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07讲
人民币、美元、中国楼市和美国通胀

人民币、美元、中国楼市和美国通胀,有什么联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经济学中非常有名的费雪方程式:

MV = PQ

在这个公式中, M 表示货币量, V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P 表示价格水平, Q 表示交易的商品总量。由该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在 V Q 比较稳定时,货币流通量 M 决定着物价水平 P

同样的道理,假设世界上各个经济体都是封闭的、独立运转的,在各国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费雪方程式,像美国那样无限制“印”钞的结果,必然就是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无限上涨。

但是,现实并非这样。

当今世界真正闭关锁国的经济体是极少数的,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之下,美国国内的货币供应量远远小于美国“印”出来的钞票。

一进一出:美国控制物价的关键

美国既有超发美元的动机,又有控制物价的现实需求。在第05讲“美元的逻辑:美国的金融称霸之路”中提到,美国靠着美元霸权和发行美债,将通胀的压力转移到其他国家,而美国国内既获得了从世界各国进口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又维持了美元的价值和购买力。

美元霸权形成的过程,也是美国持续向全球市场输出美元的过程。无论美国发行多少货币,只要其他国家对美元有持续和稳定的持有需求,美国就可以用“印”出来的钞票购买全世界的商品,供自己居民消费。

按照这样的操作,美国就成功将超发货币和通胀压力输出到了其他国家,并且通过商品购买获得了诸多好处。而美国只有3亿多人口,只要不像津巴布韦、委内瑞拉那样,极其夸张地印发钞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供养”美国的模式仍然可以持续下去。

以费雪方程式的思路解释,美国就是 “输出信用货币( M 减少)+输入消费品( Q 增加)”,这“一进一出”就成了美国控制国内价格水平的关键!

花不出去的美元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之后,中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和规模生产等优势,设立各类工厂,正式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开始大量出口服装、日用品、钢材等产品。通过对外贸易,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2001到2005年,短短四年时间里,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从约2000亿美元猛涨到8000亿美元以上(如图7-1所示),这是第一个台阶。

图7-1 2001年—2021年中国外汇储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

那么,如此天量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不考虑用出去呢?

不是不想用,是因为买不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或者说买不到那么多想要的东西。就拿日常消费品来说,由于当时中国具有消费品生产方面的成本优势,产能也非常充足,大可不必将外汇储备用于进口这类商品。

中国希望购买高科技公司股权、高端数码机床等高价值的东西,但发达国家概不出售这些产品。不仅如此,美国还向其同盟国表示:向中国出售先进技术和产品者,会受到制裁!

即便如此,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的道路上也做了诸多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走出去”的战略。“中字头”企业发挥了带头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失败和教训,但也不乏许多成功的案例,其中最典型的要属2007年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

中投公司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外汇资金的投资多元化而成立的,2007年曾分别斥资30亿美元和50亿美元入股著名的黑石集团和顶级投行摩根士丹利,2017年,中投公司牵头,中国多家投资机构收购了欧洲大型物流设施资产组合项目——Logicor,交易金额高达122.5亿欧元。2020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净收益率达到了14.07%。

必须要强调的一个事实是,即使有越来越多的优质海外投资项目可供中国的企业投资,但数量总是有限的,远远无法匹配中国快速积累的外汇储备金额。从2010年开始,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维持在1.1万亿美元左右,这得要多少投资项目才能承接这么大一笔钱?就算是把外汇储备都存在银行,世界上也没有哪家银行可以接下这么大一笔存款。

全球大宗商品、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也是一样,“池子”太小,根本容不下中国外汇储备这条“大鱼”。况且,这类资产也没有稳定的价格预期,都不是外汇储备适合的投资方式。

所以,在当时,中国的外汇注定会形成“赚得多,花得少”的局面。

现在我们来想一个问题,假如中国一年出口20万亿美元的商品,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外汇结余1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这相当于中国为外国提供了20万亿美元的商品,但只换回了10万亿的商品。剩下的价值10万亿的商品,实际上是白白给了外国。

虽然美国给了中国10万亿美元的外汇结余,并且美其名曰“中国人勤劳换来的储蓄,将来可以用来换美国的东西”,但如上所述,很多产品禁止售卖给中国,所以中国并不能买到全部的所需产品。事实上,除了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中国相当规模的外汇结余是没有合适的进口用途的。

