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场始于数字化信息科技革命的时代变革正在从技术领域拓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成为重塑经济模式、社会治理模式甚至国际竞争格局的重要结构性力量。这一力量引导着世界进入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助推力和新引擎。
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传统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有效运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动力,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主导力量,正在推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深刻融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其在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快速攀升,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进入了渐入实操、开花结果的新阶段,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引领各地区(区域)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动能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新兴力量。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部署与引领,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也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宽带中国、“互联网+”、智能制造、促进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软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和举措,并提出明确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明确指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几大领域,即经济的数字化、社会的数字化、政府的数字化及数字生态的建设,为我国数字经济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性的发展蓝图和目标指引。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做了新的总结和阐述,明确提出了加强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
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不断变革创新,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要想理解“数字经济”,我们需要将其拆开来看。“数字经济”是由“数字”和“经济”二者组成的。“数字”是数字技术的简称,“数字技术”是电子技术专业中的一个物理概念,是区别于“模拟技术”的。“经济”是经济活动的简称,经济活动是“创造价值”的活动。
因此,“数字经济”就是用数字技术支撑起来的更好地创造价值的活动。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单界定, “数字经济”是用数字技术支撑的创造价值的活动。
当前,数字技术的“支撑”也常被阐述成数字技术的“赋能”,以便使其创造价值的过程更加形象,同时也体现出深刻的意义,进一步突出了数字技术的重要作用。
由于数字经济是用数字技术支撑(赋能)的经济活动,因此数字技术是开展数字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性保障。
当前,人们在谈到数字技术的时候,往往会想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众所周知的技术,有的人将数字技术归纳为“大(大数据)、人(人工智能)、物(物联网)、云(云计算)”,有的人将其归纳为“ABCD”(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等等。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理解数字技术就过于浅显了。因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在数字技术支撑(赋能)下开展不同的经济活动时,需要用到的数字技术显然是不同的。 是否上述技术都需要?需要的程度如何?需要的时间如何?比如,什么样的活动应该用区块链技术?什么样的活动应该用云计算?上云是上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弄清楚,否则技术一旦运用错误,不仅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开展的活动也很难创造价值。
例如,在某些技术还不够成熟的领域完全用技术替代人工(如当前技术水平支撑下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得不到应有的赋能效果与效率,还会增加安全风险,并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不均衡。
因此,如果抛开数字技术的物理概念范畴,我们需要明确地理解数字技术到底应该包含哪几类技术,这几类技术的作用是什么。
一般来讲,无论用来支撑(赋能)何种经济活动,“数字技术”主要应该包括三大类技术,即与数据有关的技术、与网络有关的技术及与计算有关的技术(简记为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
“与数据有关的技术(数据技术)”主要负责的是“数据”如何获取的问题;“与网络有关的技术(网络技术)”主要负责的是“数据”如何传输的问题;“与计算有关的技术(计算技术)”主要负责的是“数据”如何分析计算进而驱动决策的问题。
例如,年纪较大的独居老年人会因为身边没有人照料而遇到危险,如摔倒后无法自己起来,得不到及时救治等。我们在构建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时都希望能够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解决独居老年人监护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地方进行了尝试,如上海市尝试通过监测老年人家里的水表和电表的用量,来判断老年人是否出现了健康问题。这样做虽然方便,但是明显不够精准。也有的地方通过在老年人家里安装摄像头、让老年人佩戴可穿戴式终端设备(如腕表、随身心率监测仪)等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也可以考虑通过在地板上铺设传感器来获取老年人的状态信息。平时老年人用两只脚踩在地板上,传感器能够随时感知受力面积和行走轨迹,老年人一旦跌倒,整个人躺在地上或半躺在地上,受力面积就会发生变化。
可以看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手段,针对独居老年人监护问题的技术必须能够实现如下三个基本功能:首先,不论是监测水表电表、安装摄像头还是使用传感器,其目的都是获取老年人的即时状态数据(如是否摔倒了没有起来等),这就属于“数据技术”的范畴;其次,获取了数据之后,必须能够传输出去,否则救助人员就不可能知道,这就需要“网络技术”;最后,我们必须能够基于获取的数据判断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救助老年人,这就要依靠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即“计算技术”。
再举个教育方面的例子。如果孩子不爱学习,即使家长在家里安装摄像头随时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也不一定能知道他对着电脑是在学习还是在胡思乱想。但如果我们有更深层次的识别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方说电脑上有个摄像头可以扫描孩子的面部表情,并能分辨在什么样的面部表情下,他是在认真学习和思考,在什么样的表情下,他是在胡思乱想等。同时,还能记录他一天有多长时间在胡思乱想。进而,把这个信息分析结果传递给家长,就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专注程度。
在上例中:首先,电脑上的摄像头是要获取孩子的即时面部状态数据,这就属于“数据技术”的范畴;其次,获取了数据之后,必须能够传输出去进行处理/存储或者告知家长,这就需要“网络技术”;最后,我们必须能够基于获取的面部表情数据计算和分析出孩子是在认真学习思考还是在胡思乱想,判断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这就属于“计算技术”。
