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造一颗国产芯

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厂商在通讯芯片、模拟芯片与OSD设计、成熟制程制造与封测环节产生较多的营收,而在前端设备和原材料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特别是在芯片设计环节,中国企业跑步前进,在存储芯片、模拟芯片方面建立起一定的竞争力。

如何突破封锁,造一颗国产芯?

海光信息的选择,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它与AMD成立合资公司,向对方学习如何制造X86服务器芯片。目前,海光有4款CPU产品,其中海光一号和海光二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

长江存储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在技术上,要有自己的实力,但不一定要从零做起,可以寻求国际合作。2020年,长江存储研发的128层NAND开始量产,基本抹平与三星的代差。

地平线、寒武纪的选择,则是在全新领域和巨头一决高下,寄希望于换道超车。

寒武纪是人工智能芯片龙头,产品有云计算、车载芯片等,直面英特尔、英伟达的竞争。比如,思元370是该公司首款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AI芯片,集成了390亿个晶体管。

还有的芯片企业,比如中科院孵化的龙芯,希望靠自己研发,建立一个中国主导的软硬件生态。龙芯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航天国防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上述芯片公司路线不同,却都在奋力追赶芯片巨头的脚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背水一战。

造芯重要,必须尊重行业规律,有的公司常年巨亏,一味依靠融资,自身无造血能力,长期如此,也难以为继;更要警惕,个别人借产业扶植之名,只顾谋取私利,缺乏真正攻坚克难的坚持和勇气。

今年,外部封锁加码,继限制芯片设计工具EDA等动作之后,又将“枪口”瞄准高性能GPU。这意味着,寒武纪和地平线等公司,或将缺乏训练AI的最先进算力芯片,而在芯片代工领域,限制引进光刻机,也妨碍中国芯片公司向5nm、3nm等先进制程推进。

打压一次又一次,我们期待中国公司自强奋进,冲破重围。 ZYk9hSh/gMYjS7JvFwOFwewBEEEbRJi9A6WIFCq+mKNS2kxCo2LEo1wTXxkOSt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