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正日益多元化。顺应此变化,管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都获得了较大发展,项目管理更是异军突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项目管理源于实践,蕴含着独特的管理思想、认知和理念,其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已催生了一个崭新的管理学分支学科——项目管理学。今天,项目建设正谱写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辉篇章,深化项目管理理论研究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管理学科的形成,既是科学技术不断分化并高度融合的结果,又是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学科自身创新发展的产物。时至今日,项目管理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流程化管理工具,而是一种包含独特管理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先进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诸多重大项目成功实施,项目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尽管国内对现代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与理论探索已历半个多世纪,但从总体上看,管理实践成就辉煌,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系统性原创成果尤显不足,理论研究亟待深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不断推进,众多社会治理项目大力实施,国内项目管理的多维研究趋势已露端倪。本书名曰《项目管理新论》,意在以一种新的视角,对项目管理模式、知识体系和管理系统进行再认识、再总结、再探讨,以期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结构化理论框架。项目管理模式自开创之初就立足于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其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源自项目实践,所以其理论研究应秉持这一原则,以增强理论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普适性。为此,本书汲取管理学、行为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一方面努力探求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力求将其基本理论概括为一个科学化的知识系统和方法论;另一方面又注重项目实践的要求,力求将其方法体系和技术体系建构成一个规范化的应用体系。

项目管理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书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其中:第一篇项目管理基础,是全书的序幕;第二篇项目控制与协调,相对独立成篇;第三篇项目管理综合分析,属多角度探讨;第四篇项目管理理论研究,重在理论分析。本书撰写的初衷在于系统论述项目管理的科学机理、功能价值、应用前景,以期达到厘清概念、阐释理论、明确方法、整合技术的目的,使项目管理这朵管理学丛林里的瑰丽之花,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焕发新机,绽放光彩。

人类知识在20世纪空前繁荣,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发端于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的科学革命,而仿效自然科学方法建构的现代社会科学在19世纪渐趋成型。其中,管理学于20世纪初形成了自身的理论学说,逐渐分化成为独立的学科。时至20世纪后期,项目管理学科逐步形成,且犹如自然科学,创建了自身特有的知识体系,这对于人类管理知识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凝结了人类的管理智慧,体现了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不仅使项目管理知识从分散的经验知识跃升为结构化的理性知识,而且通过管理知识与过程管理路径的融汇,明确管理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从而使项目管理模式步入了规范化轨道。鉴于此,本书开篇即详细论述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在后续各章节中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项目管理模式实践性极强,长期以来具有“先行后知”的特点,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建立,更加突出了其“知行相长”的特征。泰勒曾指出:“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成’,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一门学科。”管理是一种具有自身价值、信念、工具和语言的文化,项目管理在充分借鉴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是其作为一门独立分支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人类自开始进行有组织的社会生产活动起,就一直实施着各类项目。项目管理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由来已久,千年而下,于今正当厚积薄发,突破创新。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特别是在一些规模巨大、技术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的现代大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于是在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的共同促进下,一种体现规范管理追求的知识体系便应运而生。这是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重大创新成果。

现代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当今,项目管理活动已遍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项目化管理正逐渐改变着各类组织的管理运行方式,项目管理水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建立,明确了项目实施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各种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明晰了项目人员的角色、职责及其相互关系,标志着人类的项目管理活动超越了传统经验管理阶段,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项目管理模式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全面运用项目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作用,有助于规范管理项目实施活动,提升项目建设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知识不等于力量,结构化的知识才是力量。”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有效地整合了项目管理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管理模式的形塑、管理格局的形成、管理体系的完善,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体现了人们对项目实施与管理规律的准确把握,为项目实践提供了结构化的理论框架和规范指南。知识体系以其结构化的方式呈现,不仅为人们掌握项目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提供了基本索引,为项目管理模式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项目管理实践理论化和理论实践化指明了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体系不仅给予人们一把可以打开项目管理大门的金钥匙,而且还教会管理者配制钥匙的方法,以使其掌握管理各类项目的技能。

人类对自然及其自身的控制力,是衡量现代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控制与协调两项管理职能的研究,既是管理学研究的现实命题,又是项目管理研究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项目管理往往面临复杂的环境,加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冲突层出不穷,这使格雷厄姆“按规定时间、不突破预算、不调整人员而完成的项目几乎没有,谁的项目也不例外”的论断,几成为打不破的“魔咒”。实践证明,项目控制与协调始终是项目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只有有效运用控制与协调两大管理职能,才能使项目实施向着既定目标顺利推进。故而本书第二篇深入讨论了项目控制与协调的机理,系统分析了其方法和技术。

