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口眼歪斜”试试中医针灸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还可以症状、病机等命名而称为“口眼歪斜”“口僻”“面瘫”“中风(小中风)”。本病病因涉及多方面,临床上发现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平时吹空调电扇、洗冷水澡、拔牙、头面术后、中耳炎、牙痛、劳累、生气(发脾气、暴怒)、喝酒、吃狗肉等也可能引发。

本病发病多数与劳累、感受风寒湿邪气相关,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发病。患者的求医方式也很多,有的就近去诊所,或去医院的神经内科、针灸科、康复科、理疗科等处就诊。根据体征表现,一些患者需做相关检查,如做头颅CT、面部肌电图等。处理方案(措施)也多种多样,如西医多用激素、维生素、抗病毒药、营养神经药等,中医施针灸、按摩、理疗、穴位敷贴、中药口服等。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与患者的体质、治疗期间的心态、饮食起居、日常调护密切相关。在急性期(非静止期),即病后8~20日的治疗调护非常关键。能规范有序地治疗,病情可很快稳定。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接诊面神经麻痹患者众多,发病诱因如前所述。发病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的为94岁。青壮年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治疗多选用耳针耳压疗法、穴位划痕贴药、温灸。用得最多的方法是针、灸、药并施法。患者来后,经详细询问病史,根据情况,做相关检查。对发病1周至1天的患者,针刺选健侧颜面腧穴为主,以地仓、翳风、风池、四白、颊车、迎香、太阳、牵正穴为主,配以患侧列缺、合谷、足三里、悬钟、太冲穴等,每日1次,留针45分钟,头面部穴位加艾灸或神灯照射。4~5天后,针刺患侧颜面部穴位,艾灸、神灯照射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意在加强经络感传,提升面部温度,可缩短治疗时间,取得较佳疗效。电针的应用则定在10余天后较好。针刺治疗时,一般用轻刺激手法,尤其在急性期(炎症、水肿)尤为重要。之所以会出现“急性期禁针论”,是有人将急性期面瘫的自然加重现象误认为是针刺所致。其实不管针刺与否,急性期1周内都有可能出现病情的加重情况,这是病情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而非针刺所致。对于面瘫的口服中药,可选牵正散、补阳还五汤等加减,取白附子、白芷、僵蚕、地龙、黄芪、鸡血藤、牛蒡子、川芎、红花、当归、天麻、丹参、甘草、泽泻等药物。

面瘫的预后转归,与急性期的治疗方案、取穴、手法、注意自我调护相关,应注重休息、不熬夜、少看电视手机、防寒保暖、外出戴口罩及眼镜、不用手擦眼睛、不生气、心情放松、加强营养(特别是老年人、平素体质差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荤素食结合,少吃或暂时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狗肉、牛肉、公鸡、鲤鱼、酒等发物,以防延缓恢复。本病拖到发病3个月后,称为“难治性面瘫”。临床中“难治性面瘫”,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中枢性面瘫:一般为由颅内病变脑梗死或颅脑外伤、手术(头、面部)创伤导致的Hunt面神经炎。②单纯性面瘫:由于误治、失治,治疗选择穴位不当,刺激量或刺激时机不当,早期在面部过多用穴,或者给予过强的刺激,可能使急性期面部水肿加重,影响了整个病情的恢复,也有与不适当地使用激素或其他药物有关系。③痰湿型体质:表现为面部肿胀或板滞、易疲劳、舌苔厚腻。④气血亏虚体质:表现为精神疲乏、面无光泽、色黄或暗、容易疲劳、动则喘息、或食欲差、大便稀或溏。

对于难治性面瘫,在前面治疗的基础上,可重灸,如选百会灸、热敏灸等。对于陈旧性面瘫,可加梅花针叩剌太阳、鱼腰、四白、下关、颧髎、地仓、迎香、颊车等穴,亦可行隔姜灸、口三针滞针牵拉法。孕妇面瘫多选艾灸、耳压法。小儿面瘫可选针刺翳风、阳白、颊车、合谷、外关、足三里等穴,加艾灸、推拿。不配合者不留针,配合者可留针,多用半刺、轻浅刺激法。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目前运用针灸治疗面瘫已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着很好的疗效,至今仍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手段之一。 Pd9uOzadafr8Hoilm7MNSKX63TEPJXo3fkcrr2+aFFWR/UhWk0kSbV/Irl8emUD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