显然,我们常说的“数据获取(传感器等)、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治理等”都属于数据技术的范畴;“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2G、3G、4G、5G等”都属于网络技术的范畴;“人工智能(AI)、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去中心化计算、图计算、优化算法等”都属于计算技术的范畴。
由于相关技术繁多复杂,既有硬件技术又有软件技术,因此针对不同的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技术,需要回归到做活动的根本目的上,即“干什么”和“怎么干”,也就是如何用合适的数字技术赋能活动来实现“正确地做正确的事”,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有关如何全面理解企业管理“活动”的问题,将在本书第3章阐述。
如前所述,数字经济是用数字技术支撑的创造价值的活动。因此, 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创造 价值”。
我们在评判和衡量一个数字经济转型活动的方向是否正确时,关键是要判断其是否能够“创造价值”。
当然,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由于其文化视野和格局不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目标不同,决定了其对“价值”的认识也不同。
我们以企业为例。有些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功利性的盈利,很少考虑社会价值的创造,因此其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也必然局限在如何用数字技术赋能本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好地赚取利润,甚至采取违法手段(如违规使用消费者隐私数据等)牺牲他人的利益或者浪费社会的宝贵资源也在所不惜。
因此,数字经济的本质虽然简单,但对“价值”的理解却非常深奥。对“价值”的认识(也就是价值观)既是引导各主体行动的准绳,也是衡量数字经济活动的重要标准之一。关于“价值”的论述,将在本书后文中详细介绍。
当前,从国际、国内环境和形势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1年联合国《数字经济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所有国家、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当今世界,数字化进程缓慢的国家与高度数字化的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良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短视频用户使用率达到90.5%,为9.34亿人次。除了短视频,即时通信、网络视频、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网上外卖和网约车也得到较快增长,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0.07亿、9.75亿、4.69亿、2.98亿、5.44亿和4.53亿人次。此外,2021年我国网民总体规模持续增长,总量已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 296万,互联网普及率增至73%。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主要来自两大方面:其一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高,攀升至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规模已达2.84亿;其二是老年群体加速融入网络社会,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而在上网方式上,使用手机的比例高达99.7%,这也是短视频用户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5%、33%、28.1%和27.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信通院)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6.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数字经济增速达GDP增速的3倍以上。
通过上述两组报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发展态势也非常良好,预示着未来更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同时,国家层面也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了蓝图,如在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明确指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几大领域,即经济的数字化、社会的数字化、政府的数字化及数字生态的建设,如图1-1所示。
图1-1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容概要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部分做了新的总结和阐述,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地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从系统的战略高度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阐明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政府工作报告》将数字经济发展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共同提出,一方面阐释了发展数字经济在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驱动力量;另一方面进一步突出了数字经济发展在场景应用、技术引导、资源调配、模式创新和价值挖掘等若干方面对实现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底座支撑作用。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数字经济的若干重要着力点。这些着力点涵盖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四大重要领域,即数字经济的整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关键技术创新、数字要素价值挖掘和综合赋能。这四个领域全面、系统地涵盖了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价值创新的重要领域,而且是与国家战略紧密关联的。
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数字经济的若干重要着力点,对于促进我国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比如,在数字产业化发展方面,有所侧重地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这将进一步引导资源的脱虚向实,向着有利于国家战略的核心技术领域发力。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数字经济的若干重要着力点,虽然涵盖了四个不同层面的重要领域,但其系统性和关联性强,相互促进,不可或缺,而且进一步突出了赋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若干重要方面,而这些方面不仅是对国家战略中某些具体内容(如乡村振兴战略、新基建战略等)的有力支撑,其本身也是这些具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2年召开的全国政协“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大国地位稳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挖掘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会议提出要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增加政府直接投入,提高全民族数字化素质,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一系列举措。
总之,随着近些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稳步推进,以及数字经济创新实践和成果的不断总结,数字经济的发展也逐渐由浅及深、点面结合,在稳步推进中把握关键、攻坚克难,实现我国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助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