关注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管理的主旋律,过程管控始终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项目组织及其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有效管控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确保将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三大目标控制在预期范围内。现代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实施过程复杂多变,过程管理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多级控制等特征突出,故而必须针对项目实施的目标和项目管理系统的运行等方面进行有效管控,项目控制成为理论研究的关键内容。同时,保证项目实施场域的稳态,对项目冲突的协调亦至关重要。项目实施与管理既可以成为管理者“创造辉煌”的平台,又可能使其陷入“暴露弱点”的困境。项目实施过程因受各参与单位及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制约,必然产生各种冲突,项目组织及其管理层也必将置身于充满争论的冲突环境中,故而项目管理过程实为针对各类冲突不断沟通和协商的过程。这就要求项目组织及其成员应达成共识,建立协作体系,不断化解矛盾,形成合力,体现项目团队的整体作用。因此,项目协调已成为当今项目管理研究中最关键的内容。

项目控制与协调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实现项目管理系统的平稳运行,使项目实施过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在于有效规约项目参与者的行为,使其与项目组织的要求相契合。项目控制突出理性精神,项目协调彰显人文关怀。项目控制与协调研究关注的维度是多元的,需要从文化、方法、技术和行为四个维度来考量。其中,文化、方法、技术三个方面皆服务于行为维度,参与者行为管控是落脚点。项目管理只有不断完善项目控制体系与协作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与协调,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彰显出项目管理模式的价值。项目控制运用刚性的技术措施,项目协调则采用柔性的管理手段;项目控制强调科学规范,项目协调则注重管理艺术;控制是协调的手段,协调是控制效果的保障。项目控制应着力创造“理性神话”,项目协调则要倾力缔造“潜能奇迹”。项目控制与协调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应并用并重,这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根本保证。

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项目管理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它既不是象牙塔内学者们闭门造车的产物,也不是管理者们纸上谈兵的臆想,其价值只有在人类运用它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得以展现。各类组织运行状况差异之根源多在管理,项目实施亦不例外。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管理者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确保项目实施走向成功。为此,本书第三篇对项目管理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讨论项目管理的要素及其与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关系,着眼点和落脚点均在于项目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

时至今日,现代项目管理模式业已被各类组织广泛接受。项目管理模式以知识体系为指南,可将项目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有效发挥各项管理职能的作用。规范运用项目管理模式,应以科学理论为先导。当前,应用项目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首先是要树立整体管理思维,立足项目实施全局分析和解决问题。因而,项目管理研究需要对诸如文化、人才、技术等要素,项目组织与团队管理、参与者行为管理等方面,以及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与全面性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深刻揭示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为其实践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创新与创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管理创新已然成为各类组织谋求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型社会、政府以及企业正在形成,项目管理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创新活动是创新项目产生的源头,各类组织的创新活动无不以创新项目的形式开展,各类创造发明无不以创新项目为载体,并以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过程及个人创造力为支撑。然而,蕴含创造性思维的思想、认知和理念并非实操工具,只有于抽象思维到实践逻辑的展开过程中,它们才能有效推动社会发展。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创新活动最为有效的管理模式,日益渗透于社会治理创新、企业创新发展等各个领域,其理念、方法和技术可高效管理各种创新活动。

项目管理研究只有坚持实践理论化和理论实践化相统一的正确理念,才能切实推动项目管理模式的广泛应用。历史积淀的孕育、社会进步的推动、时代发展的要求,促使项目管理模式成为各类组织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为项目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舞台。时至今日,提高发展质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所依靠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或多或少都要通过项目化管理来实现,其过程管理无不闪现着项目管理模式的身影,体现着项目管理的价值。推广普及项目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既迫在眉睫,又恰逢其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唯有深具价值的管理方式,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项目管理正在成为这样一种独具价值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是承载项目实施与管理规律的基架,能够充分整合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从而有效解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化以及项目管理方法、技术普及化等现实问题。如今,项目管理学科虽已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因缺乏与时俱进的理论武器,项目实践中的很多问题仍不能被有效解决。为此,本书第四篇在讨论项目管理与一般管理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项目管理模式的价值,进而探索了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和规则体系,即“一总四脉”的结构化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并分别对其价值进行系统分析。

