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希望
Hope

1.成人特质希望量表(ADHS) [1]

程建伟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深圳,518127)

【摘要】 成人特质希望量表(Adult Dispositional Hope Scale,ADHS)由Snyder(1995)编制,广泛应用于测量15岁以上群体的特质希望。国内已有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测试对象的成人修订版本,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1.理论背景

希望(hope)作为积极心理的重要品质之一,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Miller和Powers(1988)认为希望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预期和体验,伴之产生的一种自我提升或自我实现的感觉,是一种对生活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无限可能性的体验。Snyder和他的同事(1991)提出一种聚焦于目标达成的认知动力理论模型,把希望定义为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这种状态以路径(指向目标的计划)和动力(指向目标的活力)交互作用为基础。他认为,希望由动力思维(agency thinking)和路径思维(pathways thinking)两部分组成(Snyder,1995)。动力思维是指一组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向着目标,沿着既定的路径持续前进的自我信念系统;路径思维是一组有关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有效的途径来达到渴望的目标的信念和认知。

希望的测量工具从最早期的希望量表发展到现在有10余种,包括适用于幼儿、儿童、中小学生、成人等不同群体的多种版本。最早的是Gottschalk(1974)的希望量表,后来还有米勒希望量表(Miller Hope Scale),但国内使用较少。Herth的希望量表主要用于测量患者和老人的希望水平(苌云莉,2015)。Snyder和Sigmon(2002)以他们提出的希望理论为基础,开发了一系列成人希望量表。现已成型可供使用的主要有:成人特质希望量表、成人状态希望量表(Adult State Hope Scale,ASHS)和成人不同生活侧面希望量表(Adult Domain Specific Hope Scale,ADSHS)。

2.内容简介

成人特质希望量表由Snyder(1995)编制,由12个项目组成。其中,4个项目测量动力思维,4个项目测量路径思维,还有4个项目属于干扰项。该量表采用Likert 4级计分(1代表“绝对错误”,4代表“绝对正确”)。中文版的量表由任俊翻译。国内陈灿锐、申荷永和李淅琮(2009)曾对这一工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认为该希望量表可用于评定我国学生的希望水平。

3.实施或使用方法

按照经典心理测量学的使用规范来实施。

4.计分方法与解释

成人特质希望量表由12个项目构成,其中4个项目(1、4、6、8)用来测量路径思维,4个项目(2、9、10、12)用于测量动力思维,另外4个项目(3、5、7、11)不用于计分,用来转移受测者的注意。除不计分项目外,所有项目均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受测者的希望水平越高。

5.信度与效度

以陈灿锐、申荷永、李淅琮(2009)的研究为例,采用成人特质希望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10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对中文版成人特质希望量表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希望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8,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的α系数分别是0.73、0.75。对希望总分及其两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与希望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90(均 P <0.05)。间隔10天后,希望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86,路径思维为0.83,动力思维为0.80。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原有模型,RMSEA=0.098,SRMR=0.060,GFI=0.94,AGFI=0.91,NNFI=0.85;希望量表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r =0.47,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r =-0.27;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r =0.47。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6.应用价值与简要评价

成人特质希望量表是可供15岁以上群体(对阅读能力没有特别要求)使用的自我报告量表,在成人希望的本土化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我们建议在中文情境中,面向成人选择合适的中文版工具。

参考文献

1. Miller J F, Powers M J, 1998.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J]. Nursing Research , 37(1):6—10.

2. Snyder CR, Harris C, Anderson JR, et al, 1991.The will and the way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measure of hop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60(4):570—585.

3. Snyder CR.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nurturing hope[J]. 1995.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 73(3):355—360.

4. Snyder C.R, 2002. Hope theory: Rainbows in the mind[J]. Psychological Inquiry , 13(4)249—275.

5.陈灿锐,申荷永,李淅琮,2009.成人素质希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7(1):24—26.

6.苌云莉,2015.希望量表的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 ,30(171):66—70.

附录

成人特质希望量表

指导语:请阅读下列各项题目,并就你对各题目所表达看法的同意程度,在右边表格相应的数字上画√。 GfsIW5Ho9WSPtTZJoi8whmp/piCu8jGlMQT1s3T84NeaaImXgsJ4E8yUs1AlM9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