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生命意义
Meaning in Life

1.生命意义感量表(MLQ) [1]

倪士光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518055)

【摘要】 生命意义感量表(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由Steger等(2006)编制,广泛应用于个体拥有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的评价,是生命意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自评工具。国内已有大学生、中学生等修订版本,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1.理论背景

追求人生意义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感受到有意义的存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Frankl,1963)。生命意义是个体从其生活经历或经验中萃取的生活目标和重要性,它根源于个体对自己、世界以及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张荣伟,李丹,2018)。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研究者强调意义产生的动力与过程,生命意义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众多研究表明,充盈的生命意义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发展健康行为,提升幸福感,引发积极应对方式,促进人际和谐,提高学习与工作绩效(Allan,Duffy & Douglass,2015),以及修复心理创伤等。

Steger,Frazier,Oishi,Kaler(2006)提出的生命意义二维度理论具有广泛代表性。他们将生命意义定义为“个体存在的意义感和对自我重要性的感知”,并提出了生命意义的二维模型,即“拥有意义(present of meaning)(或生命意义感、拥有意义感)”和“意义追寻(search for meaning)(或寻求意义感)”。生命意义感是一种核心信念系统的认知维度,指个体对自己活得是否有意义的感受程度;意义追寻是一种动机维度,是指个体对意义的积极寻找程度。个体只有积极地寻找生命意义,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也才能真正拥有“有意义的人生”(King,Heintzelman & Ward,2016)。

生命意义心理测量的工具有59种之多(Brandstatter,Baumann,Borasio & Fegg,2012),是用于评估生命意义感受与追寻、生命意义源与生命意义危机事件、意义生成、有意义活动,以及生命意义在疾病等具体情境应用的工具。

2.内容简介

生命意义感量表由Steger等(2006)编制,共10个项目,5个项目测量意义体验,5个项目测量意义寻求,Likert 7级计分(1代表“非常不符合”;7代表“非常符合”)。

中文版已有大学生版和中学生版。大学生版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刘思斯和甘怡群(2010)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版本;另一个是王孟成和戴晓阳(2008)版本(原作者将其称为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前者删除了原量表的第10题,形成了9个项目的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后者保留了原问卷的全部项目。中学生版有代表性的是王鑫强修订的版本,该版本同样保留了生命意义感量表的全部项目(王鑫强,2013)。

3.实施或使用方法

按照经典心理测量学的使用规范来实施。

4.计分方法与解释

该量表的10个项目中除第9项是反向计分外,其他项目均为正向计分。拥有意义感(MLQ-P)包括1、4、5、6、9题;寻求意义感(MLQ-S)包括2、3、7、8、10题。测量指标是维度平均分。得分越高,表明意义体验或意义寻求水平越高。

5.信度与效度

以王孟成和戴晓阳(2008)的研究为例,采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抑郁自评量表(SDS)、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SMLS)、情感平衡量表(PANA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53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体验和追寻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5、0.82,间隔2周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6, P <0.01;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均表明中文版人生意义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条目在所属因子上的因素负荷均超过0.60,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标也都达到了建议值。

王鑫强(2013)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1 899名中学生完成生命意义感量表、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修订后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状态焦虑问卷(S-AI)。结果发现,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共10个项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MLQ-P和MLQ-S 2个因子,因子贡献率分别为31.154%和30.406%;验证性因素分析也验证了原量表2因子结构的有效性。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SWB)显著正相关( r =0.384, r =0.138, P <0.001),与S-AI显著负相关( r =-0.396, r =-0.107, P <0.001),与CES-D相关分别为-0.344( P <0.001)、-0.021( P >0.05)。总量表及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30、0.842和0.828,间隔7个星期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639、0.746和0.558。

6.应用价值与简要评价

生命意义感量表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体的拥有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是生命意义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自评工具。截至2018年5月,在Web of Science里被引高达789次。我们建议在中文情境中,面向不同的特殊群体,选择合适的中文版工具。

参考文献

1. Allan B. A., Duffy R. D., Douglass R, 2015.Meaning in life and work: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 10(4):323—331.

2. Brandstatter M., Baumann U., Borasio G. D., Fegg M. J, 2012.Systematic review of meaning in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s[J]. Psycho-oncology , 21(10):1034—1052.

3. Frankl V. E, 1963.Man's search for meaning: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M].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

4. King L. A., Heintzelman, S. J., Ward, S. J, 2016.Beyo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A Contemporary Science of the Experience of Meaning in Life[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 25(4):211—216.

5. Steger M. F., Frazier P., Oishi S., Kaler M, 2006.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53(1):80—93.

6.刘思斯,甘怡群,2010.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4(6):478—482.

7.王孟成,戴晓阳,2008.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5):459—461.

8.王鑫强,2013.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5):764—767.

9.张荣伟,李丹,2018.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基于生命意义理论模型的整合[J]. 心理科学进展 ,26(4):744—760.

附录

生命意义感量表

指导语:请花一些时间想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对你来说显得很重要。请如实、准确地回答下列问题,并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请记住这些是非常主观的问题,没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 4y5FSZI5afiuv2j81ru2VZnD1Xsg64qts6BdhHZj1ConMqhSsd/X+jH6mgjIzG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