胃,病性属里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 需与噎膈鉴别。
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中医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剂: 四七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苏叶6g,厚朴9g,半夏12g,生姜6g,茯苓10g,大枣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中医疾病诊断: 痛经。
中医证候诊断: 肾气亏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经行后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部酸胀为主症,故中医辨病为痛经。经色暗淡,量少,质稀薄,偶有潮热,耳鸣,苔薄白,脉细弱,故属于肾气亏虚证。
病因病机分析: 多因禀赋素弱,肝肾本虚,或因多产房劳,损及肝肾,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行经之后,精血更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致不荣则痛。
中医类证鉴别: 需与异位妊娠破裂鉴别。
异位妊娠破裂多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时宫颈有抬举痛,腹腔内出血较多时子宫有漂浮感,盆腔B超检查常可见子宫腔以外有孕囊或包块存在,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阳性,内出血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休克表现、血红蛋白下降。痛经虽可出现剧烈的小腹痛,但无上述妊娠征象。
中医治法: 补肾益气止痛。
方剂: 益肾调经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杜仲、续断、熟地黄各9g,当归6g,白芍9g(炒),益母草12g,焦艾叶、巴戟天、乌药各9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