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优势行动价值问卷 [2] (VIA-IS)

周 希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084)

【摘要】 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VIA-IS)由Peterson和Seligman(2004)编制,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体的品格优势,是品格优势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自评工具,目前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测量,包括简体中文版本和繁体中文版本。

1.理论背景或依据

人类的积极人格特质对日常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品格优势由Perterson和Seligman(2004)提出,部分中国学者将其译为“性格优势”,描述了24种积极人格特质,这些人格特质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反映出来。这些品格优势是先由多名心理学家从世界的哲学、宗教和文化体系中提炼出六大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公正、节制和自我超越,随后从六大美德中遴选出24种品格优势,因此它们被认为是在不同文化下普遍存在的。品格优势的跨文化一致性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验证(Park,Peterson & Seligman,2006)。

目前关于影响品格优势的因素的研究对象多为单一品格优势。与其他人格特质类似,品格优势也会受到遗传、年龄、性别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张宁,张雨青,2010)。但目前少有关于个人品格优势分布或整体情况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且各个品格优势之间的关系也尚不明确。

品格优势作为积极人格特质的集合,对人和社会的多个方面有着广泛影响。刘美玲、田喜洲和郭小东(2018)综合了近年来品格优势的相关研究,发现品格优势在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均有较为深入的影响。其中个人层面如个人积极体验、身心健康、工作呼唤和员工创造力等,组织层面如工作绩效、领导力、团队角色和组织有效性等,均发现与部分或全部品格优势密切相关。

现在已有许多适用于不同群体、情境和文化背景的品格优势的测量工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优势行动价值问卷,已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测量和验证。此外还有一些本土化的测量工具,如中文长处问卷(CVQ-96)。

2.内容简介

优势行动价值问卷由Peterson和Seligman(2004)编制,共240个条目,分为2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含10个条目,Likert 5级计分(1代表“非常像我”;5代表“非常不像我”)。详见下表。

美德及分属品格优势

3.实施或使用方法

按照经典心理测量学的使用规范来实施。

4.计分方法与解释

所有题目均为正向计分,24个分量表分别对应24种品格优势,每个分量表有10个题项。测量指标是分量表总分,某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受测者所具有的此项品格优势越突出。该量表测量的24个品格优势依次为:好奇心、好学、开放性思维、创造力、社交能力、洞察力、勇敢、毅力、正直、善良、爱与被爱的能力、合作、公平、领导力、自我调节、谨慎、对美和卓越的欣赏、感激、希望、信仰、谦逊、幽默、热情和宽恕,每个分量表的题目依次交叉呈现,即好奇心分量表的项目为第1、25、49、73、97、121、145、169、193和217条,好学分量表的10个项目分别为好奇心分量表十个项目的后一项,即第2、26、50、74、98、122、146、170、194和218条。依此类推。

5.信度与效度

Peterson和Seligman(2004)在发布测量工具时,对该工具的信度进行了检测,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为0.70以上,4个月后的重测信度均达到0.70以上。McGrath(2014)综合了之前对该工具的结构效度的研究,发现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为3~5个因子,这与六大美德的理论结构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他们还对458 998名来自美国的成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基于条目的水平的分析得出的24个分量表与原有理论中的20个分量表重合,二阶数据分析结果得到了五个因子,其中四个因子与六大美德重合。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段文杰等人(2011)就优势行动价值问卷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各分量表和六大美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1以上,各分量表和六大美德的8周后重测信度均在0.68以上。然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并不理想,这与McGrath(2014)整理的结果是相似的,表明六大美德的结构与量表并不完全匹配。

6.应用价值与简要评价

优势行动价值问卷是测量品格优势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青少年优势行动价值分类量表和结构化访谈版本(VIA-RTO)等。截至2018年12月,在Google Scholar中被引高达7 518次。我们建议在中文情境中,面向不同的群体和测量情境要选择合适的中文版工具。

参考文献

1. McGrath R. E, 2014.Scale-and item-level factor analyses of the 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J]. Assessment , 21(1):4—14.

2. Park N., 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2006.Character strengths in fifty-four nations and the fifty US states[J].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 1(3):118—129.

3. 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Eds),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4.段文杰,白羽,张永红,唐小晴,王志章,李婷婷,2011.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IA-IS)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4):473—475.

5.刘美玲,田喜洲,郭小东,2018.品格优势及其影响结果[J]. 心理科学进展 ,26(12):2180—2191.

6.张宁,张雨青,2010.性格优点:创造美好生活的心理资本[J]. 心理科学进展 ,18(7):1161—1167. TDdT5mVCOAtJcmm1W5eQ3+RzpNaVt/7y4wuu4NYuXjXT1H5M69LUZjLciX4+lM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