理论体系是项目管理知识不断创新的关键,也是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基础。目前,世界各国在推广项目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大多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框架,但知识体系并不等同于理论体系。严格地说,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尚在逐步建构与完善之中,仍要面对以下四个问题:如何注重项目管理理论的继承性,反映其基础价值;如何增强项目管理理论的严密性,反映其内在价值;如何突出项目管理理论的时代性,反映其创新价值;如何强化项目管理理论的开放性,反映其兼容并蓄的价值。这些问题的深度探究说明,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在总结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其基本内涵,并在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得到创新发展。

方法体系是保障项目管理业务流程通畅的关键,更是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核心。一般管理通常仅关注人财物等资源管理,但项目管理还要锁定进度、成本和质量三大目标,突出管理的综合性。知识体系的建立,使得项目管理方法体系在注重整合管理、范围管理、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相关方管理,更加重视项目人员行为的管理。今日的项目管理方法体系,不仅关注各管理领域变量之间的关系,还特别重视诸如项目组织使命、参与者价值观等复杂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可以说,正是由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整合了各种管理手段,充实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涵,才使得项目管理模式不断走向成熟。

技术体系不仅关涉管理技术,还与技术知识、技术实践以及技术行为等密切相关,这是项目管理模式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管理注重实践理念,其技术体系打通了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进而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形成了技术系统。这不仅有利于相关专业技术的积累,还有利于管理技术自身的创新发展。同时,借助于技术体系,管理层能将其管理经验转化为系统的管理技能,进而提升项目组织的决策力和管控力,保障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作业层能够规范地运用技术规程,使其实践操作更加专业化,保障技术系统的平稳运行。

规则体系反映着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内在机理,更是项目管理模式健康发展的保障。建立项目管理规则体系,应着力关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规则体系应满足管理模式的要求。项目管理模式在理论层面上包括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上包括方法体系和技术体系,而在两者之相互转化中则表现为对管理规则的系统运用。二是规则体系应保障管理系统的运行。项目组织运行的制度环境,是通过规则体系和管理系统共同营造的。规则体系是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的化身,也是建立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三是规则体系应明确规范要求与规程规定。规范要求反映“应然性”,突出理想状况下“应该怎么做、最好怎么做”;而规程规定则反映“实然性”,强调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际怎么做、必须怎么做”。四是规则体系应突出过程管理的程序、流程及步骤,这是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在时空维度上的逻辑分解与动态展开。

人类的一切活动,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项目实践活动日新月异,项目管理理论自然也应不断创新。面向未来,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新时代要求,亟需拓展思路、深入探讨。布迪厄的场域论为项目管理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实践理论化和理论实践化的理念为项目管理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形成了本书第四篇深化理论研究的相关内容。项目实施场域与项目管理场域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只有在这两个不可分割的社会空间中展开理论研究,项目管理模式才能在“道”的层面上可言,在“术”的层面上可行。

理论创新是推动项目管理不断发展的关键,而如何全面深入地审视其研究对象,始终是一个认知挑战。场域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思维形式,能深刻揭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特征。项目管理的对象,是一种人为营造的、结构化的项目实施场域。在项目实施场域中,项目组织、相关方及其所有参与者须齐心协力,并通过项目管理场域形成一个同舟共济的“实践共同体”。作为一个开放而独立的社会空间,项目管理场域中存在着各种力量的持续博弈,而针对各种关系的协调效果,直接影响着项目人员的行为方式。场域论秉持的实践理性观点,与项目管理惯所推崇的实践理念不谋而合,其反思方法及重视反思研究主体、倡导实践研究的做法,既可揭示项目管理的规律,又可体现项目实践的本色。重视场域管理,可以打破以往单纯突出进度管理的“一维”管理模式的局限,进而催生出一个多维度、结构化的,既包括进度、成本和质量等目标,又包括文化、技术和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先进管理模式。同时,运用场域论的基本分析工具,还可以更加清晰地界定项目组织结构体系及其职责关系,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过程管理的内涵,并可在项目管理系统的运行中体现场域管理的特征。

没有正确管理理论的指导,就难以实现高效的管理实践。项目管理研究始终应关注实践理论化与理论实践化这两大主题,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有关项目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还是有关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特质的研究,均需依赖于项目实施场域中的“实践逻辑”。所谓实践理论化,即注重对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归纳和提炼,逐步形成实践理论,最终凝练出基本理论,这是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实践理论化相呼应,理论实践化则更加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生命力,取决于其转化为具体管理手段并有效指导项目实践的程度,因而理论研究不仅涉及认识论的科学性、实践论的目的性,还涉及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致用性。这些方面均基于对项目管理场域的反思,涉及双重的社会客观性,即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与研究主体对象化的客观性。

