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某,男,48岁,已婚,工人。2018年3月19日初诊。
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3天前与家人吵架后,出现头部胀痛,无呕吐,无意识障碍,前来就诊。现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面红口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弦。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眩晕鉴别。
商某,男,2岁。2019年2月11日就诊。
患儿2天前过食生冷瓜果及肉食后数小时出现腹痛,腹泻,一日6~7次,粪质稀薄,大便酸臭,泻后痛减,伴嗳气酸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遂来就诊。舌苔厚腻,脉滑实,指纹滞。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霍乱鉴别。
时间:50分钟。
中医疾病诊断: 头痛。
中医证候诊断: 肝阳头痛。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头痛为主症,故诊断为头痛。头胀痛,两侧为重,面红口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阳头痛。
病因病机分析: 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中医类证鉴别: 需与眩晕鉴别。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上,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中医治法: 平肝潜阳息风。
方剂: 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天麻9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栀子12g,黄芩12g,丹皮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6g,益母草15g,白芍12g,首乌藤15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中医疾病诊断: 小儿泄泻。
中医证候诊断: 伤食泻。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儿因过食生冷瓜果和肉食诱发,出现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中医辨病为泄泻。大便酸臭,泻后痛减,伴嗳气酸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舌苔厚腻,脉滑实,指纹滞,辨证为伤食泻。
病因病机分析: 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病位在脾胃,病性属里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 需与霍乱鉴别。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水,常伴恶寒、发热;部分患者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而泄泻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
中医治法: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方剂: 保和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焦山楂3g,焦神曲6g,鸡内金3g,陈皮6g,清半夏3g,茯苓6g,连翘3g,莱菔子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