我们不要忘记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当钱换不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就是废纸! 而且那时,又一个意外发生了。

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正当中国手里攥着大量美元花不出去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

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开启了长达六年的量化宽松(从2008年底至2014年10月,美联储先后出台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即美联储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现代货币理论”的实践)。

这个过程可以简单直接地理解为增印美元钞票。

但实际上,美国的量化宽松并没有带来明显的通胀,其中也有上文提及的这个原因,中国及时向美国出口的廉价商品,帮助其维持了较低的物价水平。

对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当时该不该帮助全世界拯救经济呢?当然该救,因为那次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没几年,需要别人更多地“光顾”。所以那时候不仅仅是救美国,更是自救。如果不救美国,中国刚建好的大量工厂很可能会失去后续订单。

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为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伴随而来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上了第二个台阶。回看图7-1,2008年—2014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快速上升。

中国的外汇储备多了,就意味着需要在中国境内发行等量的人民币,因为企业出口换来的美元不可能在中国花,需要在央行把美元换成人民币(详见本书第08讲“牵动市场心弦的货币政策”)。2012年,中国取消了强制结汇制度,但外汇占款依然是央行最主要的资产。

中国在对外输出商品时相当于在对内输入货币,这与上文所说的美国输入商品、输出货币的模式恰恰相反。

再回头看费雪公式, MV = PQ 。当中国向境外输出商品时,境内商品交易量减少, Q 下降;向国内输入货币,对应 M 升高。在货币流通速度 V 稳定的情况下,物价 P 的上涨,就会成为必然。此时,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难题就是,如何为增加的货币供给找到去向和出口,来保证物价不会出现暴涨。

房地产市场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再次“不辱使命”。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使命:危机中自救

全球的房子都有部分金融属性,这是客观事实。既然房子有金融属性,那就不像一般消费品,能靠着降价来去库存。例如,带有金融属性的股票,越涨越有人买。

这是房地产和一般消费品的本质差异。

房地产的部分金融属性,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过多的货币供给“一拍即合”,于是,我们看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普遍上涨的房价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社会各个阶层的财富相当部分变成了房子,费雪公式右边“ P (价格水平)× Q (商品交易量)”中很大一部分就表现为房地产市场巨大的成交额。虽然当时也出现了“蒜你狠”“姜你军”等个别消费品的价格上涨现象,但总体来说,中国并没有经历长时间、大规模持续的全面通胀,房地产“量价齐升”所带来的抵消作用功不可没

充当“蓄水池”,是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中的使命和任务。当然,房地产行业能担任这个角色,离不开全社会对“房价永远涨”的普遍共识。同样,这种普遍共识的瓦解,也必将要求下一个新的“蓄水池”的形成。

中国楼市能一直充当“蓄水池”吗

费雪公式告诉我们,美国需要中国,它需要中国居民把财富换成钢筋、水泥、混凝土,希望中国楼市继续充当人民币(美元)的蓄水池。同时,美国也希望持续低成本享用中国的廉价商品,直到中国的资产泡沫破裂。这样对于美国来说,既“白吃白喝”了几十年,又兵不血刃地像当年“干掉”日本那样“消灭”最强大的对手。

但是,中国已经不像21世纪初那样需要美国和美元了。相反,中国是美国无节制“印”钞最大的受害者。

很多朋友问美国会不会赖掉债务?理论上不会,但实质上, “印”钞稀释债务,就是赖账,只不过这是一种相对“高雅”的赖账。 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下,中国能改变的并不多。但在“逆全球化”的时期,叠加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已经过了峰值,内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不可能再疯狂扩产能给美国经济接盘。

中国的“房住不炒”实际上也可以看作对当前全球经济局势的一种必要应对。

当然,回到费雪公式中去理解,中国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当“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重大成果的时候,当中国不再以低价商品换取别国信用货币的时候,甚至开始向外输出人民币信用换取别国商品和资产的时候,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就真的变了。

变化的是国际经济环境,不变的是费雪方程式背后的经济原理。 L8dID1wbrR6LCD6OLzHMH88wzrF2CkBHSIGJT3Bu1HVGw2w2AYEJ4iEt5Gm6Qk8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