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心理韧性量表(CD-RISC)

彭 李
(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重庆,400038)

【摘要】 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由Connor和Davidson等(2003)编制,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是心理韧性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自评工具。国内已有军人、大学生、护士等修订版本,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1.理论背景

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指个体在面对灾难、痛苦或者逆境时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又称“抗逆力”“心理韧性”“复原力”“回弹力”等(Davidson et al.,2005)。它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个体在经历重大应激事件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与焦虑障碍、自杀、物质依赖、适应障碍等,但不是所有经历创伤事件、挫折、逆境的人都会出现心理疾患,多数个体仍然能恢复到应激前的心理健康状态,表现出适应性生理、心理反应(Bonanno,2004)。

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相当多,在国内外发表的众多心理韧性标准化量表中,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已经过多次的实证研究,被认为是良好的测量工具之一,曾在美国的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并反映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全面改善状况(Davidson et al.,2005)。

2.内容简介

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由Connor和Davidson(2003)编制,共25个项目,Likert 5级计分(0代表“从不”;1代表“很少”;2代表“有时”;3代表“经常”;4代表“几乎总是”),包括个体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和精神信仰5个因子,总分为0~100分。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87。

CD-RISC被应用于中国、南非、韩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应用人群包括消防员、护士、学生、社区人群门诊、临床病人等。中文版CD-RISC由于肖楠和张建新教授(2007)修订,包括坚韧(面对挑战时镇定自若、坚定不移、反应敏捷、有控制感等)、力量(经历挫折后不仅能够复原,还能获得发展和成长)和乐观(对克服逆境有信心,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情等)3个维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1。

3.实施或使用方法

按照经典心理测量学的使用规范来实施。

4.计分方法与解释

第20项是反向计分,其他项目均为正向计分。坚韧包括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题;力量包括1、5、7、8、9、10、24、25题;乐观性包括2、3、4、6题。测量指标是总分和维度平均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

5.信度与效度

谢远俊等人(2016)采用了中文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和正负性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对2 357名中国军人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量表在中国军人中进行运用时,三因素模型优于五因素模型,修订后最终保留了21个条目,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此外,心理韧性与自尊水平和积极情感呈现正相关,与负性情感显著负相关。

以钟雪等人(2016)的研究为例,采用中文Connor-Davidson心理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39名社区老人进行测试,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21和0.891,间隔2周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 P <0.01;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心理韧性的四因素结构,包括坚韧性、能力、控制和寻求帮助,心理韧性总分与抑郁和焦虑水平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高分组与低分组在抑郁和焦虑得分上均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可见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在本次测量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应用于对中国老年群体适应性行为的研究中。

6.应用价值与简要评价

心理韧性量表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是心理弹性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自评工具。截至2018年11月,在Web of Science里被引高达1 637次。

参考文献

1. Bonanno G. A, 2004.“Loss, trauma, and human resilience:have we underestimated the human capacity to thrive after extremely aversive event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 59(1):20.

2. Connor K.M., Davidson J.R.T, 2003.“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 Depression and Anxiety , 18:76-82.

3. Davidson, J.R.T., Payne, V.M., Connor, K.M., Foa, E.B., Rothbaum, B.O., Hertzberg, M.A., et al, 2005.“Trauma, resilience and saliostasis:effects of treatment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 Internationa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 20(1):43—48.

4. Luthar S.S., Cicchetti D., Becker B, 2010.“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J]. Child Development , 71(3):543-562.

5. Xie Y., Peng L., Zuo X., Li M, 2016.“The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Using a Chinese Military Sample”[J]. PLoS One , 11(2):e0148843.

6. Yu X.N., Zhang J.X, 2007.“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 35(1):19-30.

7.钟雪,吴大兴,夏结,聂雪晴,刘翃,2016.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在我国社区老年人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2):264—266.

附录

心理韧性量表

指导语: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对比下列所描述的情形,按每种情形与你真实情况符合的程度来选择相应的数字,并在你认为最符合的数字上画√。 gXXCaDjG2dCKx5KwO1rgcCHpxTlk6dtlyW+qSdrPwd+6ReEmFiBY4iJPyCwDgY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