项目管理理论研究既前景广阔又充满挑战,需准确把握相关重点问题。首先,应明确理论研究的关键和基础。所谓关键,是指真正属于项目管理本质的命题,即围绕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系统等方面展开的研究;所谓基础,是指对单个项目的研究,即只有从研究单个项目的管理特性出发,稳固确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寻求普遍规律和方法论,才能推动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其次,要弄清理论研究的重心所在。人是事务的主宰,项目管理研究应以项目人员行为研究为重心,依据项目实施场域的客观条件,来分析项目参与者的习性和行为。在项目管理场域结构化进程中,项目参与者的形塑,表现为其习性、资本与场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塑造和反塑造”。这一过程既可保障项目组织的规范运行,又能激励参与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潜能。最后,要明确理论研究的深化拓展与创新发展的方向和途径。项目管理学科自创立伊始就具有与其他学科互补共生的特质,其理论研究更应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强调包容性。故而,只有推动不同行业领域的管理专家,在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的良性互动中,广泛开展合作,聚合研究力量、融合研究内涵、拓展研究视野,才能进一步推动项目管理理论的创新发展。

近代以降,中国的学术发展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西方科学思想的引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但其对国内本土文化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研究的局部“失语”,相关学术话语权的论争也由此产生,于今尤烈。今日中国,无疑是一个项目建设大国,与之相适应,理应成为一个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强国。基于此,在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本土化的项目实施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国项目管理水平,既构成了本书第四篇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全书最后的落脚点。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项目管理体系能为管理者提供正确的行动指南,赋予其前瞻性管理思维。在借鉴美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立足国内项目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构建项目实施管理体系,是推动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应着重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遵循。国情不同,文化相异,管理理念的独特性是构建我国项目实施管理体系的基石。管理体系的构建须有科学理念的指引,走理论与实践并重之路,且须遵循系统性、实用性、通用性和特色性原则。其二,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概念。与美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知识领域”不同,我国项目实施管理体系的关键概念为“管理体系”和“管理领域”,借此还原项目管理的本质并体现本土化实践特征。其三,管理领域的确立与界定。在相互借鉴与自创概念的互动中,各项管理领域的预设应承载已有的认知成果,并具有确切的指向性,明确表达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管理体系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统一。其四,管理体系整体结构与功能的完备性。项目实施管理体系可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管理职能网络,使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集成化、结构化,凸显理论指导的实效性,实现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全面运用项目管理模式提供行动指南。

当代项目管理学者们构建了一张犹如蜘蛛网般的理论框架,众多的项目实践者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两者有效融合的关键在于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的桥梁。有效提升我国项目管理水平,应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双轮驱动。一要充分认识项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各类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势,使其与组织管理体系相契合。遵循项目管理方法体系,管理者的理念即会产生质的飞跃,管理思维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进而释放出项目管理模式潜在的生机与活力。二要高度重视国内项目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国内项目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只有认真挖掘、梳理、总结,才能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三要加快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革新。从本质上讲,推动项目管理的广泛应用是一场管理模式的革新,其关键是重构组织管理体系,应用新的管理程序和流程。管理变革既要跨越“心理屏障”,又须接受实践检验。管理模式革新是一个持续过程,虽然初期可能会步履维艰,但有价值的新思想终会冲破束缚,并成功转化为人们的共同意愿和行动。

“管理改变着世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先进的管理模式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广泛运用项目管理模式可有效规范项目实施管理活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能有效破解过程管理中的难题,使项目实施步入规范化的轨道,项目实施管理体系则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国内项目实践,促进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就当前项目管理研究而言,只有不断深化理论体系、完善方法体系、整合技术体系、健全规则体系,才能使项目管理模式既符合规律,容涵我国管理文化,又符合国际惯例,进而不断增强各类组织项目化管理的能力,最终全面提升我国项目管理水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新发展理念来凝聚共识、指引方向、指导实践。项目管理学的发展,正孕育着自身研究范式的变革。项目管理思想格局、管理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其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正在更新,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规则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勇于进取、革故鼎新的民族,创新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展望未来,项目管理必将以其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为奏响新的时代乐章贡献美妙动人的音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0年11月于西安 CbUxGRfAmVWg/hgTbD30HVjAL/a6BHpR9xKHM855L4mSSWNDgU4cIRjGtGDvWX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