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决定一个“认知”的两大因素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两大要素:第一,知识量的多少,这取决于一个人“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第二,逻辑推理能力,这取决于一个人“处理”有效信息的效率。

【一】
知识量的多少

这个时代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而且呈现爆炸式的状态,我们必须接纳足够多的有效信息,才能找出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挖出规律,找到本质。

一个人接纳信息的方式,也就是学习方式,决定了他每天能接纳多少数量的有效信息。

比如,看视频和读书相比,两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差别非常大。

我们在看视频的时候,易于受到干扰。

首先,如果你觉得这段视频是无效信息,就想快进,但是只要一快进就不知道中间落下了什么,你需要反复尝试着去快进,这影响你接收有效信息的效率。

其次,如果你觉得某一段话特别有价值,你想做个记号或者画个重点,但这很难在视频上进行,你可能需要重新写字或打字才能记下来,这又影响了你的观看效率。

最后,视频里面有很多声音、画面、色彩的渲染,这些都属于辅助信息,带有浓重的个人情感色彩,比如主持人、解说员的情绪等,它会干扰你辨别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信息。

当然,这些辅助信息也有价值,它会让你在学习的时候不至于那么枯燥,让有效信息更加形象。但也正是这种辅助渲染喧宾夺主,让太多人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把情绪当成意见、把偏见当成道理、把故事当成真相。

这就是视频化时代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被主播一步步地带偏,活在自己的妄念里,看不到真相,然后被他人忽悠,活得糊里糊涂。

而读书接收有效信息的效率就比看视频大多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每个人接纳信息的速度不一样,有的人可以一目十行,有的人只能一目三行。但是没关系,书不会影响你的效率,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去阅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利用微信进行沟通的时候,非常害怕有的人上来就给你发好几段60秒的语音,因为听起来太累了,稍不留神就得重来,有时还要担心被别人听到。如果在微信里将语音转换成文字,又会出现很多错别字,让我们担心信息误解,结果转换完还得再听一遍,这就大大地影响了我们接收信息的效率。

其次,书里的文字没有流动的画面、没有声音。这可以让我们专心致志地去提取那些有效信息,让我们沉浸在信息中去思考,也容易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文字是思想最基本的逻辑,人类所有的思想都会以文字的形式储存下来。比如无论多么经典的演讲、电影,我们最后都会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去剖析它的内核思想。所以,读书是最容易抓住核心精髓的。

比如任正非的总裁办文件,从来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发出。重要的信息都必须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才能让大家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

世界上最难的事有两个:第一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到别人的大脑中;第二是把别人的钱拿到自己的口袋里。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做到第一点才有第二点,这也是商业活动的不二法门。

记住,文字是人类思想展现的最好方式,也是人类抓取有效信息的最好方式。

美国投资家芒格认为,“常识”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他所说的“常识”指的就是有效信息。

这些信息看似很简单,平常人都能掌握,其实恰恰相反,绝大部分人一生都在追逐“诀窍”,或者被娱乐化的短视频误导,看似掌握了很多信息,其实大部分都是无效的。

所以,大部分人只不过是人云亦云之辈,他们被凌乱的信息包围和冲击,早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取决于一个人“处理”有效信息的效率。

处理就是“归类”和“梳理”。处理信息就像我们收纳衣服一样,比如互相搭配的衣服要放到同一个盒子里,这个季节不再穿的衣服就整理一下放起来等。

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如果不善于归类和整理,这些信息只能堆积在我们大脑里,不仅占用内存,还形成不了智慧。

我们必须学会每天处理这些输入进来的信息,当你把信息梳理到一定程度后,你就会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进而能把整个世界都看清了。

一旦你拥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一眼看穿各种事物的本质,可以在各个领域之间自由穿梭。这种能力的最高境界,是由一滴水看到整个大海,由一棵树而看到整片森林。 6wTIsHDOR/c2MJNhSUBhV4UUlSGZJhLElPXAlJz+y3nh8IZDDYkGas90nwxb6t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