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复旦学子造芯

24年增值10000倍。

记者 韩璐 编辑 陈晓平

一群象牙塔的学子,将国产芯片做成了大买卖。

复旦微电的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17亿元,净利润5.3亿元,大涨1.7倍,超过去年一年的总和。

1998年,复旦微电诞生于复旦大学的水房边上,12个人立志自研国产芯片。现在,其拥有超过1500人的团队,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测试。

当年600万元的资本,至今年9月末,公司A股市值已超过600亿,增值整整10000倍。

这家公司有着典型的“学院派”风格,他们不光执拗于造芯一件事,且核心团队合作24年,迄今未散伙。

师出名门

复旦微电的创立,经过三代复旦人的积累。

20世纪5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开创半导体物理基础研究,带出了章倩苓等一批门徒。

1985年,教授叶仰林在国外访问后,意识到国内半导体发展的差距,回国后,向复旦大学贷款100万元,与章倩苓等人一道,成立了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那时候,谢希德刚好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为留住人才,叶仰林与章倩苓要成立公司,找来了在投资公司工作、复旦管理系校友施雷。后来,叶仰林因病去世,事情便耽误了。

1998年,施雷找到时任实验室副主任的俞军,重提成立公司之事,从投资公司拉来300万元资金,再加上实验室成员的积蓄,12个创始团队凑足600万元,注册成立了股份公司。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他们是第一家。

施雷、俞军时年30岁出头,至今依然在公司,均为执行董事,分别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主管日常运营。董事会中,他们领取的薪酬最高。

其余两位执行董事,为曹国兴、程君侠,都在1998年加入。

当时,曹国兴44岁,已担任复旦大学产业化与校产管理办公室主任;4人中,程君侠最年长,她曾任复旦大学电子工程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室主任,技术功底深厚。

现年85岁的章倩苓教授,也在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

4名执行董事,均为创始团队成员,大家在一家公司合作24年。

这群复旦精英,很多时期也难言轻松。

最初,公司设计电话机芯片,缺乏经验、研发投入以及市场试错,一度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是轻资产切入,依旧无法自己造血。

2000年,香港创业板开板,复旦微电抓住机会,IPO加后续增发,募资2亿港元,境况开始好转。

直到2010年后,公司盈利基本维持在1亿元以上,经营慢慢稳定下来。即便如此,2021年以前,其利润的顶峰,就徘徊在1亿-2亿元之间,一直未有突破。

难走的路

复旦微电最初的办公室,在大学的一间小办公室,不到50平方米。但是,这群人志向不小,一心要做国产芯片,打破半导体领域的国外垄断。

芯片行业大体分为四个环节——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根据所切入的环节,行业内的商业模式,大体可分为IDM、Fabless和Foundry(代工)模式。

其中,IDM模式,集合芯片全产业链,能够独立生产芯片,资金投入大,技术门槛高,属于重资产;Fabless模式相对轻资产,只负责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供需全都外包。

起家基础所限,复旦微电的团队,一开始就选择Fabless模式,主要从事芯片的设计、测试服务,现在的营收结构中,其设计环节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九成左右。

早在2002年,复旦微电就自主设计出“神威Ⅰ号”,这款高性能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创下当时国内CPU研制的最高水平。

2006年起,复旦微电与复旦大学联合启动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项目,开始做更大规模、更有难度的集成电路。

之后数年,双方研发百万门级FPGA、千万门级FPGA、亿门级FPGA,均为国内第一款。FPGA属于专用集成电路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在通信、安防、工业等有着广泛应用。

自研路不好走,复旦微电财务实力有限,更是如此。过去两年,其研发强度占比,一直在25%以上。

2019年,为研发全球顶尖的14/16nm 10亿门级FPGA和PSoC,复旦微电花去研发费用5.6亿元,比上年多花了1.5亿元,叠加存货跌价准备等经营因素,当年直接转盈为亏,亏损1.6亿元。

通过高强度的研发,复旦微电也得以成为国内FPGA领域的领先公司之一,且拥有国内首款推向市场的嵌入式可编程芯片PSoC。

砸钱研发高端的产品线,带来了合理的商业回报。

2021年,FPGA及相关产品收入约为4.27亿元,同比增长109.49%,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3.78亿元,同比又增长120%,截至6月末,客户超过500家。

以FPGA产品系列为基础,复星微电正打造智能计算平台,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体面生活

现在,复旦微电的宽裕,是过去从未有过的。

主要产品大体分四类——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FPGA芯片,用于社保卡、银行卡、门禁、地铁闸机、密码锁等多种场景,在多个细分赛道占据领先。

其安全与识别产品线,一年出货超15亿颗芯片;智能电表MCU芯片累计出货,超过5亿颗,在国家电网单相MCU市场份额第一。

市场需求强劲,业绩水涨船高。

2021年,复旦微电销售额25.8亿元,净利润5.1亿元,远高于历史水平,今年上半年的净利,赶超去年全年的水平,净利润率达到30%以上,整体产销率为97.06%。

政策也格外支持。

去年单单补助金,复旦微电就收到1亿多元,且在8月登陆科创板,募资7.48亿元。

经营状况节节攀升,然而,团队的研究压力不小。

截至目前,其共有11个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在研项目正在进行中,涉及身份鉴别、汽车电子、通信物联网、医疗仪器等多个领域,预计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27.5亿元。

一个高技术壁垒的领域,关键靠人。

截至2021年末,复旦微电共有员工1531人,830人为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硕士、博士学历人数476人。

公司一位高管公开说,他们既想“做中国人自己的芯片”,也致力于创立一家受人尊重的企业,“让员工可以过上体面人的生活”。

所谓体面人的生活,是“有一套舒适的房子、一辆漂亮的车子、一个不说违心话的地方”。

管理层也言出必行,增加人力支出。研发人员平年均薪,从前年的40.69万元,升至去年的52.89万元。

据披露,公司共有4个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公司3517.2万股,按照9月27日的A股收盘价计,价值超过28亿元,平摊到每个员工,大概在180万元左右。

不过,大股东为复旦复控、复旦高技术,两家合计持股26.56%,产权上依然留有鲜明的名校烙印。

创业核心团队也持有公司一定股权,占比不多,最高的总经理施雷持股比例仅为1.12%左右。

在过去多数时间,这些股权的价值并不耀眼,直到最近两年,这笔股权才变得越来越值钱。

从2020年的低点计,复旦微电的市值大概增长了15倍(以现在A股市值衡量)。

对于一批坚守24年的科研人员,这不失为一种公允的回报。 DkArd3QWB6wMmq027Zv8AF0zN/5POxsscG4Egg93+cn+IhduWudvvWzOCpMEAV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